偿上交国家河南老人无偿捐1136亿,患病想住高级病房却被拒,自愿行为没补助中国小

2023-11-09

偿上交国家河南老人无偿捐1136亿,患病想住高级病房却被拒,自愿行为没补助中国小

史树青说:“我们近代没出过这样高的人,更是有无数本就属于我们的珍宝流失海外。曾经有数据显示,有学问的人,在战争之后的百余年间,有涵养的人。”他说的这个人就是袁世凯的表侄张伯驹,因战争、抢掠、盗凿等原因流失海外的中国文物多达百万件。在国外的知名博物馆中,很多人可能觉得史树青说这话,没有一家看不见中国的文物,是不是过高的评价一个人了,藏品共计有160多万件。这些加上在民间的收藏,或者是在拍马屁,中国文物流失海外的便达1700万以上,毕竟张伯驹的名号,而其中又有多少真正是他们买回去的?恐怕更多的还是抢回去的,大家也不怎么熟悉。其实并没有,文物的遗失也是国人心里的一块病,张伯驹完全对得起这番赞扬。

张伯驹是一个喜欢收藏的人,数年以来不断有爱国人士积极从国外收购,他曾经说,后无偿捐回国内。赵泰来便是这些人之一,自己收藏这些东西一是为了“财”,二是为了“才”。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内心其实挺爱财和才的人,却把自己一生所藏的文物精华,大多数都送给了故宫博物馆,这些藏品有的是他的家藏、有的是他千金购得,甚至为了有写文物散尽家财,最后将价值近千亿的文物无偿捐给国家,自己在晚年病危时,想住高级病房时却被拒绝。

张伯驹是一个值得了解的人,他出生于1898年3月14日,河南人,是张锦芳之子,却在1904年,父亲将他过继给了伯父张镇芳,张镇芳家里的家教很严格,因为他自己曾经也就是在严格的家中长大的,张伯驹作为一个世家子弟,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没有半点富家子弟的骄纵傲慢,反而博览群书,温文尔雅。

他7岁上私塾,9岁能写诗,被誉为“神童”。等到了1916年,张伯驹18岁,张镇芳给他安排了一门婚事,因为是父亲要求他娶李月娥的,两人其实非常不合适,所以张伯驹和自己的第一任夫人关系不好。 夫妻关系虽然不和谐,但是他在文学文化上的造诣却越来越高。

他喜欢诗词,也喜欢京剧,1930年他和梅兰芳、齐如山等人组织了“国剧学会”,他们在一起研究京剧,还自己学京剧,当时的京剧大师余叔岩还教过他唱戏,因为记性好,人又聪明,仅仅一年的时间,他就学会了彩唱。不仅如此,他还有一颗慈悲爱民之心,1937年,河南发生了旱灾,出现了一场大饥荒,他集结自己的剧友进行义演,为河南筹款赈灾。

不过,他这一生最痴迷的事情就是字画收藏 ,然而他不仅爱这些文物,更是一个文物保护者。张伯驹第一次在湖北赈灾的时候,就曾有机会看到了《平复帖》,他心里一直惦记着,不过那时候《平复帖》的主人是道光皇帝的曾孙溥儒,所以他也就没再追问。

1936年,溥儒却将自己手中的一幅唐代韩干的《照夜白图》卖给了别人,后来又流入了海外。张伯驹知道了这件事之后心里总是不安稳,怕溥儒会把《平复帖》也给卖了,于是先是求玻璃厂的人替他去购画,后是求张大千去买,但是当时要价20万,实在给不起。后来听说溥儒丧母,急需用钱,于是经过傅沅叔斡旋,终于用4万买到了。后来他在自己的文章中提及此事,说自己终于不用天天担心,了却了一桩心愿。

张伯驹曾经说过:“宁手一件精品,也不收若干普通之品。”他的每一幅藏品都是精品,1956年,他却将自己收藏30多年,价值1136亿元的藏品捐献给了故宫博物馆,他这属于自愿行为,当然是没有补助的。

不过,当时政府提出来给他20万作为奖励,他分文不收,说:“这些东西不一定要留在我手中,把它捐出了,宝物就永远保存在我们的国土之上了。”像张伯驹这么无私、眼界宽的收藏家实在不多。他的那些藏品都是精品,价值连城,甚至有很多都不能粗俗的用价钱去衡量,属于无价之宝,他却毫不吝惜的捐给了国家。

到了晚年,张伯驹的四个妻子,有一个早逝,还有两个离开了自己,最后只有潘素陪在他身边,1982年,他生了一场大病,当时他们家已经很清贫了,妻子心疼年事已高,病危了还在普通病房受苦,就提出要求说:“帮他换个单人病房吧!”然而医生却认为凭张伯驹的条件,不配住高级的单人病房,于是对潘素说:“你配吗?”

潘素听到这句话,心里好难受,丈夫毕竟是有功之人,不忍心他受这么大的苦,于是去了故宫博物馆,这才得到了合理的安排。文物的诞生或许是伟大的时刻,但是文物的收藏历史,却是历尽艰辛,像张伯驹这样的人,实在功不可没。

标签:张伯驹 河南 文物 张镇芳 溥心畲 京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