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静物欣赏“绘画是一场必要的、残酷的个人冒险”鉴赏意

2023-09-06

实静物欣赏“绘画是一场必要的、残酷的个人冒险”鉴赏意

巴尔蒂斯年少成名,他描绘真实的物体,靠临摹大师作品自学成才,但由于他将某些当代技术作为艺术过程的一部分,纽约现代美术馆、威尼斯双年展、巴黎蓬皮杜中心都曾举办过他的专题画展。他的代表作《房间》《镜子里的猫》系列变体画等都体现了他的创作理念,因此画中的物体被传送到形而上学的超现实语境中。,他从不承认自己是一个现代画家,觉得自己更像是一个游离于时代之外的观察者,而他作品中的隐喻与深刻,就是他观察世界后的所有回答。

画我经历过的,传递出我的感受,这就像一种伟大的解放。但这同时也是艰难的,需要大量的自我审视、良知、批评与挣扎。

——巴尔蒂斯

创纪录的拍卖

永乐秋拍现场

2021年12月3日晚,北京永乐2021年“国际视野——全球化的现当代艺术夜场”秋季拍卖会又一次见证了新的历史。

法国知名具象绘画大师巴尔蒂斯生前最后一幅作品《镜子里的猫Ⅲ》重磅亮相此次拍卖,当晚竞拍异常激烈,以6800万元起拍,以1.45亿元落槌,加佣金后最终以1.6675亿元成交。

永乐秋拍现场

这次拍卖不仅刷新了巴尔蒂斯作品全球拍卖纪录,也一举创下中国内地拍出的最贵西方艺术品纪录。

展览现场

此前,永乐文化就在北京798幻艺术中心主办了“成为巴尔蒂斯的女孩——向巴尔蒂斯致敬”沉浸式体验展,展览从“艺术家生平”“女孩的世界”“巴尔蒂斯的工作室”“《镜子里的猫》创作背景”“对中国艺术家的影响”五个角度深入展示了巴尔蒂斯的艺术世界。

回顾巴尔蒂斯的一生,留下的作品数量虽不是很多,但他在艺术史上的地位与影响确实重大。毕加索称他为"20世纪最伟大的画家",许多艺术界专业媒体与评论家也都称他为“20世纪最后的巨匠”。无数赞誉加身,足以见得巴尔蒂斯这一生的艺术成就是多么辉煌。

年少有为

1908年2月29日,巴尔蒂斯出生于法国巴黎,也就是说,他四年才过一次生日……,奇怪的华点出现了。关于知乎问答“2月29日过生日是一种什么体验”,巴尔蒂斯应该很有发言权。

他的本名叫巴尔塔扎·克洛索夫斯基,是个妥妥的波兰贵族后裔,一大家子都是文艺青年,父亲是美术史学家和画家,母亲是画家,兄长后来也是超现实主义小说家、批评家兼画家。

强大的基因和浓厚的家庭艺术氛围使巴尔蒂斯从小就显露出了艺术天赋,父母在艺术圈的好友们看过他的画后都频频称赞,常鼓励他作画,说这孩子绝对是个人才。

由于父母常常出入艺术圈的各种展览和饭局,童年时期陪伴巴尔蒂斯最多的可能就是贴心的小猫咪了,那个时候起,猫就已经出现在了巴尔蒂斯的作品中,或许他自己都没有想到,他的余生,许多作品都与这个可爱的生物有着密切关联。

13岁时,巴尔蒂斯为诗人里尔克的诗集创作了40幅插图,他的创作才华越发被看好,他也越发坚定了自己想要从事艺术创作的决心。

父母提出要送他去艺术学校接受正规的美术教育,但巴尔蒂斯二话不说就拒绝了,别问,问就是狂炸酷炫拽,上学是不可能上学的,这辈子都不可能上学的。或许这就是天才的傲娇吧,别人家的孩子要敢这么叛逆,恐怕早已经被混合双打了。

虽然不去学校,但并不代表巴尔蒂斯将绘画视为玩票,他十分肯下苦功,常常临摹过去一众大师的画作,普桑、库尔贝、弗朗切斯卡等都是他的男神。

经过长期的研究学习,他将临摹中所学的知识与自己的生活体验相结合,受到古典主义绘画的影响,渐渐琢磨出了自己的风格。

那个时候的画坛人人竞相模仿毕加索的风格,但巴尔蒂斯坚决不那么干,他更希望坚守他自己的表达方式。

成年后巴尔蒂斯去到巴黎闯荡,和许多醉心于巴黎并以此地为主题进行创作的艺术家们一样,巴尔蒂斯也停留在了这里,并且混得风生水起。当时已享誉世界的毕加索毫不掩饰对他的欣赏,在他刚举办画展的时候就曾买下过他的画作。

青年时期的巴尔蒂斯

他结交了许多圈内大佬,如加缪、毕加索、米罗、贾科梅蒂、费里尼、布列松等,可谓是人人称羡的朋友圈了。

虽说好友众多、邀约不断,但巴尔蒂斯其实是个典型的外向型孤独患者,他在独处时常常寡言少语,和家里的小猫一起一宅就是一整天,一边撸猫一边创作,好不惬意。

他很少与人提及自己的事情、剖析自己的内心,但正是这样的性格使他更愿意花时间去观察、去思考表象背后的心理活动。他的作品更像是富含哲思与深刻意味的诗歌,画面背后仿佛暗流涌动,让人不禁想沉进去一探究竟。

