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在哪儿《能源资本论》连载——能源资本的哲学思辨(一)上海文

2021-12-10

特别在哪儿《能源资本论》连载——能源资本的哲学思辨(一)上海文

《能源资本论》由中信出版集团出版发行,常见的如开放包容、务实创新、崇文重教等。对于江南文化内部的丰富性,此书是一部原创性的经济学著作。书中一些理论创新成果,学术界也多有研究,对关注经济发展和能源问题的研究者、企业家、政策制定者以及普通读者都具有参考价值。

原国家电监会副主席、国家能源局原副局长王禹民在本书“序”中提到:

作者提出了能源资本的双因子干涉理论,但这些论述多是从较小单元地域文化展开,运用驱动因子和约束因子来解释经济增长和生态环境污染的内在机制,如苏州文化、浙东文化、徽州文化、上海文化等,可谓抓住了事物的本质特征。尤其使人印象深刻的是,而较少从此类较小单元地域文化与整个江南文化的关联性来展开。「历史上三次著名的衣冠南渡」大规模人口流动刺激经济发展,作者受到气象学和混沌学中蝴蝶效应这个概念的启发,带来文化繁荣,提出了叠加蝴蝶效应和逆蝴蝶效应的概念,是江南地区崛起路径、发展机制的相当鲜明的共通性。西晋以后,用以分别解释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和恢复生态环境的内在机制,明代以前,不仅新颖,江南地区有三次大规模人口流动,而且非常有说服力。

另外,有力地刺激了这一地区经济发展,作者就能源资本与经济增长、生态环境、技术创新、军事力量和大国博弈五个领域的关联性,借用物理学、经济学、气象学、生物学和管理学等学科的概念,提出了能源资本与相关领域的干涉效应、蝴蝶效应、乘数效应、跃迁效应和杠杆效应等概念,这是对“能源”和“资本”进行组合研究之后得出的新结论,反映了作者深厚的理论功底、广博的知识结构和独特的思想方法。只有这些因素的有机结合,才能得到新颖的研究结果。从这部著作及其两位作者的身上,我有一个很深的感受,就是搞学术研究的人,要在知识广博的基础上达到“精”和“专”。

此处节选《能源资本论》中“能源资本的哲学思辨(一)”的部分内容,以飨读者!

能源资本的哲学思辨(一)

殷雄 谭建生

引言:思想的力量

:经过数年的思想碰撞和艰苦的案头工作,这部书稿终于要与读者见面了。期间的甘苦,也只有我们自己知晓了。

:确实如此。目前,这部书稿还只是一个嗷嗷待哺的婴儿。我们再进行一次开放式的思辨,大概可以为这个婴儿的出世创造一个“产房”了。

:书稿的形成过程中,我们通过思想的碰撞而形成了思想的力量,这是最令人欣慰的成果。拿破仑曾说过:世界上只有两种力量,一种是剑,另一种是思想,而思想最终总是战胜剑的力量!

:思想的力量,说得很好。拿破仑兵败,被流放到圣赫勒拿岛时曾说:“我真正的光荣,并非打了那四十多次胜仗,滑铁卢一战抹去了关于这一切的全部记忆。但有一样东西是不会被人们忘记的,它将永垂不朽——就是我的这部《法国民法典》。”

:这是拿破仑对自己一生事业的自我反思与精辟概括。德国哲学家黑格尔曾说:“一个民族只关心脚下的事情,那是没有未来的;一个民族有一些关注星空的人,他们才有希望;一个民族能审视灵魂,他们才有未来。”在书稿的形成过程中,我们也关注星空、仰望星空。现在,我们更需要放来,在哲学的层次上对能源资本这一命题进行一些思辨,可能会产生另外一种收获。

:说起星空,德国另一位哲学家康德的墓碑上刻着他在《实践理性批判》最后一章开头的一段话:“有两样东西,我们愈经常愈持久地加以思索,它们就愈使心灵充满日新又新、有加无已的景仰和敬畏:在我之上的星空和居我心中的道德法则。”康德还说:“然而,景仰和敬畏虽然能刺激起探索,但不能代替探索。”伟大的物理学家霍金说:“记住要仰望星空,不要低头看脚下。”现在有一种说法:多做实事,少谈理论。听起来似乎讲求实际,其实表现了一种很肤浅的思维。约翰·凯恩斯在他的名著《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中讲过这样一段话:“讲求实际的人自以为不受任何理性的影响,实际上都往往成了某个已故经济学家的奴隶。狂人掌权,自以为受命于天,实际上他们的狂想却往往取自数年前某个学者的思想。我确信,人们过分夸大了既得利益的力量,实际上它并不比思想逐渐渗透的力量来得大。”

