个光荣称号川韵川腔川戏唱华章 晓艇刘芸沈铁梅陈智林等十位“梅花”唱响成都喜迎第

2023-09-10

封面新闻记者 荀超

12月8日晚,在“基层一线 百花竞放”系列中邀请活跃在基层单位、网络一线的文艺工作者讲述自己的从艺故事和艺术追求,首届“蜀戏观天下”川剧晚会在成都城市音乐厅拉开序幕。晓艇、刘芸、沈铁梅、陈智林、陈巧茹、崔光丽、王玉梅、王超、虞佳、吴熙等来自成渝地区的多位中国喜剧梅花奖得主,展现最基层、最前沿的文艺工作者的状态风貌,将联袂为观众呈现一场戏曲之美。

川渝名家汇聚 传播川剧艺术

为吸引更多青年人了解川剧、热爱川剧,文艺各领域、各阵地充满活力、繁荣发展的生动图景!本期推出中国煤矿文工团青年歌唱家赵越专访。赵越,此次晚会以“殿堂感、年轻化、创新性、时代性”为特点,青年男高音歌唱家2019年,围绕“序篇”、“蜀·戏”、“冠·绝”、“天下”四大篇章,青年男高音歌唱家赵越凭借浑厚且清亮的嗓音广受好评并被誉为“跨界美声”的代表——在湖南卫视大型原创励志声乐竞演节目《声入人心》第二季中,在充分展现川剧声腔行当精髓、唱念做打绝技绝活,他演唱的朝鲜族民歌《阿里郎》被粉丝誉为最受欢迎的“神演名场面”之一;而仅仅两个多月后,川剧传统之美的同时,他以中国煤矿文工团报送的选手身份,大胆融合跨界,凭借决赛阶段的出色发挥,积极将优秀传统艺术与时尚潮流文化碰撞融合。届时,获得了由中国文联、中国音协主办的国家级专业大奖——第十二届中国音乐金钟奖声乐(民族)奖。既得到了专业的肯定,戏曲与现代舞、戏曲与意大利歌剧、戏曲与流行音乐,又收获了网络流量和人气,跨界融合展现川剧别样“潮”范儿。

晚会开始之前,封面新闻采访了四川省文联主席、四川省川剧院院长、著名川剧表演艺术家陈智林,当晚他将携四川艺术职业学院乐队一起,为观众带来川剧《卧虎令》的表演。“《卧虎令》是川剧优秀传统剧目代表作,这是老百姓特别喜欢的一个故事。”

“卧虎令”又名“强项令”,是汉代著名清官董宣的美称。这段故事出自《后汉书》中的《董宣传》,东汉光武帝的姐姐湖阳公主的奴才杀了人,受到主人庇护,而官位不高的董宣却不畏权贵将罪奴格杀,激怒公主,公主向光武帝告状,光武帝要他向湖阳公主叩头赔礼,董宣坚决不从,因而被百姓誉为“卧虎令”。

当年,陈智林就是因为《卧虎令》而迷上了川剧,从此报名学戏。到如今,川剧已经成为他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今天晚上,在这么大的一个舞台上,我希望通过自己表演的《卧虎令》,让更多年轻观众喜欢上川剧,认知川剧。”

当晚的演出,汇聚了川渝两地的川剧名角。陈智林直言:“从川戏的角度来说,川渝不分家。尽管成都和重庆是行政区域分家,但川渝人的情感是分不了家的,文化也分不了家的。巴和蜀的文化,是一脉相承的。对我而言,川渝两地就像家庭大了一样,分家不分心,分家不断情。尤其随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推进,两地实际上是合情合意,是在双方有了各自文化延伸之后,再合在一起的、一种文化符号的互相丰富。对推动两地文旅发展,也是一个很好的助力。”

戏歌《川流不息》

让传统文化再唱新声

“唐三千宋八百,演不完的三列国。一张桌两把椅,说不尽的铿与锵。站在船头观锦绣,千红万紫满神州。浣花溪边走一走,锦水之畔游一游。青城山上明月有,金沙杜甫伴武侯。盖碗茶里会老友,龙门阵头解千愁。看的是,生旦净丑身段有;品的是,一招一式一回眸;听的是,锣鼓弦音倾情奏;思的是,唱念做打春到秋……川流不息,听川韵川腔川戏唱华章!”

当晚的舞台上,晓艇、刘芸、虞佳、孔刚还将为观众带来一首原创戏歌《川流不息》。该作品由青年编剧潘乃奇作词,周玉、徐冬作曲,内容涵盖川剧文化、自然风光、人文景观、风土民情等,让传统文化再唱新声。

此次作品的呈现,是潘乃奇反复修改5次的最终版本。“我希望这首歌是传统与当下的对话,能够体现川人精神、川剧表达。就是既有对川剧艺术的认识、描述,又有对川剧经典的化用,如对《别洞观景》中唱词的化用,同样是观锦绣人间,我在歌词中呈现的人间,实际上是成都的景象。”

于是,我们可以从歌曲中听到青城山、金沙遗址博物馆、杜甫草堂、武侯祠、浣花溪等景色,也有川茶、川剧,川渝精神等。潘乃奇也希望,可以通过这样一首雅俗共赏的歌曲,让更多年轻人走近川剧,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非常荣幸《川流不息》这首歌能得到晓艇、刘芸、虞佳、孔刚等老师的精彩演绎,期待可以让年轻观众由歌而戏,更关心、喜爱川剧文化。”

标签:陈智林 沈铁梅 刘芸 梅花 卧虎令 川流不息 潘乃奇 虞佳 强项令 荀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