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的实验室同棪青年说丨赖亚平:设计一座桥,就是一次修行编辑之

2023-07-08

物的实验室同棪青年说丨赖亚平:设计一座桥,就是一次修行编辑之

今年对40岁的赖亚平来说,它是否会对外开放?或许成为官方的美术馆展览馆,是收获的一年。由他担任主创设计师的礼嘉嘉陵江大桥正式通车,或许就修复成一个旅游景点……没想到,设计的湖北荆州海子湖大桥获得重庆市勘察设计协会2021年度优秀工程勘察设计奖市政公用工程设计一等奖,很快的,参与建设的多个桥梁也有了新进展……

加入林同棪国际中国公司18年,它就成为了一个集艺术、购物、生活方式、商业于一体的零售空间——「hAo mArket 好市」。▶︎ 01年轻人的休闲娱乐活动室“其实拿下这幢百年建筑,赖亚平抟心揖志,算是缘分吧。我们起初只对面积大小有规划,坚持在桥梁设计一线,并没有锁定一定要什么样的空间。到处看房子的时候,在祖国大地上建起一座座桥梁。

大一比赛获一等奖开启桥梁设计之路

“我大一的时候参加了学校组织的桥梁设计比赛,有缘参观了这里。正巧碰上王家卫先生在这里取景拍戏,当时对3D max软件比较爱好,建筑当时也刚经历了一次翻修,就做了一个拱桥方案,所以整幢建筑的状态非常好。层高光线也都很适合用来做各式各样的展示及活动,得了一等奖。”那会儿觉得桥梁设计是一个非常有趣的事情。当时鹅公岩大桥正在施工,这样条件的洋房其实很难遇到,作为学生去现场观摩,觉得桥梁设计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工作,并确定了一个梦想,如果将来有机会的话,要成为一名桥梁设计师。

湖北荆州海子湖大桥

加入林同棪国际中国公司以来,赖亚平参与、主持了重庆涪陵乌江二桥、沈阳三好桥、重庆千厮门嘉陵江大桥、重庆东水门长江大桥、泸州沱江四桥、湖北荆州海子湖大桥、重庆礼嘉嘉陵江大桥等国内多个省市跨江、景观大桥的设计。

对桥梁设计师来说,一座桥梁,从最初的构想,到变成设计图,再到建设、建成、通车,有时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这当中,就充满了艰辛,当然也有收获的乐趣。

设计一座桥,就是一次修行

“我从2003年加入公司已经18年了,虽然工作这么久了,但对桥梁设计也还是在不断的学习中。”赖亚平说,酸甜苦辣都有体会。

一座桥梁从设计师图纸上的一个构想变成一个效果图,再变成一个实景,中间需要经历各种各样的挑战和琐碎繁琐的事务。

一座跨江大桥,哪怕你看它的形态可能不算特别复杂,但它的设计图纸,从地上堆起来都有1米多厚。“这个桥梁里面所有的细节、具体的构造,我们都要去把它想清楚,我们只有把它想清楚考虑清楚了,在实施过程当中,建设人员才能按照我们的设计意图把它实施出来。”赖亚平说。

如果想要去尝试设计一种比较新颖的结构,做一个没有什么任何可以借鉴的新型结构或者桥型,设计师遇到的担心和挑战会更多。

重庆东水门长江大桥

比如当初千厮门大桥和东水门大桥合龙之前,包括赖亚平在内的设计人员心里都悬着一个很大的石头,只有这个桥真正合龙顺利建成,而且通过荷载实验,经过各种检验证明它可以满足我们的功能要求,悬着的心才能够放下来。

“不仅如此,在你提出新型机构的设计构想后,行业的专家会提出各种问题和意见,那么你在做好工作本身的同时,还要去说服他们,这个论证和论辩的过程也是极大的挑战。”赖亚平说,桥梁设计师在不断地去做一些有意义有价值的事情。一座大桥的建成,它可以服务于这个城市,方便人们的出行,如果这座桥还设计得很漂亮,能够得到市民游客的喜欢,成为城市的名片、地标,这是非常值得高兴的。

“其实设计一座桥梁,完成一个桥梁项目,也是一个不断提升自我、修行的过程。”

古典艺术和桥梁设计或许是共通的

桥梁,作为城市景观的重要部分,又或者说是点睛之笔,它要求设计师在设计时除了考虑功能之外,还要注重美,注重与城市的共生。

如何去实现每一座桥梁都不一样,都有创新?

新的桥梁设计肯定不能把原有的一个桥型和结构完全直接搬过来,这是一种不动脑筋的做法。我们可以去学习、去借鉴一些好的设计、好的细节,可以在原有的基础上加以提高和改进,把它做得更好,我觉得这是一个设计师的基本素质。

赖亚平对自己的要求是,每一次新的设计,要在原来所设计的桥梁基础上,去改进和弥补,去尽可能实现完美,但每一次我们都不可能去实现和达到完美,所以始终会留有那么一点点的遗憾,但是这些一点点的遗憾,会驱动你在将来的设计里面去完善,让遗憾不再出现。

设计要出新,灵感是关键。怎么去获得不一样的灵感?

