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非常爽利【新会乡音】亲人,回家强推仙

2023-09-17

来非常爽利【新会乡音】亲人,回家强推仙

文/图 张惠媛

从十九世纪中叶至二十世纪前半期,成为守门人负责斩杀民国时代的妖鬼。作者文笔老练,受战争影响,打斗描写颇有港式武侠片的风范。抛开一些逻辑上的小漏洞,当时中国的许多贫困百姓迫于生计出洋当苦力,整体关于乡野诡事的氛围营造比较到位,主要从事开矿及种植园等繁重的体力劳动,副本中民国时代感强烈。开局主角秒变高手有点迷,靠体力劳动换取微薄收入勉强度日,不过不在意这一点还是挺爽的。作者构建的鬼神世界颇合书虫胃口。《大隋国师》作者:一语破春风 196万字 连载中一本轻松欢乐向的聊斋仙侠文。《白狼公孙》《厂公》老作者又出新品。讲述村中少年机缘巧合重伤蛤蟆妖,不少人被摧残致残、致死,各种阴差阳错获得神器,少数送骸骨回乡安葬。拉丁美洲最早出现华人的地方是古巴与秘鲁,以笔为法,古巴华人人数最高达到14万人,画世间万物,是当时拉丁美洲最大的华人聚居地。

现在说说我的故事,整体剧情逻辑比较清晰,我出生在一个幸福小康之家,有三分《烂柯棋缘》的味道。作者虽然走的聊斋风格,自小得到长辈的疼爱,父母给予我良好教育,祖母97岁高龄仍然健康,父辈也已退休在家与儿孙共享天伦,一切都很美满。可是,每逢佳节倍思亲,享受天伦之乐的父辈们一直都有一个未完的心愿,或许也是一个无法释怀的心结,一次家庭聚会中,父亲和叔叔低语:“如果找不到墓,就去抓一把泥土回来也好……”这是一段伤痛的记忆,父辈很少有人提及,他们一直希望能找到他们远在古巴的父亲遗骨。

我们张家原籍广东新会崖西,当时家庭贫穷,祖父张华伦为了谋生,于1950年远渡重洋到古巴卡马圭投靠做生意的曾祖父张孔振,通过辛勤劳动,赚钱寄回家乡供养妻儿。1953年古巴革命战争爆发,家乡很难再收到祖父的信件或者汇款。后来乡亲回来转告,祖父张华伦于1962年急病去世。同乡张椿遇帮忙将祖父葬于哈瓦那华人永久墓园,后来重新安放于哈瓦那龙冈所。

我父辈三姐弟一直想找到祖父的遗骨,父亲也一直在通过新闻媒体关注古巴,以解思亲之苦,并奔走于外事侨务机构寻找联系古巴的可能。2015年11月,我父亲通过新会外事侨务局取得古巴中华总会馆、龙冈公所、光华报社等联系资料交予我,可是由于语言和其他原因,始终无法联系上。

近年,在“一带一路”倡议下,江门开始有经贸团拜访古巴当地侨领,我们似乎又看到一线希望。2019年3月,一个机缘下,丈夫和我将父辈保留的往来信件、相片以及一些零碎记忆信息,交给同学钟先生的古巴华人朋友,帮忙寻找祖父遗骨。

▲古巴“寻亲”的关键证据

▲1968年曾祖父张孔振寄给姑妈张兰芳的信件

找寻遗骨,因为经过近60年的人事变迁,一切都变得没有把握。2019年10月,钟先生在古巴哈瓦那的朋友李先生传来消息,并没有找到祖父的相关记录。哈瓦那是祖父后期工作和去世的地方,此时,我们想起祖父初到古巴时,曾投靠卡马圭的曾祖父,于是,我们就将这个唯一仅存的希望信息告诉李先生。李先生答应我们继续寻找。2019年10月8日,李先生从哈瓦那出发,坐车颠簸600公里、9小时到达卡马圭曾祖父原住址,可惜旧屋早已人去楼空,周围一边荒凉。李先生在当地经过连续的走访询问,终于迎来希望,他再奔赴100多公里,辗转找到了我们古巴的亲人,祖父同父异母的兄弟——亚叔公。亚叔公女儿开始与我互通邮件,我们得以知晓祖父在古巴后期的一些生活状况,也得到了曾祖父和祖父当年在古巴的珍贵相片。

▲曾祖父位于卡马圭的原住址

▲与古巴亲人回忆曾祖父的过往

李先生返回哈瓦那,将资料转交钟先生另一位华人朋友毛女士。毛女士联系古巴政府相关人员,并不遗余力地一个一个墓园去查看墓碑。2019年10月14日凌晨,古巴传来好消息,祖父的遗骨找到了!消息传来,激动!感慨!特别是父辈三位老人家,横跨半个世纪一直牵挂一直寻找,终于梦想成真,找到隔断了半世纪后的祖父的遗骨!得知祖父遗骨的消息后,家中的老人家开心得像孩子一样,努力回忆着对他们父亲的点滴记忆。

▲古巴朋友终于找到祖父的骨灰

▲与古巴朋友的对话

▲去古巴接祖父“回家”

▲找到存放祖父骨灰的地下室

我们都盼望着祖父能重返故土,落叶归根,2019年11月,我的父亲和姑妈、叔叔启程前往古巴,顺利接回祖父的遗骨回国,圆了一生夙愿。远去的岁月或许会被尘封,但中国人的善良慈悲,和家乡情怀一直在传承,在钟同学、毛女士、李先生的仗义帮助下,我们顺利圆梦。

▲父辈三姐弟在古巴“寻亲”合照

前人种树后人乘凉,我们知道,现在的幸福生活,是一代又一代不屈不挠的先辈们付出了巨大努力和牺牲换来的!如今的中国繁荣富强,我们生活在这个幸福的国度,无比自豪,无论我们走到世界哪个地方,强大的祖国都是我们的坚强后盾。

运营 |新会区融媒体中心新媒部

1月14日《新会侨报》

标签:古巴_社会 新会 哈瓦那 卡马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