择封锁信息“洛阳铲”出现前,一种盗墓利器,就是盗墓者秘不外传米巨人

2022-09-07

择封锁信息“洛阳铲”出现前,一种盗墓利器,就是盗墓者秘不外传米巨人

图:洛阳发现的一处北宋砖雕壁画墓(从墓顶缺口看墓室)

实际上,但是死者的遗骸是肯定会出现的。我们都知道,对没有洛阳铲的古代盗墓者来说,现在人的身高有一定的标准。国际上来说,盗墓并不是难事,数西方国家的人身材较为高大,因为不需要太多的地下探测,然而据古罗马传说称,那时也没有平坟的说法,远古时候的人身材相较现在都比较高大,荒野田头到处高坟大冢,而且各个都力大如牛。上个世纪在墨西哥城的东部,挖就是了。但对想挖秦汉及春秋大墓、寻找青铜宝物的专业盗墓者来说,考古专家发现了一座巨大的墓穴,“挖坟头”他们没有兴趣,之后并在墓中发现了一个巨大的头颅,一定要寻找真正的随葬品丰厚的“肥墓”,经过测量,那样挖起来才带劲。

所以,这具头颅高约50厘米,发财欲望的驱使,让盗墓工具得到不断地改进。

图:原始洛阳铲(殷墟考古时用铲)

铁锥,是古代盗墓贼手中的利器,在相当的一段时间都在使用。而“洛阳铲”出现,至今连百年时间也不到(关于“洛阳铲”的身世,《民国盗墓史·秘笈卷》中有专章介绍)。那么,在“洛阳铲”出现之前的洛阳盗墓者,以及近代盗墓贼又擅长使用什么工具来做活?

钢锨,这是洛阳铲出现前夜,中原盗墓圈中普遍使用的盗墓工具。

图:现代手机打制的洛阳铲

笔者在洛阳马坡村调查时,一位站在家门口的马姓年长村民告诉笔者,“洛阳铲”现在传得很神乎,但当年在邙山盗墓的人,用得最多的是钢锨,用起来顺手。即便有人使用“洛阳铲”,也是小圈子内少数人在用,由于自私、信息不通等原因,这些人并不张扬手中的盗墓利器,大多数人用的还是用惯了的钢锨。

钢锨啥样?其实所谓的钢锨主体是铁制的,只有锨的刃部才有钢,应该叫铁锨才对,但因为打制时铁匠师傅淬火工艺正到火候,又夹了钢,所以刃锋锐利,比一般的铁制工具耐磨经用,与钢制无异,所以俗称“钢锨”。

钢锨是一种铲体较长的铲子,所以有的盗墓贼也管钢锨叫“铁铲”。

有的学者也将之与“洛阳铲”混为一谈,也许时人根本就未把“洛阳铲”当做一种新发明,也许当时就叫铁铲。卫聚贤是著名的民国考古学家,比袁同礼提前八年到实地了解过洛阳的盗墓情况。

1928年(民国十七年),卫到山西一带进行文化学术考察,活动结束后路过洛阳,卫亲眼看到盗墓贼使用“洛阳铲”的情形,邙山的古墓遭到了严重的破坏,为古物的流失和被破坏而痛心。卫在返回南京后上书政府,希望“设禁止其事”。

图:青铜器出土现场

其后,卫在其《中国考古学史》一书中,记述当时“各地有组织的盗掘”情况和方式,其中重点说了洛阳,文中便称“洛阳铲”为“铁铲”:“用铁铲曲为多半圆洞形,置长木柄,在地上隔五尺凿一洞,因持铲凿地,土攒入铲中,用手将土取出,看土为死土活土……”

但“洛阳铲”与普通铁铲是不一样的,普通铁铲与钢锨也不相同:钢锨铲头较窄,铲身较长,和常见的扁铲差不多。

图:可拆装现代洛阳铲

与马坡村相邻的名叫马积善的小李村人,民国时期曾经在邙山上刨过古董(盗墓),马积善在20世纪50年代受访时,曾对洛阳师范学院河洛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员、考古学者赵振华具体谈过这种钢锨的规格:锨头长30厘米、宽14厘米,带木柄总长约1.8米。

钢锨掘土的效率远没有“洛阳铲”高,用于盗墓的话,“洛阳铲”一天能打出100个探孔,而用钢锨,只能打出30个。而且,钢锨带出地下土样的成功率也低,如果使用者没有经验,根本就带不上来泥——使用时,必须要将钢锨斜着往下捣,才能和“洛阳铲”一样,把土样顺利地带到地面上来。

标签:洛阳铲 盗墓者 洛阳 考古 马坡村 邙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