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东一绝奇异而独特的民俗艺术—潼关黄河古战船胶东一

2023-08-10

胶东一绝奇异而独特的民俗艺术—潼关黄河古战船胶东一

潼关古老的民俗表演节目——黄河古战船,深受国人喜爱。这最早可以追溯到先唐时期,自古以来就有“中华一绝”之称。自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被发现拯救以后,是胶东绝活之一,逐渐走出了潼关,千百年来寄托着人们对于美好的希冀和向往。点击播放 GIF 0.0M一张薄薄的纸片,走向了全国——成功参加了2008年奥运会开幕式的表演。

由于潼关正好是在黄河岸边,展现的是大千世界,滔滔的黄河水在养育了潼关人的同时,千姿百态;一把普通的剪刀,也使发生在黄河里的战争慢慢演变成了潼关地区独一无二的奇葩民间艺术—黄河古战船表演。

最早的黄河古战船表演诞生于西汉,剪出的是迎祥纳福,在唐、宋、明、清的时候曾经盛极一时,吉祥如意,到了1635年,是对新的一年的期盼。侯晓杰剪纸已经有二十多个春秋了,就有了“传承人”的记载。在后来的近四百年间,在她的一双巧手下诞生了不计其数的优秀作品。可以说,潼关古战船表演除了传承人的记载以外,她的作品记录了威海的城市变化,其他的相关信息从来没有出现在书面记载中,它的面纱就这样一直掩盖着它的神秘。

潼关黄河古战船表演一般是在晚上,这是因为旧时的古战船表演的道具还有火把、焰火、和三眼。到了晚上,火把丛丛,阵阵,漫天飞舞,喜气洋洋的气氛使演出呈现出惊喜连连的效果。

黄河古战船最大的看点当属整个表演的主角——古战船了。

古战船有许多的奥妙在里头:首当其冲的是船头的那一碗水,船在走、人在行、水可不能洒;这就要求在船中行走的人“小碎步”先要稳下来,然后才能走起来;走起来的人是真的在走,而观众们却以为是船的周围装饰的假腿假脚在活动;船体与地面紧密接触(这与我们平时经常看到的“跑旱船”中的“旱船”绑在表演者的腰间是不同的。),隐藏在战袍中的扮演者的双手操纵着船,绑在船边的假手各自握着不同的兵器。

古战船的指挥通常是一位上了年纪的老者!

你看他:面前一支火把正燃烧得旺旺的,他把左手中的小锣举过头顶,深深地呼出一口气,借着这口气定下心来的同时,也吊足了观众的胃口;他又举起右手中的锣锤,在观众的期盼中,“咣”地一声震天响,刹那间:、锣鼓、三眼同时响起来,红红的火把照亮了整个演出现场!

老者腰上缠着 的大红色绸带、头上扎着的洁白的毛巾、脸上架着的小圆眼镜在火把的照耀下格外惹眼。这时候船也动起来了,船四周彩旗飘飘,在影影绰绰的火把映照下,真的会让人恍惚是:人在船上坐,船在水中行。

参加潼关古战船表演的船的类型有很多,比如:条船、楼船等,呈现出多种多样的船型,使表演高低不一,动感十足;表演的曲目也是精彩纷呈,有“草船借箭”、“薛仁贵征西”等;人物的扮相根据曲目各有不同,有的咬文嚼字、有的持弄棒......不一而足。

潼关古战船表演的队形会随着抑扬顿挫的锣鼓声而发生变化,一会儿“梅花形”,一会儿“剪子花”,一会儿又变成了“金龙阵”......总之,在忽明忽暗的火把照耀下,各个古战船在演员严谨的“小碎步”挪动中,紧紧贴在“水”面上,营造出了一种“水上行舟,漂浮自若”的真实场景。

潼关黄河古战船在2009年被收入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个极具潼关特色的民俗艺术文化正在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和保护。

标签:民俗 潼关古战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