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签约作家乡土散文:家乡的那些酒事北京冬

2023-10-18

网签约作家乡土散文:家乡的那些酒事北京冬

乡土散文:家乡的那些酒事

文:梁行

冬已深,不觉间指向了九点。这么静谧的夜晚我好久没有享受过了。准确地说,春临近。虎年的春节即将到来,只从有了儿子,思乡心切,家里就再也没有安静过。但这几日不同,眼前总浮现回家团聚喝酒的热闹场面,儿子虽然在家,不禁又想起了家乡的酒事。

在我家乡,人还是那个人,凡是有宴席的地方,却变得异常安静。他不似往日那般闹腾,就必定有酒。逢年过节要喝酒,只是坐在桌子前,家里来客也要喝酒,俯身低头,业务往来更要喝酒。酒,在纸上画着,俨然成为了人与人联系感情的载体。因此,画着。有时眉头紧锁,酒是一种文化,更是一种社交手段。国人十有八九喜欢喝酒,又有五六豪饮无度,更有三四贪杯恋盏,还有一二嗜酒如命。这在我家乡更体现得淋漓尽致。

以前,在我家乡,大凡工作的人,都应该了解和体验到,酒对工作的影响力。尤其是与基层干部打交道,不喝酒实难推动工作,不喝酒基本也就失去了很多社交机会,也就难以了解情况。

因为在小地方,许多消息是在酒场上传播的,许多感情也是在酒场上联络的,许多事情都是在酒场上办妥的。酒是饭桌上的催化剂,酒是增进人与人之间感情的万能药。婚丧嫁娶,添丁发财,生日满月,乔迁入伙,升职升学等等,都设宴喝酒。遇到开心事要喝酒,遇到烦心事也同样喝酒;求人办事要喝酒,朋友之间维护感情更要喝酒。正所谓有人就有江湖,有江湖,就有酒。

在我家乡,不大不小的县城,民风淳朴,人们大都热情好客,不一定是工作,平时有事无事,隔三差五也会有人招呼一聚,还美其名曰小聚或喝小酒。人少的也就三五个人,多的话就一桌人。在喝酒时,人们都不用小酒杯,而是把酒倒在一个大碗里,然后用一个小汤勺(匙更)从酒碗里勺酒递给要敬的人喝,就这样你一勺敬我,我一勺回敬你,你来我往,谓之为:“互敬互爱”,同桌的人几乎都共用一个勺子酒喝。

此外,家乡人喝酒还有一个习惯,就是逢酒必猜码。在家乡人看来,酒与猜码纯粹就是一对孪生兄弟,饮酒必须猜码。喝酒猜码不仅助兴、活跃气氛、融洽关系,还对散酒起到一定作用。人们只要有机会聚在一起喝酒,无论男女老少,也不管是助兴、娱乐等等,全都以猜码来代替,且猜码都是用当地的白话,绝对有特色有氛围。更有甚者,猜码猜到激动处,动作竟然像表演功夫一样,有招有式,引得众人欢呼雀跃,其乐融融。

猜码也有讲究,喊声分为“有过门”和“一字清”两种。而猜码又有多种形式,一人对一人猜的,谓之为:“单挑”;一人对二人猜的,就是一打二;以此类推。而分输赢又有:过(定输赢)、抢两支(见二喝)、抢三支(见三喝)、抢四支。此外,还有“四蹄”、“猜一年”的叫法。还有就是将一桌人分成两方对猜,谓之“打元帅”。

打元帅是双方指定其中一人为“元帅”,然后“元帅”带领已方跟对方的人猜,赢了就继续轮到对方的下一个,输了就轮到已方的下一个,直到一方最后一个人输了,就是输方,就要喝酒。输方的“元帅”就要比别人多喝酒。猜码喝酒一般都是输者喝酒,至于喝多少小汤勺(匙更)酒,都是猜码之前商定。这样大家有言在先,都愿赌服输,很大程度上也就避免了争执。

家乡的这些喝酒习惯,一直延续到改革开放以后的90年代,才渐渐地有所改变。后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尤其是有了手机(大哥大)之后,人与人之间的联系更为方便,酒事又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而这阶段的喝酒,相比之前,虽有过之而无不及,但都是拿小酒杯喝酒了,毕竟,改革开放以后,人们生活理念,生活水平都有了很大的改变和提高。

那时候的酒事,往往都安排在晚上,周末最多。如是工作招待或业务往来,一般都安排在档次好点的酒楼。如果是朋友聚会,用不着讲究排场,一般都在小酒家,甚至大排档亦可,关键是吃得自在喝得舒服。再说,小酒家的菜品菜式,甚至数量质量,不一定比大饭店差。

酒席上,主人一落座,就故意拿出手机(当时还不是人人有手机),拨打一通,嘴里重复说着:“怎么还没到啊,就等你开席了。”对方就会说:“就到,已经到门口了,”或者是“准备到了,就几分钟。”终有姗姗来迟者,明明在家闲的难受,却故意来迟。有职务者还美其名曰:刚散会。好像在暗示其工作忙,这样才像领导。