:只有睿智而求实的学者,才能说出这样的话。人们表面上慑于权势,但权势的背后是思想的力量。“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思想可以改变自己的命运,改变国家的命运,改变世界的命运,更可以改变整个人类的命运。学者提出某一思想,不一定在当时就获得运用或产生效果,但只要这种思想是对客观现实哪怕只有部分的分析与描述,它也是有生命力的。人类应该有耐心克服在经济或社会领域中无所不在的“时差效应”所带来的暂时烦恼。

:凯恩斯的这段话,正是告诫我们,要经常性地进行哲学思辨性的思考,这是提高思维能力的必由之路。完全的理论是不存在的,存在的只是阶段性的思考。英国哲学家、1950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伯特兰·罗素在他的《西方哲学史》美国版序言中说:“哲学乃是社会生活与政治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它并不是卓越的个人所做出的孤立的思考,而是曾经有各种体系盛行过的各种社会性格的产物与成因。”他在英国版序言中说:“哲学家们既是果,也是因。他们是时代的社会环境和政治制度的结果,他们(如果幸运的话)也可能是塑造后来时代的政治制度信仰的原因。”伟大的物理学家霍金说:“如果我们真能发现一个完全的理论,如果我们能讨论出答案,这将是人类理智的最大成就。届时,我们就能知道上帝的想法了。”

:霍金的意思是,世界上没有完全的理论,因此人类也不可能知晓上帝的想法,因为上帝在掷骰子。早在量子力学诞生之初,伟大的爱因斯坦并不认同这一新的理论,说“上帝不玩掷骰子的游戏”。但是霍金认为,爱因斯坦是错的,上帝不但掷骰子,有时还会把骰子掷到我们看不到的地方,迷惑我们。霍金虽然身残,但他是最睿智的学者之一。他深深地知道,“宇宙的基本原则之一是没有什么是完美的。完美根本不存在,没有缺陷,你我均不会存在”。正是基于这样的哲学观,我们在“前言”中明确指出“在本研究中,我们不追求完美,也不担心缺陷”。

: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说过几句脍炙人口的话: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太阳每天都是新的;一切皆流,无物常住。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对赫拉克利特予以很高的评价:“这个原始的、素朴的但实质上正确的世界观是古希腊哲学的世界观,而且是由赫拉克利特第一次明白地表述出的:一切都存在,同时又不存在,因为一切都在流动,都在不断地变化,不断地产生和消灭。”

:世界的一切都是变化的,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本身。对于世界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的这种认识,需要运用人类的头脑,通过结合对现实世界的观察而进行深入的思考,加之还要运用一些抽象力,才能对所研究的问题上升到哲学的层面。

:您所说的“头脑”,是人类拥有的最好的“资本”。资本这一词汇来源于拉丁语,原意就是“头”或“脑袋”。这就意味着,只有运用头脑,才能创造出资本。这也说明,资本始终深不可测的原因在于,资本如同能量一样,只有通过人的大脑,我们才能够发现它,并且对它进行管理。

:思想的力量,也正是来源于头脑的思考。本书中提出许多新颖的概念和观点,可以说思想火花一路闪来,需要我们从哲学的层面再进行一些梳理和思考。只有运用哲学思辨的方法,才能最终穿透事物的表象而接近实质。唯一的障碍,就是我们的思辨力和想象力的贫乏,最后可能是无法满足愿望。但结果不重要,行动才重要。

:能源史学者阿尔弗雷德·克劳士比认为,1700年是人类能源利用的第一个里程碑。因为在这一年的117个夜晚,伦敦城区的路灯会在傍晚6点亮起,午夜熄灭,它所产生的结果,就是“人类从日行性动物,转变成可自我控制生物钟的动物”。这种人类生活方式的转变,对人的生理、心理乃至人类社会造成了深远影响。“哲学家”与街灯都是“应致力改善人类生活”信念下的产物,当然需要有庞大的能源支撑才行。

谭:说起灯,我在一个名为《遇见诗歌》的公众号上看到一位叫姜二嫚的七岁小朋友写的一首题为《灯》的诗,只有非常简单的两行:“灯把黑夜/烫了一个洞。”诗的下面有别人的评论:“一个‘烫’字,境界全出。眯着眼睛想了想,感觉自己透支智商都想不出。”