1934年,巴尔蒂斯在巴黎皮埃尔举办了自己的第一次画展,这次画展使他开始备受关注,他画中迷离又引人遐思的少女也从此成为了他作品的标志性元素。

相比成熟曼妙的女性,巴尔蒂斯更偏爱描绘天真无暇的少女。在他看来,少女时的形态最是美丽,他将自己画作中的少女称为“天使”,常常展现她们睡梦中的样子。

这样的主题也引来一些争议,有的人认为巴尔蒂斯关乎少女的画作都带着意味,少女或娇憨、或纯真的样子,再加上不加遮掩的身体,似乎暗含挑逗。对于这类说法,巴尔蒂斯常借用圣保罗的话来回击,“猥亵的是观看者的目光”。

当然,他也并不是不明白这样的画面会招致议论,但他全然不在乎,甚至自己给自己“加戏”。此次画展中最引人注目的《吉他课》就因过分露骨的画面而遭到许多外界的非议。

事后巴尔蒂斯承认这是他故意为之,因为他认为,“在巴黎,要想出名,丑闻是最佳的捷径”,这幅画让他一跃成为巴黎画坛的热议对象,正好一解他当时需要用钱的燃眉之急。原来炒热度这回事,在那个时候就已经被巴尔蒂斯玩儿明白了。

那个时代许多人都被“艺术家”这个光鲜的头衔所吸引,想削尖脑袋跻身大师名流的行列,但巴尔蒂斯恰恰相反,他成名已经算早,并且此后一路备受推崇,但他非常排斥别人称他为“艺术家”或者“大师”。

相比之下,他更愿意称自己为“画家”或者“匠人”,名利浮华并不是他看重的,他更在乎以一个画家的专业身份,隐藏在作品背后,留下一些能够跨越时代被后人铭记的作品。

镜子里的猫

虽然没有过硬的学历加持,但并不妨碍巴尔蒂斯在艺术界大放异彩。1961年,法国文化部长力排众议,委派巴尔蒂斯担任罗马法兰西文化学院院长,此举使巴尔蒂斯的名声进一步拓展到了社会各界。

他在任16年,将这个学院改造得焕然一新,安排课程、策划展览、照顾学生,常常忙得脚不沾地,但始终坚持在工作之余进行创作,这期间,他也开始画一些风景画。

1977年,巴尔蒂斯卸任后与妻子出田节子移居瑞士罗西尼埃镇,在当地的建筑文化遗产“大木屋”安家。这里风景秀丽,森林环绕,巴尔蒂斯将工作室安置在这个如诗中田园般美好的地方,和家人一起过起了与世隔绝的隐士生活。

瑞典“大木屋”

这个时期,他的创作也变得更加自由而肆意,那些画面中的迷离梦境与冷硬现实不断交错,常给人一种绝对静止的错觉。

他熟练地运用自己的绘画语言表达着对世界的观察,画面背后的隐喻、隐喻象征的思考、思考映射的现实……,这一切都让他的画更添魅力。

晚年的巴尔蒂斯更是将自己的创作元素集中在了带给他无限灵感的少女、猫和镜子这三个元素上,也因此成就了他最重要的代表作《镜子里的猫》系列。

晚年时期的巴尔蒂斯

他从1978年到1990年间断断续续地完成了此系列的三幅画,投入了相当大的精力,甚至好几次因为身体健康问题,不得不停笔作画,但他仍然坚持完成画作。信奉天主教的他曾说,“我会一直画到上帝觉得是时候让我离开人世去找他为止。”

巴尔蒂斯《镜子里的猫Ⅰ》

在他的意象体系中,少女代表着纯真,镜子代表着观照,而猫,代表着一切不可捉摸的情绪与事物,也代表着那些被观照、甚至在暗中窥视的所谓“观众”。

巴尔蒂斯《镜子里的猫Ⅱ》

三幅画中的女孩都将镜子反向举起,对着沙发上表情让人捉摸不透的猫咪,少女的衣着打扮大不相同,从不着寸缕到规规矩矩,她和猫之间的距离在三幅画中有着微妙的调整,一人一猫的关系也随之变化。

巴尔蒂斯《镜子里的猫Ⅲ》

猫咪的表情动作从最初的友好和谐到最后的惊讶诧异,画面下潜藏的戏剧张力发人深思。

而那面始终隔在少女和猫之间的镜子,既是用来规避视觉盲点的工具,亦是一种映射、一种窥视、一种无言的审判。

晚年的巴尔蒂斯与妻子出田节子

画完《镜子里的猫Ⅲ》后,巴尔蒂斯的身体状况已经大不如前,这幅画也成为了他生前最后一幅完整的大尺幅油画作品。

2001年2月18日,巴尔蒂斯在妻子和女儿的陪伴下于瑞士家中去世,享年92岁。

当整个文化艺术界都在惋惜这位大师的离去时,他的作品又一次次被人们传看和议论,新的时代语境下会否有新的看法?不论如何,这一切,都已经与巴尔蒂斯无关了。

巴尔蒂斯曾说,“绘画很明显既不是生意也不是时尚,而是一场必要的、残酷的个人冒险,这场冒险的结果在于看到无法言说的美。”

他这一生,就好似一个独自与时代背行的冒险家,不被潮流左右,不被浮华蒙蔽,只为坚守自己的风格,只为表达自己心中对美、对生活的理解。

也正是他这种逆流前行的勇气与品格,他创作中蕴含的气质与哲思,让他的作品能够跨越时间、跨越距离,在车如流水马如龙的世界里,还能留有一份满含深意的静谧。

注: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标签:巴尔蒂斯 绘画 巴黎 毕加索 临摹 画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