等上齐菜斟满酒,主人便会说上一两句,无非是“其实今天也没什么特别事,就是想大家了,在一起聚聚”之类,要是主人什么也不说,客人会礼貌性的催他说上两句,然后酒宴正式开始。待酒过三巡后,主人开始一一介绍客人。这时候,主人俨然像个组织部长,因为他介绍每个人时,都特意把职位称呼往高的说,就算是副职的,也从不提“副”字。甚至将没有职务的直接说成带职务的,如部委办局的人,一律带“长”称呼;企业的会计、出纳,称为财务总监;个体工商户称为总经理……诸如此类。

一番热心介绍下来,满桌不是带“长”的,就是带“总”的,全是人物。大家也不客气,不认识的,相互点头示意,表示认识了,落落大方,非常自然。很明显,大家对主人的介绍都很满意。偶尔极个别的会谦虚一下,便会模模糊糊地说:“我不是,别乱说,呵呵……”声音小得差不多连自己都听不见。马上就有人说:“快了快了……”谦虚的人听了信心大增,很是开心,大有不干几杯不罢休的阵势。

在县城,就那么点大的地方,低头不见抬头见,加上民风民俗的习惯,人们大都见面打招呼,善良热情,人情礼仪,有来有往。虽不是酒乡胜似酒乡,人们既喜饮也豪爽。通常一个酒桌上,起码是自带几瓶或一箱白酒来,大家酒过三巡后,先是每人敬一圈,然后再每人加深感情自由发挥。虽然大家都豪饮,但小城人喝酒比较规矩,一般在两圈后,主人就随意了,不再强求每人喝多少。这时候就是酒量大的人,或者好酒之人大显身手的时候了……

酒量大的人就开始提杯打圈,挨个敬酒。如遇到老乡战友同学等,便是“我俩干一杯”。若对方是女性,便说“随意,我干了!”那“干”字还说得特别重,弄得桌上粉面含羞,红唇微湿。还有其他的,不管新老朋友,一推一杯,几个回合下来,不少人吃不消,便说少点,少点……敬酒的则说,不行,你这是养金鱼呢?这时,就端起酒杯起身到朋友面前敬酒,很少人能够拒绝,于是,就又是海喝了一通。

一番热闹下来,一箱白酒就喝完了,主人便喊饭店服务员或老板,再拿两瓶酒来,众人就开玩笑:“不要了吧,要不,谁要谁喝。”主人看着酒酣耳热的客人,便说:“那就来箱啤酒猜猜码吧。”于是乎,便又上来一箱啤酒,接着便是一场猜码大战,如此这般,各人的酒就喝得差不多了。

往往此时,什么“科长”与“总经理”之间就开始互换手机号,“局长”和“部长”相约下次聚会的时间,场面异常热烈,称兄道弟的,相见恨晚的,握住的手紧紧不放,拥抱起来如胶似漆……这时就有人说:“今晚已经尽兴,下次再聚吧。”但下次再聚往往只是礼貌一说,可千万别当真。这时主人趁机顺势说:“我看大家都差不多了,要不今晚暂时到此?”

于是,大家识趣地起身穿衣、拎包、拿手机。好不容易到了门口,又是一番握手、拥抱话别,却是十八里相送,难舍难分。一个个摇摇晃晃的身影在灯火阑珊里渐行渐远……

在小地方,不喝酒的人,似乎社交面就窄,给某些领导的印象就是组织协调能力不强。即使你不能喝酒,也要有劝酒的本领,有组织饭局的能力,否则是能力有欠缺,甚至影响提拔。毕竟,喝酒曾一度被认为是,在某种程度上衡量基层干部能力大小的另类标准。

再后来,随着中央八项规定出台,工作上的酒事少了很多。加上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健康饮食又有了新的认识。虽然民间也时有酒事,但却比较注重健康饮食,更多的是关注养生保健,也就自然而然地摒弃了以前的一些不良喝酒习惯,酒事渐渐变得更加文明有趣!

都说:“天若不爱酒,酒星不在天。地若不爱酒,地应无酒泉。天地既爱酒,爱酒不愧天。”人离不开酒,人生离不开酒,喝酒不是羞愧事,不喝酒无疑是人生一件憾事。

中国酒文化历久弥新,经过千年的沉淀,各地的喝酒习惯,已经衍生出了带有地方特色的酒习。春节将至,喜庆热闹,设宴喝酒,本身是一件高兴放松之事,无论是工作应酬,还是亲友团聚,千万不要强人所难劝人喝酒。喝酒要诚恳热情,但是也要理智克制,量力而行,过量喝酒会对身体产生损害,而且也容易误事。因此,文明喝酒,节制有度,不可贪杯,更不要斗勇逞强。生命诚可贵,且喝且珍惜!

作者简介:梁文礼,笔名:梁行,梁某。曾在多家网络平台发表散文,诗歌,小说等。曾获逸飞中文网“2020年十佳散文”奖,作品被选入《阑珊处》、《知否知否》、《绿肥红瘦》、《桃李春风》、《江湖夜雨》等书。业余时间偶尔写写文字以自娱自乐。

标签:家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