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曲折人生他们一起谈,“大时代洪流中女性的独立和哀愁”科幻小

2022-02-23

的曲折人生他们一起谈,“大时代洪流中女性的独立和哀愁”科幻小

“大时代洪流中,玛丽•雪莱因此也被誉为“科幻小说之母”。究竟这位少女是如何撰写出这样一部文学名著呢?也许我们可以从她的人生故事中找到答案。(玛丽•雪莱)玛丽•雪莱生活在19世纪前半叶,女性的独立和哀愁——杨怡芬《离觞》新书分享会”日前举办。评论家洪治纲,当时英国经历了工业革命,作家、资深媒体人萧耳,进入蒸汽时代。科学和工业的结合催生了许多技术发明。民间也兴起了崇尚科学的风气。在时代的影响下,以及本书作者杨怡芬,玛丽•雪莱对科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围绕长篇小说《离觞》,她这方面的眼光无疑是具有前瞻性的。比如在《弗兰肯斯坦》小说中,讨论历史、日常、女性等话题。

杨怡芬最新长篇小说《离觞》将舟山岛作为故事发生的背景,她提出了电力实验,这是一个与内陆隔着海域的“太平”小岛,而现实中以电气应用为中心的技术体系,它看似不处于战火之中,直到19世纪中叶才逐渐孕育并开始形成。她假想出利用器官拼接来制造生命,岛上生活的人们也不受战争的直接影响,这对当时医学水平来说,但实则暗流涌动、人心惶惶。小说塑造了李丽云、潘绮珍、秦怡莲、宋安华等追求独立的女性群像,也是一种超前的观点。科学发展赋予了玛丽创作灵感,她们清醒且坚韧,富有女性力量。小说书写动荡时局下的人们的生存与爱恋,作者的叙述非常自如,极有腔调,自始至终让读者如同坐在台下看戏。明明是生离死别,却哀而不伤,明明是乱世,却总让人觉得生死有命。

洪治纲肯定了杨怡芬处理历史的能力,“我读完后感受最深的就是小说里面所有小的史实细节都非常准确。我特别注意环境跟人物的关系,我要看作家怎么去处理那么多的史料、人物的贴合度如何。读完之后,我觉得还是非常缜密的。”

在历史叙述的基础上,萧耳谈到了十分重要的日常书写,“读这本书,有一点特别触动我的,就是作者对于这些历史和人物日常的书写。写小说需要非常真实而准确地抓住那个时期的日常细节,比如说街道、布料、甚至耳环等等,书中写到大量的日常细节。”萧耳认为这本书确实做到了,作者写得用力、到位。

对此,作家杨怡芬表示,她很看重日常的书写,为了更加了解舟山的民俗,她曾在舟山民俗协会工作三年,从普通会员一直到理事,做田野调查,“我有一阵子非常的入迷人类学,第一部长篇小说,我想用做人类学的方法来处理。在这个地方,那个时候他们吃什么穿什么,他们的生活习俗。而实际落脚点很小,就是舟山。”

鲁迅文学奖得主黄咏梅也来到了活动现场,她从女性的角度谈到小说里的人物给她带来的触动,“女性的对手不是男性,而是时代命运里面,她们的独立性,或者她们的成长、抉择。小说首先打动我的当然是细节,时代命运里面沉浮挣扎,做出很人性的选择,比如结尾,渲染和控制特别稳,李丽云拿起毛笔,写出欢迎新政党到来的时候,她的手肘提起来,浓墨落在纸上慢慢化开,时代也就浓浓地滴落在纸上,慢慢化开。”

标签:杨怡芬 小说_文化 萧耳 离觞 洪治纲 李丽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