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个二世祖弟子上课睡懒觉,孔子脱口而出的一句“脏话”,如今却成了口头禅圣人孔

2022-04-06

是个二世祖弟子上课睡懒觉,孔子脱口而出的一句“脏话”,如今却成了口头禅圣人孔

在我国数千年的历史中,合称“孔门七十二贤”,如果要说一个最有影响力的人物,是孔子儒家思想的继承和传播者,那么孔子一定榜上有名。

作为春秋战国时期的杰出思想家和教育家,而弟子中最出色的两位颜回、曾参,孔子不仅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更是都有圣人之称。颜回,他更是古代教育的奠基人。

他所提倡的“有教无类”,字子渊,让教育的种子从贵族的手中,又称颜渊,落到了平民的心窝,鲁国人,让古代平民教育得以生根发芽。

而他所阐述的思想,拜孔子为师时年仅十三岁,也影响着中国数千年,是年纪最小的弟子,甚至传播到了世界,却成为孔门七十二贤之首,他也因此被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可你知道吗,就是这样被称为“至圣先师”的孔子先生,碰到不争气弟子之时也无可奈何,甚至其随口说的一句“脏话”,还在后世成为了人们的口头禅。

孔子有徒名宰予

众所周知,自从孔子开创私人讲学之后,孔子慢慢就有了三千弟子。弟子众多当然有好处,著名的《论语》虽然出自出自孔子之口,但实际却是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所著。

俗话说“一种米吃百样人”。

在孔子门人之中,有的人表现良好,比如端木赐、子贡、颜回等人就因品行杰出,而被奉为孔门七十二贤传为佳话。而有的人,如宰予虽然曾受孔子训导,不为其所喜,但同样被载入史册。

宰予这个人呢,相比较许多人而言,并非是没有天分。甚至一开始,因为宰予能说会道,孔子对这个弟子还是挺喜欢的。而宰予也有一个鲜明的特点,那就是思想比较跳脱。

就比如曾经在孔子讲学之时,

宰予提出过一个问题“

仁者,虽告之曰:‘井有仁焉。’其从之也?

”。

大意就是说,如果有一个十分具有仁德的人,别人告诉他说有一个同样有仁德的人掉进了井里,那么他会不会救呢?宰予的这个问题可以说十分刁钻,因为如果仁者选择救人的话,他就会死;而仁者不救人的话,他又怎么能叫仁者呢。

所以孔子听完也愣了一下,然后他就直接指出宰予提出这种问题,是在愚弄他人。

他对宰予说道“

何为其然也?君子可逝也,不可陷;可欺也,不可罔也

”。

意思就是说,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君子可以站在井边救,但是不能为了救人而陷进去;君子可以被欺骗,但不可以被迷惑。

之争

前面已经说了宰予是一个思想比较跳脱的人,而与此同时,他还是一个敢于质疑孔子之言的人。

对于孔子“三年之丧”,宰予就有不同的看法,于是他找到了孔子,

向他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三年之丧,期已久矣。君子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

”。

也就是说在他看来,亲人故去之后,服丧三年实在太久了。三年不学君子礼仪,会导致礼仪崩坏。三年不学音乐,音理也会失去。所以他提议,应

该将三年改为一年。

孔子听完心中不太高兴,就质问他“亲人才离开一年,你就吃好的,穿好的,你会心安吗”。

宰予不以为意,说自己心安。

孔子也十分无奈,只能说“你心安那你就去做,君子守丧之时,吃东西也觉得没味,听音乐也觉得不快乐,在家里住都觉得不舒服 。你既然心安,你就按你说的做”。

说完就把宰予赶了出去。

而宰予走后,孔子又说了一句话“

宰予真是不仁啊,小孩子起码要在父母怀中度过三年。服丧三年也是天下的礼制,难道宰予对他父母的爱还撑不过三年吗”

师徒间隙

有一次,孔子又像往常一样讲学,结果发现宰予居然在睡大觉。

当时大伙儿都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孔子也一向认为,白天时间短暂,应该努力学习。看到宰予大白天睡觉

,他当即火冒三丈,说了一句“

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

连“朽木”和“粪土”这些低级词汇都说了出来,足以见得孔夫子当时是有多么的恨铁不成钢。

似乎觉得这样还不够抒发自己的愤懑,于是孔子继续说道

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改是

”。

大概就是说他曾经听人一个人的话就会相信他的品行;但如今,听了一个人的话他还要观察那人的行为才行。这些因为宰予而发生的改变。

而估计孔夫子他也想不到,他情急之下说出的这句“朽木不可雕也”,千百年后,居然成了人们生活中的口头禅。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虽然宰予不是很受孔子喜欢,但他灵活思考的性格却是当代学生该有的品质。而经过孔子这番评价,在之后的数百年中,宰予也被

当作

反面典型。直到后世才被人平反,被后人列为了“孔门十哲”和“孔门十三贤”之一。

标签:孔子 宰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