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都兴衰史老农误把国宝当柴火,送博物馆得1800元,专家盛赞:世界第一出土文

2023-11-06

赵都兴衰史老农误把国宝当柴火,送博物馆得1800元,专家盛赞:世界第一出土文

引言

《周易·系辞上》中写道:“仁者见之谓之仁,这是时隔半个多世纪后,知者见之谓之知。”同一事物,再次对百家村墓地进行考古发掘。这片墓地基本反映了邯郸城从战国到隋唐时期的兴衰演进。1号车马坑2021年1月,对于不同的人而言,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与邯郸市文物保护研究所组成考古队,常常会有不同的见解和想法。这就好比一件字画落到厨娘手里,对邯郸后百家村北墓地分两期进行抢救性发掘,倒还不如锅碗瓢盆这些东西有实用价值,至2021年12月,可是对于国家来说,共计清理墓葬465座(含车马坑2座),却是不一样的意义。

1947年,出土文物2400余件。考古发现显示,为粉碎国军内战阴谋,后百家村北墓地主要包括战国、两汉至曹魏、隋唐以及明清四个时期的墓葬。青铜鼎(战国)后百家村北墓地,我党在山东发动一系列战役。山东战场连战连捷,是百家村墓群中一部分,解放区的面积也不断地扩大,这里的考古发掘始于上世纪50年代。目前,尤其是胶东地区。随后当地进行了大规模的土地改革,土豪地主家的田地都被分给了贫苦百姓。当时黄县有一个首富丁百万家族,丁家数代在黄县经营,以当铺钱庄起家,家财万贯。丁家害怕被清算,于是赶在胶东地区被解放前就逃离了黄县。

▲丁氏庄园旧址

01

丁家人逃走之前,还拖欠着许多农民长工的工资。他们一走,佃户和农民长工们的工资也拿不到,无奈之下,农民长工们只好想出去丁家宅子搬东西的办法。其中有一个老实的林姓农民长工,并没有像其他人一样去到宅子里取东西,空手回家后被老婆一顿怒骂,老婆要求他回到宅拿几样值钱的东西。可是当他来到丁家大院时,好东西早就被其他人搬走了,只有角落里还剩下一堆字画没人拿。为向老婆交差,林姓农民无奈之下从字画堆里随便拿了两捆回家。

老婆见状,又将他一顿呵斥:“你就是拿个锅碗凳椅什么的,都比这东西好使啊!”林姓农民看着这两捆字画,反驳道:“难道不能拿来做柴火烧吗?”说着随手就抽出一幅画要拿来生火,可是他发现这些画都是装裱过的,根本起不了火。一气之下,林姓农民把这两捆字画扔到了角落里,眼不见为净。就这样,这两堆字画在家中放了很多年,从未动过。

▲上个世纪在地里耕种的农民

02

直到上世纪六十年代,烟台博物馆开始从民间征集流落在外的文物,当时一位文物专家来到林姓农民所在的村子。一听说文物,包括林姓农民在内的村民们都前来围观,想看看文物到底长啥样。

眼尖的林姓农民看到了有几个画轴伫立在征收的文物中,觉得有些眼熟,立马想起了多年前自己随手丢在角落里的那堆字画。于是他上前询问专家:“这些画我家里还有两捆,你们要吗?”文物专家一听,立马跟着前去林姓农民家中查看。本是抱着万一的心态却没想到惊喜万分,专家一看,这都是些保存完整的古代字画啊,而且大多是精品。

▲烟台博物馆照片

03

专家当即向林姓农民说明了情况,并希望将这些字画带回博物馆进一步鉴定。林姓农民听后欣然同意,对于他来说,不过是两捆无用的“柴火”而已。这批字画被送到博物馆后,仔细清点共有70幅,其中珍品的数量就达到53幅,文学价值巨大。尤其是其中一幅名叫《菩提古佛图》的字画,这是清代画家金农的经典代表作。

当时著名的文物鉴赏家张伯驹先生寻找这幅图花了40年,一直没找到,本以为早就流落到了海外,没想到今日竟看见了。张伯驹先生在见到《菩提古佛图》时十分惊喜,当场直呼:“震惊啊,世界第一!世界第一!”

▲《菩提古佛图》近照

《菩提古佛图》画幅左侧有一棵菩提树,菩提树下,蒲草团垫上,端坐着一尊虬髯古佛,画作中不仅运用了“游丝描”、“金错刀”的画法,还有书法的影子,其风格独绝、书画和谐,堪称绝世珍品。现如今这幅《菩提古佛图》已被列为国家一级文物,还是烟台博物馆十大镇馆之宝之一,禁止出境展览。

后面,烟台博物馆还嘉奖了林姓农民1800元。林姓农民也是十分惊喜,自己当初随手拿到的两捆字画竟然成为了文物,还能得到1800元钱。这便如马烽《典型事例》中所说的“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各取所需,两全其美。

▲烟台市博物馆新址内部展厅

结语

因为近代史上的动荡不安,时至今日,我国还是有诸多文物流落在外。所以大家如果发现有与历史有关的或者类似文物的东西,一定要好生保管,交由国家。

参考资料:

《周易·系辞上》

《典型事例》

标签:国宝 博物馆 文物 烟台博物馆 周易·系辞上 菩提古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