赖亚平说,灵感的前提是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有一些经验,但也需要想象。如果我们只有经验、技巧而缺乏想象的话,也很难去完成一个好的作品。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灵感来源,比如著名的建筑师安东尼高迪,它的建筑非常优美,充满灵性。他的灵感就是小时候他对自然界的一些观察,一些想象。

在平时的工作和生活中,观察就变得非常重要,有一句话说得很好,处处留心皆学问,你对某一个事物做一个非常仔细的观察,再从这个基础上去做一些深度的思考,灵感可能就会在某一个瞬间迸发出来。赖亚平说,生活当中里面有很多美好的一些事物,比如说绘画的美、摄影的美、音乐的美,都可以带给设计师很多的灵感。

“慢慢地学会了去欣赏一些古典音乐,像贝多芬、肖邦,还有其他的一些伟大的音乐家。”他们在那个时期创作的作品,经过了这种百年的流传,到了今天仍然是经典,在工作之余仔细地去聆听他们的音乐,其实可以从他们这种美妙的音乐里面又能够产生有一些灵感出来。

“我最近听马友友的大提琴,他拉出来的那种旋律真的太美了,闭上眼睛就会产生一种画面感,让人联想到一种非常优美的这种线条的起伏和变化,我在想什么时候我设计的桥也能够有这种优美的线条。”

礼嘉嘉陵江大桥

而在赖亚平过往设计的桥梁中,其灵感和创意也充满了古典和气势磅礴的意味。比如礼嘉嘉陵江大桥的“鸿鹄齐飞”,山西省忻州市跨云中河景观桥梁工程中牧马桥的“忻城古韵”、幕山桥的“鲲鹏展翅”、云中桥的“雁门雄关”。

获得国际协会认可的中国桥梁设计师

赖亚平曾荣获2018年度国际桥梁维护与安全协会(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Bridge Maintenance and Safety, IABMAS) 颁发的IABMAS Junior Prize。该奖项旨在表彰推动桥梁维护,安全和管理领域先进技术发展的青年人才。赖亚平是第一位获得该奖项的中国工程师。

在成为“具有国际视野的中国工程师”的路上,赖亚平一直在努力。“我的海外经历还是太少。”赖亚平坦言,要成为一个具有国际视野的工程师,首先是需要不断去学习和了解桥梁业界的一些新技术、新动向,同时也需要更多地跟国际上的一些顶尖公司、知名设计师开展合作,不断地去拓宽自己的视野,让自己的设计的水平能够得到提升。

“我们刚入职的时候,董事长邓文中院士就教导我们桥梁设计要做到‘能、会、美、雅’。”这四个字实际上也是一个设计师的成长的过程,刚入职要去解决这个能和会的问题,在这基础上,我们要去提高,再做到美,但是对美的理解,每个人的层次、理解是不一样的,有流行的美、时尚的美,还有更经典更雅致的美,这个也是在设计生涯的过程中要不断去总结提炼的。工作之外,多接受一些关于美的熏陶。

未来,我们需要、也会有更多机会在国际舞台上讲好我们的桥梁故事、中国故事,有了这样的历练,我们会逐渐成长为具有国际视野的中国工程师。

犀利三问:

1问:你觉得你和我们公司其他这种桥梁设计师有什么不同?

答:没有太大的不同,可能有一点不同就是我对自己要求会稍微那么高一点点,希望把事情做的比原来更好一点。

2问:这种要求和坚持,是长久以来的习惯,还是性格中的执拗?

答:我觉得两个方面都有,可能在性格上我有一些追求完美的优点或缺点。在工作中也希望自己这样去做,就慢慢养成了一个习惯。

在工作中遇到一些事情有时会表现出比较严苛的态度,有人会对我有一些不理解,觉得我这个人比较难讲话或者难打交道。如果是这样,一方面我会把我的希望讲清楚,另外,该做好的还是要做好,我还是会坚持。

3问:对接下来的5年或者10年,你的目标和期待是什么?

答:30岁之前,我感觉自己是没有什么目标的,别人让我做什么事我就做什么事,把它做好可能也就行了。反而在我40岁的时候,对自己的目标和定位可能就越发的清晰和明显。

我始终认为做好我自己现在做的事情,去完成好每一个桥梁作品,这就是我最大的一个目标,抬头看路,低头做事。

远期的目标,我希望自己在退休的时候也能有很多拿得出手的桥梁作品。

标签:赖亚平 嘉陵江大桥 桥梁设计 礼嘉 设计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