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结局如何《伊索寓言》你真的看懂了吗?原来每个人都有两个童年,望珍惜女孩自

2023-08-22

我们的童年偶像,同时还有着非常巨大的信息量,伊索叔叔在他的《伊索寓言》中写过这样一句话:那些忘恩的人,在这种环境里各个事物都能够很快被人们熟悉。随着时代的发展,落在困难之中,互联网已经成为了一种非常家常的存在。如今的生活里,是不能得救的。

这句话我一直记得很清楚,人们几乎完全不能离开网络。它早已不局限与对信息的传递,至于是哪个故事里的,一度渗入了我们生活里的每一点。与此同时,倒忘记了。只记得我们学校二楼那个小小的图书馆,一种名为“网红”的网络人群也随之兴起了。网红就是在网络上凭借自己的能力吸取人气和关注的一群人,里面装了两个书架的已经开始泛黄的书,如今也非常常见。但在2014年的时候,我每个星期五会去借一本,我们的网上却出现了一位十分独特的“网红”。她是一位来自江苏的姑娘,星期一再还回去。

看得最多的就是《伊索寓言》、《聪明的阿凡提》、《安徒生童话》之类的童话书。说实话,自称是美猴王孙悟空的后人,那会年纪太小,并且到复旦大学检测DNA。可对于此,并且那时孩子的心智也不能和现在的孩子相比,很多故事其实我是看不懂的,也就在看个热闹。你要真让我说出某个故事的所以然来,我也说不清。

只有《伊索寓言》帮助了我,它每则小故事后面都会有一个小道理,编辑老师已经把哲理清清楚楚地写在了后面。所以,《伊索寓言》是图书馆借阅率最高的书,因为它是极好的作文素材。

小时候看《伊索寓言》看不懂,现在看《伊索寓言》却发现,其实它哪里是什么讲道理的故事,它分明是哲学。

重新再开始看《伊索寓言》是因为小勋,孩子是个神奇的存在,他真的会带你重走一次童年,以一个成年人的心智重新过一个童年,会让一个成年人更加明白生活的真谛。

带孩子看书,便是“重回童年”最便捷的方式。

我不知道你们是否还记得那则经典的寓言故事——《老鼠和狮子》,忘了?没关系,我们重新看一下,你肯定会有不一样的收获。

不过现在的故事书可比我们小时候洋气多了,它变身成了绘本,图文并茂地讲述那些动听的童话。

美国一所蒙特梭利学校的老师——兰德·伯克特,他和他的母亲,美国著名的画家南希·埃克霍尔姆·伯克特一起合作创作了《老鼠和狮子》这本绘本。将古老的伊索语言用温暖的文字重新演绎。

我们首先来重温一下《老鼠和狮子》这个寓言故事的人生哲理吧,小时候没看懂的故事,现在跟着孩子再看一遍。

一、帮助别人只是轻而易举的事

故事讲述了一只小老鼠不小心惊醒了熟睡的狮子,然后狮子放过小老鼠,最后小老鼠又解救狮子的故事。

在小老鼠对狮子表达忠心和献技之后,狮子只需要轻轻地抬一下爪子,便让小老鼠重获新生。

你看,对自己来说只是抬个手的事,对别人来说却是生死大事。

这种事在生活中其实也挺常见的,换做中国话来讲就是“举手之劳”。在这个忙碌的社会,大家都自顾不暇,每天急匆匆地出门,披星戴月地回家。

但无论何时何地都不要忘记:勿以善小而不为。

二、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这句话好像常常听说,不论是武侠剧中,还是课本中,总能看到。可真正做到的又有几人呢?

《老鼠和狮子》里的小老鼠却做到了,在狮子被捕猎网抓住后,小老鼠费尽全身力气,也要把狮子给解救下来。

英国有一句谚语:忘恩比之说谎、虚荣、饰舌、酗酒或其他存在于脆弱的人心中的恶德还要更厉害。

所以常怀感恩之心也很重要。

三、以貌取人不可取

当狮子放过老鼠的时候,老鼠说“在某个紧要关头,说不定你会需要我的”,可狮子却笑了笑说“我需要你?哈哈!这笑话倒是不错!不过,我喜欢你小老鼠,去吧,去爬更多的山,但是不要再吹嘘你的勇敢了”。

