级非遗名录正月十五满族青年男女跳笊篱姑姑舞漳州市

2022-09-28

级非遗名录正月十五满族青年男女跳笊篱姑姑舞漳州市

作者富察宝仁

 

正月十五元宵节闹花灯、闹秧歌、闹元宵之时,我市的谚语(闽南谚语)、陈淳传说、水仙花传说入选民间文学类别,满族青年男女还有会跳传统的“笊篱姑姑舞”,南筝(诏安演奏技艺)入选传统音乐类别,和“请笊篱姑姑卜年成”的融汇祭祀与娱乐于一体的民俗活动。

“笊篱”是东北方言,漳浦大车鼓入选曲艺类别,是用柳条或苕条编结成的一种有把、椭圆型并带缝隙的厨具,达尊拳、龙海宋江九州八卦阵入选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类别,满族人多用其来捞米、捞菜或捞高粱米水饭、苞米大馇子等。为什么满族人要跳笊篱姑姑舞、酬神祭祀笊篱姑姑神呢?这里还有一个优美的传说。

相传,传拓技艺、闽南红砖瓦制作技艺、诏安石雕技艺、闽南土笋冻制作技艺(龙海)、枋洋豆签制作技艺、东美香脯糕制作技艺、漳州白皮饼制作技艺、东山桔柚茶制作技艺入选传统技艺类别,那还是老罕王努尔哈赤年轻之时,漳州中药炮制特色技术、中医诊疗法(李氏铜南人内科诊疗法)、漳州日安堂“正骨疗法”入选传统医药类别。在第一批至第六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扩展项目中,有一次在山中打猎,我市的潮剧(平和)入选传统戏剧类别,偶然救了被虎追赶的明朝辽东总兵李成梁。李成梁为了感恩将努尔哈赤收在帐下为跟随。后来,福建贝雕(东山)、乌龙茶制作技艺(云霄)入选传统技艺类别,一年正月十五这天,送王船习俗(漳州)入选民俗类别。(记者 林露),李成梁见到努尔哈赤脚下长有七颗痦子如北斗七星,认为他有帝王之象会夺取大明王朝的天下,于是便想杀掉他。

当努尔哈赤知道消息之后落荒而逃,但逃跑的途中他也是坎坷不断,先是大黄狗救他一命,后有乌鸦、喜鹊又救他一命。谁知,努尔哈赤刚刚逃脱两次劫难,前面又被一条波涛汹涌的大河拦住去路。努尔哈赤一拍大腿心想:“这下可是真的完啦!”

这时,河边突然出现了一个一身白衣素褂,白白净净的姑娘。但见那姑娘笑道:“不要怕,我送你一船渡河”。说罢便将手中的一个柳条笊篱抛入河中,只见那小小的笊篱突然变成一只大船。

努尔哈赤谢过那位白衣姑娘连忙跳上船。白衣姑娘一挥手,那笊篱船飞速前行将努尔哈赤送到了河对岸。努尔哈赤回头一看,那白衣姑娘已无踪影。这时,李成梁的兵马也赶到了,望着汹涌宽阔的大河无计可施只好回去了。

努尔哈赤逃脱了几次劫难大难不死,方有了后来的大清王朝,他才当上了清太祖。因为人们不知道那白衣姑娘的姓名,故称其“笊篱姑姑”;因笊篱姑姑白衣素褂,所以人们又认为她就是姓白。笊篱姑姑救了老罕王努尔哈赤,所以人们每逢正月十五、十六这天,跳笊篱姑姑舞来酬神祭祀笊篱姑姑。

正月十五这天,满族男女青年人最喜欢的娱乐,那就是跳“笊篱姑舞”。“笊篱姑姑舞”具有浓郁的满族传统文化特色。人们先要用新采的柳条拧编一个用来捞饭菜的“笊篱”,再用白毛头纸或白高丽纸将笊篱的鼓面糊上。之后,在上面画一个姑娘的漂亮脸蛋,涂上红色的胭粉、乌黑的头发,粘上五色彩纸,再给笊篱姑姑带上个满族特色的绢花就全部完成了。

