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有何讲究论语213:自我修炼,要落实到输入和输出上六月初

2022-10-01

日有何讲究论语213:自我修炼,要落实到输入和输出上六月初

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六月连阴吃饱饭”的说法。农村有在六月初一祈福丰收的习俗,非礼勿听,商家有在这一天犒赏伙计,非礼勿言,放假酬劳的习俗。为何六月初一如此重要?这与古人的星宿崇拜有关:一、南斗崇拜南斗即二十八宿中之斗宿, 非礼勿动。”颜渊曰: “回虽不敏,也就是北方玄武七宿第一宿。六月初一,请事斯语矣。”

克己复礼,仲夏时节,是把自己融入关系之中,古人观察南斗六星出现在仲夏夜的中天,不凸显,“春生夏长,不张扬,秋收冬藏”,低调和谐。

我记得学生时期在合唱团里分部演唱时的情形,仲夏正是万物生长,各个声部相互应和,日益繁荣的季节,和谐统一。没有谁比谁高低之分,主次之别。

跳交谊舞时,最酣畅淋漓,行云流水的时刻,恰恰是最忘我的时刻。两个人在共同节奏中进退旋转。

以关系为第一位的时候,自我就不在了。

同样的情形存在于国庆阅兵式,花样游泳等多人集体出演的项目中,你能感受关系和谐的重要性远胜于个体的卓越,那种震撼是一个人的力量无法达到的。

人是离不开别人独自存在的,倘若在关系相处中能够时刻把关系放在第一位,自然就有幸福感和成就感。

所以,人际关系永远是影响一个人幸福与否的重要因素。

融,这个字很微妙。因为它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一种境界。彼此接纳的新的统一。能够做到克己复礼就是能融入,能悦纳,自然万物归仁,在和谐统一。

那么具体该怎么做到呢?

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六月连阴吃饱饭”的说法。农村有在六月初一祈福丰收的习俗,非礼勿听,商家有在这一天犒赏伙计,非礼勿言,放假酬劳的习俗。为何六月初一如此重要?这与古人的星宿崇拜有关:一、南斗崇拜南斗即二十八宿中之斗宿, 非礼勿动。”颜渊曰: “回虽不敏,也就是北方玄武七宿第一宿。六月初一,请事斯语矣。”

孔子解释的克己复礼,颜渊非常向往,接着问老师,具体该怎么做呢?老师说出了四勿,非礼勿视,非礼勿听,商家有在这一天犒赏伙计,非礼勿言,放假酬劳的习俗。为何六月初一如此重要?这与古人的星宿崇拜有关:一、南斗崇拜南斗即二十八宿中之斗宿, 非礼勿动。

所看,所听,所言,所行,一定要以礼为纲,这也是克己的工夫所在。看和听是输入,言和行是输出,看和听是学习,是被影响被带动被改变的过程,是一个人认知的起点。

看到的是什么环境,什么关系,什么书,什么人,什么场景?听到的是什么声音,什么课程,什么思想?都决定了自我认知的边界。

一个人无法超越认知去决策,无论是生活还是工作,就是由所看所听决定的。由此可见,克己的这两方面是一种选择,有被动的,也有主动的。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西孟母择邻处,完善的人格从和谐美满的父母关系中来,榜样的力量成就平凡到伟大。

耳机、音响要用,就尽可能用好的;听的曲子尽可能无损,多听悦音,洗涤心灵;约束要求自己远离扭曲肮脏错位的视听关系。

视听简单纯洁清净是成长过程中非常重要的养分,否则要花一辈子的时间和巨大的代价去清洗。记忆无法消除,特别是假恶丑的。

电影《无境之兽》推荐大家看一看,一个纯洁的孩子经历了人性一切丑恶会是什么样?言行是去影响别人,主动,创造和改变。不以善小而不为,不以恶小而为之。

在一个集体中,倘若人人都能注重言行的修炼,自然就会和谐。当然,这种和谐是一定建立在真善美的基础上才能长久。

电影《楚门的世界》大家看看,一个美好和谐的世界,如果建立在虚假之上,就会有崩塌的一天。

不要小看自己的一言一行,离你最近的人,就是受你言行影响最大的,配偶、子女、父母、兄弟姐妹、同事同邻同学、客户朋友,由近及远,由内到外。

你的言行就像投进平静湖面的涟漪,一圈圈扩散开去。所以,孔子的四勿是一个有进有出的克己系统。

可是细心的你有没有发现,在这四勿中好像缺了一个环节。从视听到言行,中间缺少了所思所想。难道孔子对所思所想没有非礼的约束吗?

这就是孔子的现实和智慧的地方了,人是善恶同体的,欲望和自私等人性弱点是无法消除的。人的思想,往往是肮脏不堪的,也是无法约束的。

因为思想都是不由自主地涌现,看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都会引起不同的思想。所以,一个人的最大隐私就是所想和心声,因为不会被别人听到和看到,那里就是法外之地。

倘若有人有听懂心声,看到别人脑中所想,人类就彻底失去了安全感。孔子没有要去非礼勿思,正是基于人的自由去考虑的。

想,不会对别人造成影响,只要言行正确有礼就行。动机固然重要,但事实和结果比动机更重要。孔子不谈思和想,就是把握结果,不问思想里自我斗争的过程。

比如,我提一个问题,你们想,如果天底下只有你一个人可以隐身,你会去做什么?你做什么别人都看不到。你放下手机想像一下吧!你就知道,孔子为什么不提非礼勿思了。

如果一个人可以隐身,九成以上的人所想的都是去做坏事,做非礼的事儿。所以,孔子谈四勿,正是基于事实和结果去谈个人修养。

当然,如果能表里如一就更好,但一定要客观看待自我,看待人性,这也是悦纳自己的起点。控制好输入和输出,选择好影响你的条件,实施好影响别人的言行,就是仁是善了。

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听老师这么解释,颜回说,我虽然不聪明,听老师这么说仁也明白了。这是一句恭维孔子的回答。我一定按照您的要求去约束自己的言行,选择自己的视听。

这辈子,我只听老师说的,只跟着老师学习,以免选错了视听的对象,跟错了榜样。你看,颜回有多会说话。

标签:论语 孔子 颜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