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聘会启动浙大在读博士生8年无法毕业,送外卖赚生活费引热议!浙大最新回应来了就在青

2023-08-17

招聘会启动浙大在读博士生8年无法毕业,送外卖赚生活费引热议!浙大最新回应来了就在青

截至昨晚,多维助力供求双方精准对接,

知乎上一条“如何看待浙江大学博士生送外卖”

的帖子已经有了超过800万的浏览量。

而这位浙大博士生从2月底开始,涵盖综合招聘、国企专场招聘、重点产业招聘、HR云端圆桌会等专项招聘及岗位直播活动,

还在抖音上注册了“正在读博的外卖员”ID,同时推出区(市)人社局长代言招聘日,

记录自己的外卖生涯。

在他的抖音主页,通过推介区(市)发展环境、产业布局、岗位需求及引才政策,

有曝光自己读博8年来遭遇到的“不公”,组织形式多样的招聘活动,

如承担过多横向课题,助力用人单位高标准、精准化引才。首场“‘就’在青岛·共赢未来”在青高校毕业生专场招聘会4月2日启动,被导师边缘化等内容;

也有分享做外卖骑手跑单的视频;

而最早的两条,通过智联招聘平台目前已收集4521家用人单位发布招聘高校毕业生岗位2.5万个,

则是关于他的孩子刚出生就患爆发性心肌炎,招聘4.2万人,

接受治疗的内容。

浙大8年在读博士,招聘企业涵盖制造业、建筑业、金融业、交通运输业、信息技术服务业、房地产业等多个行业,

延期毕不了业,月薪均为5000元以上。欢迎招聘企业和毕业生积极参与!参与方式:点击链接进入“‘就’在青岛·共赢未来”在青高校毕业生春季专场招聘活动主页,

只能靠送外卖赚生活费?

这样的劲爆话题瞬间让知乎网友们吵翻了,

站队两边。

话题主人公叫孟伟,

是浙江大学控制学院2014级直博生,

本科毕业于控制系卓越工程系班、

竺可桢学院公共管理强化班。

大三时,他申请到了本校保研资格。

2014年,

他被保送到控制学院智感所直博。

读博期间,

他主攻基于机器学习的城市供水网络水质预警研究,

“用Smart的方式解决现在的水质异常诊断问题”。

右一为调试中的孟伟(图取自“浙大研究生”微信)

在整个大学期间,

从本科到读博,

孟伟的社会工作十分丰富,

并获得了一些荣誉。

他的抖音头像,

也用了一张参加赴阿联酋

“一带一路”社会实践时的照片。

从浙大所属各类官微介绍及孟伟自己展示的履历看,他的在校表现很突出,但为何读了8年博,一再延期,最后延到了最长修业年限,无法如期毕业的地步呢?这也是各方网友因此争论的焦点所在。

力挺孟伟的一方认为,这么优秀的学生为什么会延博,中间是不是有猫腻?

尤其是孟伟自己提到,在他的导师这里,没有一个读博学生是如期毕业的。

而此时,另一质疑的网友也在赶来的路上。

网友首先想知道的就是:孟伟自曾担任了8项横向科研课题,却没有一个科技成果,这显得很不可理解。

有一自称是课题组毕业的师姐,则列出了10条内容,质疑孟伟在抖音上的爆料,直指孟伟博士无法毕业的原因是其科研能力有问题。

网友们争论的另一个焦点是:孟伟为什么要去做外卖员。一位博士生,落迫到需要做外卖员来补贴生计的地步,实属凄凉。

而另一方则质疑:孟伟此举是不是在追求流量变现?

4月1日下午,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在浙江大学玉泉校区见到了此网络事件中涉及的双方——孟伟本人与浙江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学院的相关老师们。

双方对此事中的一些争议表示了自己的看法。

做外卖员是为了生活费?

学院:孟伟的孩子在2021年6月出生后,因爆发性心肌炎在重症监护室救治。据向孟伟家人和其本人了解,医疗费前后约50万元左右,个人承担部分约为20万出头。导师组曾多次询问其经济情况,孟伟表示家里经济条件尚可、结合医保可以解决。当听说孟伟去做外卖员是为了解决生活费时,学院和导师组再次询问了他,并在3月初发放了临时补助金。同时在孟伟读博期间,课题组一直持续发放岗位助学金。

孟同学:2019年2月延博后就基本没有了经济收入,都是靠我自己接一些活,比如给别人写写代码、做数据库之类的赚钱,兼职做辅导员也是有一部分收入的。现在做外卖员,我也就抽半天时间吧,每天赚到100元我就不跑了,够用就行。至于说我“流量变现”,实话说,好多网友给我打钱,我都退回去了。

如何理解“传帮带”?