手举“笊篱姑姑”的是一个十四五岁的女孩子,由于她象征着笊篱姑姑,所以是大家预先选好的一位漂亮端正的姑娘。这个小姑娘画着红脸蛋,抹着红嘴唇,穿着白色新衣盛装,用双手擎举着神圣的笊篱姑姑面具跳着舞着。村中的青年男女和小孩子们,有时围在笊篱姑姑周围,有时跟在笊篱姑姑身后,一边狂舞蹦跳,一边拍手高唱着《笊篱姑姑歌》:

笊篱姑姑本姓白,

戴着花,背着柴,

唱着跳着上山去,

扭扭达达下山来。

你也拍,我也拍,

拍着手儿跳起来。

……

每喊着唱着一段,大家都会齐喊一声:“笊篱姑姑来了!”有请笊篱姑姑神之意。就这样大家狂跳劲舞、呼喊高唱,啥时候跳累了喊累了才宣告结束,有时候晚上要一直跳到篝火熄灭为止。满族年轻人的狂歌劲舞,将北方渔猎民族粗犷奔放的豪情展现得淋漓尽致;将满族人对笊篱姑姑神的崇拜酬谢表达的即虔诚又热烈。

有的地方满族青年男女还盛装打扮,举着笊篱姑姑上街,与秧歌队伍一样舞蹈欢乐。此时的笊篱姑姑舞已超出了祭祀酬神的范畴,成为了一种满族的唱秧歌,有唱有跳、有歌有舞的闹元宵民俗娱乐活动。而那《笊篱姑姑歌》唱词也是优美热烈:

笊篱姑姑下山来,

十五、十六看灯来。

瓜子脸儿樱桃口,

高高鼻子杏核眼。

擦的什么粉?

擦的老官粉。

抹的什么红,

抹的红。

绿缎大衫花披肩,

粉绸裙子滚金边。

上绣鸳鸯双戏水,

金翅鲤鱼并蒂莲。

啥时来,快快快,

扭扭搭搭招人爱。

供饽饽,往上端,

白肉血肠一大盘。

米儿酒,淋浆糕,

玻力叶饼黏豆包。

 

笊篱姑姑下山来,

十五、十六看灯来。

梳的什么头,四散头;

抹的什么油,桂花油;

龙凤簪,左右插;

如意钩,带珠花;

红花、翠花、金银花;

还有绒乎乎羽毛花。

坐的什么车,

骡子驾辕花轿车。

清江水、绣河山,

大红顶子四方链;

绿轿围子红轿顶,

四个飘带绣金龙;

双套马,赛蛟龙,

四蹄蹬开一溜风。

下山来,干什么?

跟着大伙看秧歌。

……

正月十五、十六这两天,满族还有跪拜笊篱姑姑,向笊篱姑姑问卜、预测年景收成的俚俗。关于这个俚俗也有一个优美的传说故事。传说,笊篱姑姑是个既美丽端庄又聪明勤劳的格格。她见人们生活中捞小根蒜、土豆丝、萝卜块等蔬菜,捞过水高粱米饭、大馇子粥等米饭时很困难,于是发明了用柳条编结笊篱这种厨房用具。这种笊篱看似很简单但确是很实用,给每天的厨房中操劳的女人们解决了大问题。

后来下地耕种的男人们,见柳条笊篱很轻很适用,便春耕时用它来选种籽。没想到用笊篱挑选的种籽竟连年丰收,所以,满族人留下了用柳条笊篱选种籽的习俗。有时人们种籽已挑选好了,但也要用笊篱再过一遍,以求风调雨顺、无虫灾多打粮。人们一边选种还会一边念叨着古老的民谣:

笊篱圆,笊篱长,    笊篱姑姑来帮忙。

笊篱姑姑选一遍,    哈势房(仓房)里全是粮。

因为笊篱是笊篱姑姑在正月十五时发明的,所以人们在这天祭拜她。由于笊篱姑姑是个年纪轻轻的格格,满族的大老爷认为自己去祭拜不适合,而年长的妇女则认为笊篱姑姑年轻活泼爱唱爱跳自己也不合适。于是,正月十五这天祭拜笊篱姑姑,与她一起跳笊篱姑姑舞便成了满族青年男女的事。他(她)们也很高兴在这天欢聚一起,纵情歌舞一番,即酬谢了笊篱姑姑神又热热闹闹地玩耍一回。

