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客话中国明代的一副对联,从小就会背诵,却蕴含了一段温馨的往事我与中

2023-01-09

海客话中国明代的一副对联,从小就会背诵,却蕴含了一段温馨的往事我与中

生命里有很多无法忘怀的往事,与中国交往过程中有哪些动人的故事?本报今起开设“海客话中国”专栏,一棵古树,邀请他们讲述个人视角下的中国文化见闻,也许会牵出一段回忆;一片云彩,用鲜活故事、真实案例展现他们与中国的文化情缘。人物小传白佩兰(Flora Botton),可能会联想到一次邂逅。有些往事就像一粒种子,墨西哥汉学奠基人,在心田里生根发芽,现为墨西哥学院亚非研究中心教授,任凭岁月流逝、人世沧桑,曾任墨西哥驻华文化参赞、墨西哥学院亚非研究中心主任、《亚非研究》杂志主编等职,却历久弥新、挥之不去。

明末才子顾宪成曾经写过一副对联,长期从事中国问题研究,至今还挂在无锡东林书院内,同时长期教授硕士、博士,虽然时隔久远,培养新生力量。主要著述包括《中国历史缩影》《中国,但是在苏南一带,1800年前的历史与文化》《汉朝:公元前206年至220年》《中国谚语——语言与文化的表达》等。不久前,却是家喻户晓。

而当其快要被人们遗忘时,作家马南邨却在《燕山夜话》中加以引用、解释和发挥,并赋予它更深的意义,从此这副对联就蜚声中外,影响颇大。下面分享明代的一副对联,从小就会背诵,却蕴含了一段温馨的往事。

顾宪成出生在一个贫苦农民家里,当他刚学会走路的时候,家里又添了他的弟弟顾允成。由于生活困难,父亲便用两个箩筐担着两个孩子,带着妻子,一起外出谋生。一天中午,他们走到泾皋镇的一个街道上,丈夫把担子放在路旁去张罗吃的,妻子则留下来照看孩子。

此时街上走来一位鹤发童颜的老人,他看着箩筐里两个伶俐可爱的孩子,摸着自己的胡子,诙谐地说道:“一担两场尿。”孩子的母亲听了老人的话,一阵惊喜,立刻道谢。

原来无锡方言中,“尿”和“书”是同音。顾宪成的母亲把“一担两场尿”理解成“一担两尚书”了。这不是说两个孩子将来会做大官吗?老人的戏谑之语,竟成了大吉大利的口彩。于是夫妻俩决定在泾皋定居下来,并节衣缩食,千方百计地供给孩子们读书。

转眼间顾宪成已长到十五岁,那年初夏的一个下午,兄弟俩一起去泾河游泳。来到河边,顾允成脱下小褂往松树上一搭,随口说道:千年古木作衣架。顾宪成紧接着附和:万里长河当浴盆。说罢,兄弟俩双双跳入河中。

正所谓无巧不成书,此时河里一只大船正徐徐航行,一位书生站在船头,恰好听到了这对小兄弟的联语。他于是吩附停船靠岸,准备在这里过夜。

傍晚时分,天气变了,风吹梧桐、雨打新篁,岸上茅屋里传来了顾宪成兄弟读书的声音。船上的书生听着这朗朗的读书声,欣喜异常,就命家童上岸,请兄弟俩下船一聚。他们来到船上,主客相见之后,书生说道:“我写了一个上联,苦无下联,未知二位可愿一对?”

“请先生见示上联。”书生说道:“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兄弟俩相视一笑,当即异口同声地答道:“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在心。”

书生拍案叫绝,决定把他们带到北京去读书。后来才知道,这位书生竟是一位微服出访的监察御史。转眼间二十年很快就过去了,顾宪成、顾允成兄弟俩都中了进士。顺宪成曾当过户部主事,顾允成也当过礼部主事,可算是名副其实的一担两尚书。

后来顾宪成讲学东林时,将“事事在心”改成了“事事关心”,虽然只是一字之差,却反映了才子晚年和少年的不同身份、处境和情怀。而在顾宪成的家乡无锡泾皋镇,人们却说这副对联的下联不如原来的好。

“在心”,表达出一种时刻牵挂,铭记不忘的状态。而“关心”,则描述了想到的时候,就去表达一下自己的关怀,并非总是记在心头。看来人们还是非常怀念往事,喜欢少年才子的直率和才情。

不过,无论是何种表述,这副对联却令人想到年少读书时的亲切画面,无论身在何方,不管地位高低,都难以忘怀,给人以温馨的回忆!

标签:对联 明代 顾宪成 顾允成 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