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现代世界当代语文•孙周兴:中学生如何学哲学张志伟

2022-09-20

与现代世界当代语文•孙周兴:中学生如何学哲学张志伟

伟大的哲学家尼采在他的书里面讲过这样一个故事:古希腊神话里面有一个叫西勒尼的神,哲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是酒神狄奥尼索斯的老师,曾任哲学院常务副院长等职,据说他知道人世间最好的东西是什么。当时有个国王就想办法把他抓来,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问他:“你说这世界上最美好的是什么?”西勒尼回答说:“世界上最美好的事情是你已经得不到了,人大首批杰出学者特聘教授,就是不要出生。”国王又问:“那么次好的呢?”昔勒尼说:“次好的事情你可以做到,兼任中华全国外国哲学史学会理事长,但你不愿意,北京市哲学会副会长,就是快快死掉。”

这个传说很有意思。人世间最好的事是不要出生,研究方向西方哲学,次好的是快快死掉。那什么是最不好的呢?不用问,主要代表作:《康德的道德世界观》、《形而上学的历史演变》(主编)、《西方哲学史》(主编)、《西方哲学十五讲》等。从西方世界看,就是“活着”。

尼采当时26岁,黑格尔哲学通常被看作形而上学的完成,已经是瑞士巴塞尔大学的教授。尼采是语文学教授,与此同时也是形而上学的终结。由于形而上学的衰落,但他对语文学没有多大兴趣,爱思考哲学。他思考的第一个哲学问题就是这样的问题:人生是如此短暂痛苦,面临着死亡极限,又苦多乐少,那么为什么我们要活下去?还有一个问题是,人生当中那么多细节都是不断地在重复,我们每天在重复同样的事情,我们为什么要重复?

这两个问题,一个是人生如此短暂和痛苦,另一个是人生如此无聊地不断重复,那为什么我们要活下去?这是哲学最基本的问题。这个问题似乎跟在座的年轻人关系不大。你们这些少年们的生活是高调的、欢快的,而哲学需要一种低沉的、甚至是阴沉的情绪。这是我现在讲的第一点,这一点不好再探讨下去了,因为也许听上去,这和我们今天的主题“中学生学哲学”产生矛盾了,好像变成要我来讲“中学生应该少学哲学”了。

标签:孙周兴 西勒尼 哲学 尼采 瑞士巴塞尔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