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杆武侠迷金庸在重要段落的结尾,要么悬而未决,要么让读者有强烈收获感本很冷

2022-12-05

铁杆武侠迷金庸在重要段落的结尾,要么悬而未决,要么让读者有强烈收获感本很冷

写小说,一下子就打发了时间。另一方面,开头至关重要。俗话说,很多人看小说也是看网络小说,万事开头难。固然如此,对过时的武侠小说不感兴趣。现在还愿意看武侠小说的,结尾也很重要。结尾,绝大多数都是以前的老武侠迷。之所以看武侠小说,特别是重要段落的结尾,也是为了重温以前的感觉。我是真游泳的猫,将起到承上启下的联结作用。它承载着把前面写的东西往下传送和伸出的功能。如果结尾接不好,一个看武侠23年的老书虫。喜欢武侠的朋友,要传递的东西送不出去,记得关注我哦。今天我和大家聊聊2本很冷门的武侠小说,读者的阅读情绪在这里就会被打乱甚至被中断,看过的人不多,图们继续阅读下去的可能性就会变低。所以结尾以什么样的状态被表达出来,献给铁杆武侠迷!喜欢武侠小说的朋友,这显然读写小说时所应该密切关注的。金庸在重要段落,不妨重温一下这些小说哦。第1本,往往有两大类结尾。

01 悬念型结尾

不知道接下来将发生什么。结尾处有一定的提示,由此展现出一定方向,但是又没有明确说明。所以,未来结果如何,还处于悬而未决的待定状态。悬而未决最吸引人,读者看到这样的结尾,心绪也必然跟着被提起来了,他们就会迫不及待地向下面读去。

第一,悬引型结尾。

“此时见到这矮胖子骑术神妙无比,心想南人朝政腐败,如此奇士弃而不用,遗诸草野,何不楚才晋用?当下决意以重金聘他到燕京去作马术教头。”

这个时候,读者心中就会激发出诸多疑问:这个矮胖子是谁啊,骑术这么厉害?接下来,完颜洪烈要怎么想方设法去聘请他?他最后能不能被完颜洪烈给聘走?

此外,“只见那矮胖子飞身下马,钻入一家店内。”矮胖子钻入店内,干嘛去?有什么事情吗?这就激发了悬念引导。

还有,韩出场后,引出二哥妙手书生朱聪,该段结尾这样写,“渔女笑道:‘这不是来了吗?’只听得楼梯上一阵踢跶踢跶拖鞋皮声响。”

谁来了?难道是渔女口中所说的二哥?到底是不是啊,这一阵踢跶踢跶的声响是谁弄出来的?读者看到这里,知道这个人很快就要上来了,悬念即将揭开。于是,读者心中也就更加迫切地想看下去。

第二,疑问型结尾。“完颜洪烈寻思:‘这七个怪人请客,不知请的又是何等怪客?’”

金庸在这一部分用了很多笔墨来描述江南七怪出场。这是整部书的名场面之一。但是,他们出场为了什么?难道就是为了让大家看看他们的样子?当然不是。自然是有事情要做。什么事情?

读者读到这里已经意识到肯定会有独特的事情要发生,但是不知道什么事情。完颜洪烈同样也感到很好奇,就不由自主地发出疑问。实际上,这不仅仅是完颜洪烈的疑问,也是金庸通过他的嘴,代替读者发出的疑问。这样,文字和读者之间就产生了强烈共鸣。

第三,好奇型结尾。“但格格之声更加响了,只听喀喇一声,断了一块梯板。接着又听得喀喀两声巨响,楼梯又断了两级。”

读者读到这里,心中会感觉到恐惧。恐惧激发了好奇,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到底是谁啊,这么大的动静啊?这就强烈激发出悬念。

再有,介绍焦木大师出场的时候,金庸在结尾这样写,“这和尚四十余岁年纪,身穿黄麻僧衣,手里拿着一段木柴,木柴的一头已烧成焦黑,不知有何用处。”

基于反差,好奇油然而生。一般人谁会拿着个烧焦的木头来请客赴会啊。但人家就能,不仅能,还拿得非常坦然。但是,读者不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啊?完颜洪烈同样也不知道。这个烧成焦黑状的木头,有何用处?不知道,不知道就好奇吧。那就接着看吧。

第四,等待型结尾。“当下拾级登楼,拣了窗边一个座儿坐下,要了一斤酒,随意点了几个菜。”

因为读者已经知道完颜洪烈想收服江南七怪的目的,所以他这里点菜实际上就是为了看接下来会有什么事情要发生。读者也想知道,就跟着等待吧。

这样的结尾就是等待型结尾。等待本身也意味着悬念即将揭开。所以,这样的等待型结尾也属于悬念型结尾的一种。

第五,冲突型结尾。本章后来写到丘处机与江南七怪因为误会打斗一场,江南七怪很多人都伤在丘处机手上,而丘处机也受伤严重。这里有两段结尾,描写了激烈冲突,能够勾起读者悬念。

丘处机“只觉伤口隐隐发麻,不觉大惊,知道暗器上有毒,心里一寒,不敢恋战,当即运劲出拳,往南希仁面门猛击过去。”猛击过去,结果如何?丘处机能打死南希仁,还是南希仁反过来打倒了丘处机?这就是悬念。另外,更大的悬念笼罩在这一部分,就是丘处机中毒后会不会死?

