宵你怎么过人间最美是团圆(两岸观察)元宵节

2022-11-24

今年2月15日,农历正月十五,海峡两岸的同胞赏花灯、猜灯谜、品汤圆,庆祝元宵佳节。万家灯火闹元宵,人间最美是团圆。透过两岸欢庆元宵佳节的种种民俗活动,让人感受到两岸间骨肉亲情的联结,割不断也拆不散。

共赏花灯

台北市的灯节规划了三大主题灯区,其中,上海的花灯一如既往地在台北亮相,主题是“上海童乐园”,整体设计风格偏向卡通,显现出童趣。由于花灯节设计了互动环节,民众可以走到花灯里面拍照打卡,所以,上海的“小老虎城堡”人气爆棚。在南投,一系列浓浓“浙江元素”的大型组灯让人们流连忘返。江苏南京市与台湾新北市共同举办线上2022两岸同贺新春“云点灯”活动。厦门市的两岸灯会极富浓郁的闽台文化韵味,“两岸一家亲”等23组融合了闽南文化特色的大型花灯,展现着两岸同根同源的历史渊源。猜灯谜,是元宵节的重要项目,在深圳前海,台胞庆元宵活动的猜灯谜环节,吸引了不少台湾青年互动。谜底除了有脑筋急转弯的内容外,还结合了文学与深圳地标、地铁站名等,很有地方特色。

天灯祈福

除了花灯璀璨,“南蜂炮”“北天灯”等传统民俗更是台湾地区民众与观光游客不容错过的景致。首办于1999年的新北市平溪天灯节,如今已跻身台湾地区最重要的元宵节庆活动之一。天灯节前两年因新冠疫情缩小活动规模甚至停办,今年则分别于12日和15日举办了两场大型天灯施放活动。

天灯也被称为,相传是三国时期诸葛亮的发明,起初用来传递信息,后来成为节日祈福许愿的工具。大家会把心愿写在天灯上,让它升上天空,祈求愿望能够成真。在写下新年愿望的时候,大家也感受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浓厚魅力。12日晚间的首场天灯节活动中,绘有元宝和平安挂轴图案的超大号“福虎”主灯升空,800盏天灯前后施放,带着民众的新年愿望,照亮夜空,一片柔和的橘色将天空点亮。有不少大陆同胞也在现场感受了现场的节日氛围。在这个彩灯万盏、热闹璀璨的时刻,两岸同胞共同祈愿疫情能够散去,两岸交流迎来春暖花开。

视频“家书”

两岸民众在互联网社交平台上发起“云端大拜年”,互致新春问候与祝福,掀起一波波热潮,汇聚成引人关注的热搜话题——“穿越海峡的新春祝福”。96岁的大陆著名学者方汉奇给台湾98岁的新闻学同行李瞻拜年,约定“相期以茶”;曾在台湾执教多年的知名学者叶嘉莹录制视频向港澳台和海内外朋友发出新春祝福,感动无数网友;许多在北京冬奥会做志愿者的台湾青年学子通过视频向亲人们送上祝福;还有不少留在大陆过年的台湾同胞用即时视频向岛内亲人恭贺新春,温情告白“见屏如面,亦是团圆”……

两岸民众持续在各大网络社交平台上以视频方式相互拜年,血脉相连的情意平添了春的暖意。一段段言短情长的视频“家书”,传递着两岸同胞对彼此的牵挂与思念,感动了亿万网友。

企盼团圆

团圆,是两岸中国人过年的第一关键词。万家灯火闹元宵,人间最美是团圆。从拜年视频到新春家书再到元宵灯会,盼团圆、叙思念就是年里蕴藏着的真挚愿望,就是所有中国人都能读得懂的文化密码,就是将两岸民众紧紧连接在一起的情感纽带。

心有所属,情有所依。两岸同胞都是中国人,血浓于水、守望相助的天然情感和民族认同,是任何人任何势力都无法改变的。民进党当局不遗余力地逆历史潮流而动,抛弃血缘、亲情之念,数典忘祖,切割两岸,限缩交流,制造对立,宣扬“文化台独”,力推“去中国化”,然而,这些倒行逆施根本阻挡不了两岸同胞传递相亲相爱的暖流。

灯火璀璨,寄托如潮的思念,山海相连,述说如诗的乡愁。点亮家门前的灯,照见游子的路。我们坚信,台湾终要归航,祖国终要统一,人民终要团圆。(作者:李平)

标签:海峡两岸 花灯_旅游 台湾_旅游 闹元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