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把茶叶传达了许多历史信息

2022-07-26

近日,山东大学考古队在2021第五期《考古学与文物》上发表文章《山东邹城嘉国古城西岗公墓战国一号墓茶具遗存分析》,在西岗公墓战国一号墓原瓷碗中正式公布,嘉国古城,邹城,济宁。出土的茶叶样品是煮(泡)过的茶叶残渣。这一小撮茶叶传达了很多历史信息,需要考古学家逐一解读2018年至2019年间古人煮(泡)的茶渣,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王教授率领的应国古城遗址考古队对西岗公墓1号墓和2号墓进行了考古发掘。据考古学家综合分析,西岗一号墓的年代应在战国初期,大致在公元前453年至公元前410年之间。该墓规模大,品位高。虽然多次失窃,但出土了大量灰陶、印纹硬陶、原始瓷器玉器、金箔漆器等,表明墓主人地位很高,在清理存放在墓器盒中的随葬品时,应该是英王的妻子,考古学家发现了一个原来的瓷碗,碗口朝下。碗径8.1厘米,底径4.9厘米,高4.1厘米,浅灰色胚,青色釉面,玻璃感强,口张,唇圆,腹斜,底小平底,外底有明显弧线切割痕迹。当考古学家将碗从内部填充土中分离出来时,他们发现顶部露出的茎叶植物残留物,然后意识到这可能是一种重要的炭化残留物。研究团队在浸泡之前使用了多种技术来检测和分析茶叶,浸泡后的茶渣和西岗一号墓出土的样品,以确认其性质。在红外光谱图中,三个样品的光谱图的整体轮廓几乎相同,吸收峰的形状非常相似,主吸收峰的位置相似。考古样本很可能是古茶。经深入分析,浸泡后茶渣中含量明显低于浸泡前,进一步证明西岗一号墓出土的样品是迄今为止古人烹制(浸泡)的茶渣、余姚天罗山遗址发现的古茶树遗迹及相关遗迹,浙江省(5500-7000年前)是祖先最早栽培茶树的直接证据。在以往的考古发现中,最早的一种茶是在西汉王杨陵出土的,在秦汉以前,茶应该有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西岗一号墓茶叶遗存的发现,将茶文化起源的物证追溯到战国初期(公元前453-410年),比战国时期提前了300多年,山东不产茶,唐代鲁引用《茶经》中晏子春秋的描述:“子为戚时,吃无米米饭,烤三葛五毛,只茶。”大意是,晏在辅佐戚时,吃糙米、烧鸟肉,用火采集鸟蛋,蔬菜也是常见的茶道,晏吃的茶是什么?是茶吗?如果真的是茶,晏子应该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茶人”。许多学者对此持不同意见,认为“茶道”应该是“苔藓菜”。这个词的差异与战国时期山东是否有茶有关。如今,有好几个版本的《四库全书》被写成了“苔藓蔬菜”,这本书在清代文苑阁中广为流传。负责修订《中国茶大辞典》的中华书局刘先生,查阅了元、明、清十余部珍本和名校校刊,以探明“茶菜”的来源。结果令人失望。《晏子春秋》所有的书都是“苔藓菜”,无一例外。众所周知,茶叶的生长需要特定的温度和气候条件。春秋战国时期,齐鲁地区不产茶。陆《茶经》中关于茶起源的专著《八出八》,涉及八条道路,涉及长江流域多个省区。唐代以前,山东的茶叶生产,除了《茶经》中有晏吃茶的记载外,没有记载。根据朱《中国近5000年气候变化初步研究》,唐代是中国历史上最热的时期,山东不是这一时期的茶叶产区。春秋战国时期,山东的气温甚至低于唐代,更不可能人工栽培茶树。如果说春秋时期山东有茶树(无论是野生的还是栽培的),晏的“只是茶”是可以理解的;但《茶经》并没有提及茶树在北方的分布,这并不是鲁的疏忽,而是事实上,山东没有茶树的分布。鲁在《茶经》中描述了严的高尚品格。他生活在首相的高位,不追求财富和食物的奢侈生活。如果晏吃的“茶菜”是从其他国家获得的,那么吃这种“进口货”肯定是奢侈的,这与晏春秋的主旨不符。难道这些茶具文物来自越南吗?因为山东在战国时期没有产茶,为什么茶渣会被发现在皇帝的妻子墓?墓葬中的原始瓷器和印纹硬陶遗存为考古学家提供了重要的指导。“据有关学者研究,这些优质陶瓷在东周时期在北方地区是不可能生产出来的,相反,苏浙南部地区的吴和越国也可以生产出来。近年来,江苏无锡和浙江安吉相继发掘出吴和越国墓。与它们一起埋葬的陶器在东周时期基本相同这些陶器的形状和大小与甲城第一墓中出土的相同,说明这些陶器应该来自吴地区。”王分析,战国初期,当时的瀛国统治者傲慢浮躁,不肯上进。在鲁国的不断进攻下,国家几乎被征服。这时,越王勾践灭吴之后,越国的势力非常强大。越国曾经北上称霸把鲁、贾在山东等地纳入影响范围。政治婚姻是一种常见的权力控制手段。越国很可能会将君主的女儿嫁给贾,以控制贾。考古学家进一步推测,嘉城一号墓的主人可能来自越国。她死后,岳家派人送来了一批陶器,称为“福福”,这是对死者的陪葬品。山东人喝茶的习惯开始得很晚,茶是在瓷碗里发现的。因此,可以推断,此次发现的茶叶也来自越南。2016年初夏,记者走访了银国古城遗址,寻找了几处古老的痕迹。这座当年雄伟的城市,北面是巍峨的义山,南面是庄严的郭山,东面是仙山脚下。山脚下有一条金水河,沿着东山脚下的南山向西流,城西有一条高速公路。到目前为止,我们仍然可以看到故宫的废墟和剩下的东西墙。对英国古城的考古发掘,除了发现茶叶文物外,可谓硕果累累。据王介绍,经过六年的野外考古工作,考古学家基本掌握了英国都城的布局特点——“黄台”在城址中北部的位置应为宫城所在地,而从黄台外围到整个城址的四壁应该是郭城;帝王台北侧应该是“公墓”,也就是英王和一些高级贵族埋葬的公墓。(大众日报客座记者陆报道)

标签:茶叶 考古 陆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