而后面还有一段这样结尾,“江南七怪既与他一伙,江湖上所传侠名也必不确,丘某宁教性命不在,岂能向奸人屈膝?当下长剑挥动,向外杀出。”

杀出?能不能杀出?还有谁会伤在丘处机的剑下,他会不会被江南七怪杀死?这都是悬念啊。这些悬念,由激烈冲突引发出来。结果如何,谁也不知道,赶紧往下看吧。

02 获得型结尾

除了悬念型结尾,第二章还出现了比较多的获得型结尾。这种获得型结尾,使读者的心理产生满足感,包括前面所激发出来的疑问得到解决,或者心理得到舒缓,或者心理的一些需求得到满足。总之,它们的共同特征就是获得,从而使结尾呈现获得型特点。

第一,揭秘型结尾。完颜洪烈一直好奇,江南七怪这样的人物要请谁来喝酒呢?读者也有类似疑问。在这一段结尾时,金庸给予揭秘,谁呢?完颜洪烈“定睛看时,只吓得心中突突乱跳,原来这道人正是长春子丘处机。”

原来江南七怪要请的,正是完颜洪烈的丘处机。这个时候,完颜洪烈就很尴尬,更加紧张了。因为他害怕被丘处机给认出来啊,说不定自己的小命又要交待了。所以,这个揭秘型结尾,不仅没有把文字气势打断,反而更加激发了读者的好奇。可见,揭秘型结尾所要起到的作用,不仅仅是揭秘,反而要通过这种揭秘,让读者更加有悬念。

第二,确定型结尾。丘处机来了,江南七怪就作为东道主,需要介绍一下自己啊。于是这个那个的说了一通。这一段最后写到,“那小商贩模样的后生姓全名金发,绰号闹市侠隐。那渔女叫作越女剑韩,显是江南七侠中年纪最小的一个。”

这个就是确定一下大家的身份。完颜洪烈很好奇,这七个怪人到底都是谁啊?还想着要收服人家为金国所用呢,如果连人家是谁都不知道,该怎么收服人家呢?

于是,就要确定。金庸在这一段就给完颜洪烈和读者确定了他们的身份。所以,这样的结尾,可以称之为确定型结尾,主要目的是确定人物的身份地位或者特性等等。

第三,展示型结尾。江南七怪与丘处机斗酒,轮到韩喝酒的时候,金庸写到“她这碗酒喝得急了,顷刻之间,雪白的脸颊上,泛上了桃红。”

这样的结尾既不是悬念型结尾,也不是确定型结尾,它旨在在介绍展示某个人行动后的结果,以及某些人和事所处的状态。显然,这样的结尾就属于展示型结尾。

同类的,还有接下来一段的结尾,“酒保兴高采烈,大声叫好,忙又装满了十四碗。八人又都喝了。”这样仍然是介绍大家的行动状态,仍然属于展示型结尾。

第四,舒缓型结尾。金庸作品给人环环相扣的行文动感。但是,如果长期处于这种动感之中,读者的神经也会随之疲倦,所以有时候还是需要舒缓一下,让读者能够喘口气。这样,一些段落的结尾就承担起舒缓读者神经的功能。

金庸在描写完颜洪烈坐在酒店里的时候,就用了比较精妙的闲笔,这一段这样结尾。“其时正当春日,碧水翠叶,宛若一泓碧玻璃上铺满了一片片翡翠。”看了这样的结尾,读者的神经无形中就感觉被按摩一番,心理上也显得并不那么紧张了。

03 结尾要有张力

金庸的小说让人看起来总是有一种放不下去,恨不能一下子看完的感受。在结尾部分上,它们更多的出现了很大的张力。

只有具备足够张力,才是好的段落结尾。它类似于“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就是说,要把以前章回体小说的这个悬念感,缩小到每一个重要段落的结尾处,即“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段所写”。如果能够产生这样的效果,无疑作者在结尾处的设计和写作,就是很成功的。

不仅作者要有这种写作自觉,就是读者也要有这种观赏感。了解金庸这个写作技法后,就可以在观赏其他小说作品时,主动去寻找和判断,所读的小说,它们的段落结尾是不是好的,能不能产生足够张力,够不够吸引人等等。

最能体现这种张力的,是悬念型结尾。如上所述,悬念型结尾让人恐惧,让人疑惑,让人好奇,不一而足。总之,就是让读者感觉到悬念,他们的心被提起来了。他们会迫不及待地想知道,接下来是什么,会有什么事情要发生,会有什么样的人物将要登场,他们之间会发生什么样的激烈打斗,谁会活,谁会死,最终会怎么样。

即便是获得型结尾,这种获得也是为接下来的冲突做准备的,而不是随便写点让读者有收获感的语言。必须强调,获得型结尾的张力,虽然并不如悬念型结尾那样强烈,但也是有张力的。这是一种以缓衬急的手法。

如完颜洪烈做到窗口点了几个菜,向窗外望去的那个结尾。它所带给读者的获得感,并不仅仅是让大家看到点了几个菜这么简单。它更加意味着好戏就要开场,类似于戏台上的那种大戏展开前的安静,借以衬托后面的激烈场面。正是这个“点了几个菜”,不仅使完颜洪烈做好准备即准备看戏,读者的心理也会跟着调整到看好戏的水准上。

标签:金庸 完颜洪烈 江南七怪 小说_文化 丘处机 南希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