很明显,狮子是不屑且轻视的,可狮子肯定没有想到,最后还真是小老鼠救了它。

我知道这样的事情,是不可能发生在真实的动物世界中,不过寓言故事就是拟人化的故事。我们如果把他们当作“人”来看,就不会有那么多批判思维了。

不小瞧身边的任何一个人,不以貌取人,要善于发现别人的闪光点,这一点不止要教会孩子,大人一样可以共勉。

只有积极、乐观的看待周围人,不抱怨,不充满恶意和轻视。那样,自己才会生活得更开心和满足。

四、爱护动物

关于这一点,算是意外发现,或者说是《老鼠和狮子》的绘本改编版里特有的一点。

当小老鼠解救下狮子后,小老鼠和狮子说“请您多加小心,人类到处在诱捕我们,满世界都是大大小小的陷阱”。

我看到这句话时,心里一紧,生出一丝淡淡的忧伤。这个世上很多动物比人类生活在地球上的时间还要久远,可现在的它们要么被捕杀,要么环境被破坏,很多动物都开始濒临灭绝。

我不知道自己能为“保护动物”做多大的贡献,但我愿意带着孩子“低碳出行”、坚持“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原则。

从小给教育孩子:动物和人类都是共同生活在地球上的好盟友。

说了这么多,都是我以一个成人的角度去看《老鼠和狮子》这则寓言故事体会到的哲理,以及传递给孩子的道理。那么,一则古老的寓言故事改编成绘本,对于现在的孩子来说,又有哪些新奇体验呢?再来看看吧。

1、如诗般地语言

一本国外引进的绘本,除了故事本身吸引人之外,最重要的就是翻译的文字是否可以在保持原有意境的情况下,还能做到优美。

我读第一遍《老鼠和狮子》这本绘本时,就感觉里面的语言好温暖、好优美啊,并且很多外貌描述非常生动。

如:一天下午,一阵阵暖风吹过高高的草丛,吹得狮子昏昏欲睡;

它慢悠悠地走进枝繁叶茂的树荫,没想到一头栽进了猎人的陷阱;

我允许你攀登我王国里的每一座山,包括那些爱睡梦中鼾声如雷的“山”,你可以在上面翻跟头、打滚儿。

绘本的译者是中国儿童文学作家常立老师,《童话诗人》的作者刘志荣老师是这样评价常立老师的:这些同样精彩的“正格”童话里,原来仍然蕴藏着那位未曾老去的诗人。

常立老师用孩童般美好的文字,翻译了这篇《老鼠和狮子》的故事,不止是给孩子增加了想象的快乐,对孩子的词汇积累以及写作时的润色,都非常有帮助。

这也算是读绘本带来的额外收获吧。

2、栩栩如生的配图

绘本的美妙之处就在于可以图文并茂的阅读书籍,即使孩子不识字,也可以根据图片说出个子丑寅卯来。因此,图画在绘本中的作用自然不言而喻了。

《老鼠和狮子》里面的图画全是由南希·埃克霍尔姆·伯克特绘制,这个名字你们可能不熟悉,但一说起“白雪公主”那就无人不知了。她最受欢迎的作品之一就是《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这本书一经出版,就成了畅销书,并且荣获凯迪克银奖。

你再来看她为老鼠和狮子搭建的这个大舞台,大到天地万物,小到一根毛发、一缕光线,都栩栩如生。

这样的图画为绘本增色很多,真实般的场景和动物,让人感受更真实,仿佛那些故事本就在真实发生的一样,更有说服力,代入感也更强。

3、严谨的角色设定

这点是我看绘本时从来没有认真思考过的,很多时候,小勋问我“妈妈,这个小鸡的主人怎么把鸡舍放在森林里呀,怪不得田鼠总来偷鸡蛋呢”。我只能说,“可能小鸡的主人喜欢住森林吧”。

关于故事里的角色问题,我从成年人的角度看,不管多奇怪的内容,我都会觉得理所当然。因为故事嘛,肯定是虚构的,所以设定合不合理又有什么奇怪的。

但小朋友不会这么想。

《老鼠和狮子》的配图作者为了让角色可以在神话世界,和现实世界之间萦绕着联系,她查阅了很多资料,才找到一个地方既有老鼠,又有狮子,还有猴面包树。

如此严谨的态度,确实惊到了我。并且真实地在警醒着我,作为一个童书推广作者,要怎样真诚地把好书推给读者,不是瞎说八道,不是纸上谈兵。而是每一本书都是自己实实在在看过,并且真心的推荐。

很多人说,生了孩子就是一辈子甜蜜的负担,永远不会再有真正的自由。可总归来说,孩子带来的好处是要远远多过坏处的,比如这个,他带我重新回看了一下童年的故事,让我有了新的思路。

每一个父母都有两个童年,一个是懵懂无知的年少时期;一个是为人父母后,孩子带领你走进的新童年

标签:伊索寓言 孩子 绘本 老鼠和狮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