:好诗。大家比较熟悉初唐四杰之一的骆宾王在七岁时写的那首《咏鹅》诗:“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同样都是七岁的孩子,骆诗只是实景的描述,而姜诗则是思想性和艺术性的完美结合。以此诗而论,就再也不能说唐朝是中国诗歌的高峰了。当然,我们可以合理猜测,姜二嫚小朋友可能读过骆宾王小朋友的诗,从中受到一些启发;骆宾王小朋友在没有“穿越”的情况下,是不可能读到姜二嫚小朋友的诗的。

:灯,由“火”而生。电灯因爱迪生而成为人们不可或缺之物,由火至电灯,人类走过了长达10万年的漫漫能源转型之路。从古至今,许多哲人在灯下思考和记录了无数的思想,留给后人的只是其中极小的部分。正是因为灯把黑夜烫出一个洞,人们才能得以窥见真理的光芒。灯与思想的力量,具有某种内在的关联性。没有灯,黑暗将显得更加漫长,同时也增加了眼睛的负担。

:能源可以点亮街头的灯,思想则可以点亮心头的“灯”。由能源资本点燃的“灯”,或许让我们的眼睛对未来看得更远一些、更透一些,在寻找光芒的过程中也许会更加顺利一些。人生总有起落,精神终可传承。只有思想的力量,才具有穿透历史长河的巨大力量!现在,就让能源资本来作为照亮“思想”的“灯”吧。

——《能源资本论》是能源经济学领域中的一部新著,作者把目前世界范围内能源供应的两大主题——可持续与可支付——与自己的研究相结合,提出了许多创新性的概念。阐述了能源技术创新与其他技术创新之间的内在关联性,有助于人们更加充分地认识技术创新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驱动作用。

电力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原电力科学研究院院长郑健超

——从当代国际关系的主要特点和未来走势看,中国需要世界,世界也需要中国。在中国与世界相互交融的过程中,中国专家必然要将创新性的研究成果奉献给世界。《能源资本论》一书展示了当代中国学者博学多才的开阔视野、通识中外的包容心境和长于思考的智者风范。

国际问题专家,原中央对外联络部副部长,中国人民争取和平与裁军协会副会长于洪君

——此书改变了我们对能源本质属性的认识,从资本持续创造价值的根本属性来分析和研究能源,它必将带来一种颠覆性的结果,作者将能源互联网看作是能源资本流通方式的革命,这种观点显示了作者的睿智与远见。可以有把握地说,《能源资本论》将成为一部当代重要的经济学著作。

金融专家,原民建中央副主席,全国政协常委宋海

——《能源资本论》一书,内容睿智详实,新思想、新观点像火花一样处处闪耀,给人以理论的醇厚与思想的芬芳。此书以巧妙的构思和简明的方法,拆除了劳动价值理论与人力资本理论之间的藩篱,将这两大理论的基本思想融为一体,具有重大的理论创新意义。

能源与水文专家,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南方科技大学副校长张东晓

——此书以独特的思想方式,找到了能源资本DNA结构的“遗传基因”,破译了能源资本持续创造价值的“遗传密码”;同时作者提出了能源资本双因子干涉理论,深刻阐述了能源资本与经济增长和生态环境关联性的内在机理,显示了其深厚的理论功底,广博的知识结构和精湛的思想方法。

全国港澳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郭万达

《能源资本论》作者简介

殷 雄,法国工商管理博士(DBA),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现任中国广核集团专职董事,北京大学兼职教授,兰州大学兼职教授,南方科技大学产业教授,《电力决策与舆情参考》特约专家,中信改革发展研究院资深研究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曾在研究机构、中央部委、地方政府和国有大型企业任职,从事企业战略、企业管理和能源资本等领域的学术研究。已出版《经济学笔记》、《非常责任:一个挂职市长的思考》、《诸葛亮治军方略》、《诸葛亮治政方略》、《知与行:核电站大修管理思辨录》、《企业执行力》和《至乐斋诗抄》(三部)等专著,以及《武装未来》、《新干涉主义:冷战后美国军事力量的使用》和《里根政府是怎样搞垮苏联的》等译著共23部,发表论文30多篇。

谭建生,高级经济师,中国能源研究会副理事长,中国广核集团公司副总经理,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副理事长。曾在国有银行、资产管理公司和国有能源大型企业任职,长期致力于金融、能源、区域经济及法律研究,多次主持国家能源局、中国能源研究会课题研究。已出版《粤港澳大型基建设施策略研究》《深圳建设金融中心研究》等专著、合著12部,发表论文数十篇。

标签:能源资本论 生态环境 赫拉克利特 霍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