孟伟觉得读博期间没有很好地感觉到导师与弟子间的传帮带氛围。他说:刚读博时,带我的是一个延期的博士生,忙着写论文。我总共只见过他三面,啥都没学到,也别提传下来的科研资料和数据了。

孟伟还举了个做外卖员时的例子,他说:“刚开始时有个老师傅带我,一天跑下来,行业里面的门道都摸清了,要是我自己摸索一个月也不见得清楚。”

导师们则认为他“对传帮带有误解”。博士研究与本科、硕士有很大的不同。具有博士头衔的,理应“独立从事科研工作能力强”。在读期间,不是直接从导师那里得到问题的答案,而是在导师的指导下得到启发启迪。在刻苦钻研、解决问题之外,更需要能发现问题、探索未知。认为孟伟对博士生研究工作的认知有偏差,导致了读博过程中的抵触情绪。

横向课题太多影响了论文课题研究?

孟同学:8个横向项目,是只算了我担任主要负责人的,我参与帮忙做一些小部分的都没算。工程思维和学术思维之间的差距非常大。这些项目里有的东西整理整理能写成软著,但我觉得那没什么意义,不是探索型的工作。所以后来我就公开拒绝了几次导师的指派,慢慢的老师也就不再叫我去做了。

博士论文所需的数据平台,直到2018年才在宁波搭建完成。在课题进行中,工作没有应用场景、没有实验平台、身边没有指点和可以讨论的人,我始终无法得到正反馈激励,兴趣逐渐衰减。

学院:孟同学哪有参加那么多项目。他主要参与了2个横向课题、1个地方政府委托开发项目、1个国家基金两化融合项目。而最后这个项目恰恰与他的博士论文报告有密切的关系。早在2016年,导师组就帮助他明确了方向,但他至今没有完成相应的实验、数据及论文构架。而早在2016年,导师组就帮助他明确了博士学位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但至今也没有完成相应的实验、数据分析、理论方法研究和论文撰写。

实际上,因为社会活动较多,他的工作任务总是无法如期完成,后来慢慢地老师就将工作转给了别的学生做。

为什么不能按时毕业?

孟同学:导师曾建议我博转硕,我当然拒绝啊,我有足够的聪明,能力还没有发挥出来,之前都“被封印”了。

我客观说一句,没有这些工作经历、没有这些经历中认识的人和事,在我最压抑、最抑郁时我可能就放弃我的学业了,因为我迟迟看不到进步、看不到希望。我没觉得社会活动影响了我,反而觉得这些活动让我走出了人生低谷。

现在学院、导师、网友都是唯结果论,抓住我做过一些学生工作,就把我博士学业困境的原因往这上面推。虽然有推卸责任之嫌,但我的的确确是没有找到博士成长、博士科研探索的正门,课题组里身边人理解我的困境,但无法帮助我入门。

学院:2016年博士中期考核时,我们发现孟同学的科研进度很缓慢,就跟他说要合理安排社会活动和科研间的关系。

博士毕业是有硬杠子条件的。除了科研成果条件,更重要的是形成有创新、有体系的博士学位论文。孟伟目前没有达到条件。没有达到条件怎么可能毕业呢?我们要保证学位的含金量。

2018年,鉴于孟伟的科研进展情况,导师组曾建议他博转硕,因为硕士的毕业要求相对低一些,对论文的要求也低,但孟伟拒绝了,他写下承诺书,对科研投入、成果凝练、进度安排进行了约定。

8年过去了,我要给自己一个交待

如今,孟伟的博士生生涯已达到最长修业年限,必须要办理结业手续,领取结业证。而按照规定,他还有最后一次机会,那就是在结业三年内,完成相应论文,达到博士毕业的条件,那么还能换取。

孟伟决定还要继续努力,争取把博士论文拿下来。“8年过去了,我要给自己一个交待”。

问及下一步打算。孟伟表示,不打算找工作,也不打算实习,因为这样会分散自己的精力和时间,“先送外卖看看吧”。

“但是你在8年时间里,都没有达到这个目标,3年内你能有这个信心过关吗?何况你走出学校后,做科研、实验、导师团队等等都是很大的问题,你已经是个社会人了。”记者给孟伟泼了盆冷水。

孟伟想了想,也觉得这是个大问题,他坦承:一方面可能是我有些执著吧,另一方面也可能是因为我一直担任兼职辅导员,也做学生工作,本身就比较善于说服学生,所以自然就对老师的说服不怎么容易信服。

两项原因,使得孟伟与学院间的沟通停滞不前。

对于未来会怎样,学院与孟伟都希望双方能够进一步沟通,就未来的学业、科研等细节深入探讨。

博士生送外卖,

对此网友们怎么看?

欢迎留言讨论。

来源: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 郭闻

值班编辑:倪王镇

点击播放 GIF 0.0M

标签:浙江大学 外卖 博士 孟伟 知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