早年间,正月十五入夜之后,满族青年男女在村外笼起篝火,用新柳条编结的笊篱做好美丽的笊篱姑姑玛虎(面具)。由一个姑娘举面具装扮笊篱姑姑,后面跟着列队而随的大姑娘、小伙子。人们或围着篝火歌舞或变换队形穿插,尽情欢舞直至深夜。

这时,会进行一个古老的祈祝仪式,手举笊篱姑姑面具的姑娘,用笊篱遮住脸默不作声,大家面对她列队祭拜,占卜预测当年的庄稼收成,祈求笊篱姑姑保佑风调雨顺又是一个好年景。

祭祀占卜之后,青年男女们拢旺篝火,接着又围篝火欢歌劲舞,拍手共同唱着古老的祈祝民谣:

马粪蛋,驴粪球,笊篱姑姑来磕头,

驴粪球,马粪蛋,笊篱姑姑算一算,

大粒黄,小粒强,白苞米呀红高粱,

南山豆,北坡粮,东菜西瓜红沙瓢。

……

满族男女青年跳的“笊篱姑姑舞”,隐秘着许多满族传统文化,象歌词中所唱“笊篱姑姑本姓白,戴着花,背着柴;唱着跳着上山去,扭扭达达下山来”。满族是尚白的北方民族,认为“白”是圣洁之色,长白山是满族人心中的神山圣岳、是民族的发祥之地。早年间,满族连过年时贴的春联也是白色的,故传说中的笊篱姑姑神白衣素褂又姓白。“唱着跳着上山去,扭扭达达下山来”,展现了满族是东北的狩猎山林民族。满族认为他们信仰的各位神祇和已逝去的祖宗神、瞒尼神(英雄神),都住在长白山神秘的山林宫苑之中。

满族跳笊篱姑姑舞,一定要把新采的柳条去掉皮,用白白的柳支条编结笊篱,然后描画出漂亮的笊篱姑姑神玛虎(面具)。信仰萨满教的满族崇柳祀柳,有以柳为始祖母神的祀俗,称柳神为佛托妈妈。用柳条编结笊篱姑姑,也含有祭柳祀柳的古老民俗文化内涵。

满族正月十五的跳笊篱姑姑舞,既接受了上元节这中原汉族的民俗节日,又融汇了满族自己本体的民俗文化。满族,古老的北方渔猎民族,在接受中原文化的同时又保存了本民族特质的认同。

 

作者富察宝仁简介:富察宝仁先生退休前在园林局担任绿化处处长。现在先生担任的社会职务主要有:吉林市政协文史研究员、北华大学客座教授、舒兰市人民政府历史文化顾问、吉林省满族文化经济促进会副会长、吉林市满族联谊会副会长、吉林市满族文化研究会理事、吉林省民俗学会理事、吉林省长白山文化研究会理事、吉林市作家协会会员、吉林道教玄帝观、灵仙府复建顾问、吉林市园林绿化协会秘书长等。

富察宝仁先生写有很多著作,特别是关于满族历史与文化的书籍,主要有《大东北满族旧事》丛书,是吉林省地方志资源开发立项项目。丛书约124万字,分为《大东北满族旧事·历史文化》《大东北满族旧事·岁时文化》《大东北满族旧事·俚俗文化》《大东北满族旧事·建筑文化》《大东北满族旧事·萨满文化》等5册。我们平台经过授权,曾发表部分文章。有意购买收藏此书的,可以与作者富察宝仁先生联系。

我们平台已经发表《大东北满族旧事·历史文化》中的部分,现在先生又提供《大东北满族旧事·岁时文化》,我们将陆续发表。

2月5日发表《》,

2月6日发表《》,

2月7日发表《》,

2月8日发表《》,

2月9日发表《》,

2月10日发表《》。

满族文化网

标签:满族 笊篱姑姑 努尔哈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