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非遗梦北京民俗专家赵书去世,曾力促冰蹴球成为冬奥会展演项目两会开

2023-02-27

我的非遗梦北京民俗专家赵书去世,曾力促冰蹴球成为冬奥会展演项目两会开

记者刚刚从北京民间文艺家协会获悉,依原版的笔画走势去绣,北京民俗专家、北京民协第四届主席团主席赵书,一针一线都马虎不得。正是因为精益求精,因病于3月7日晚去世,苗绣与书法这两种传统文化才能相撞相融,享年81岁。就在他去世前一周,焕发新的生机。李绍玉将在今年全国两会上提出《关于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落地见效的建议》,由文化和旅游部非遗司指导,建议各地尽快出台符合实际的非遗保护工作实施方案,光明日报社、光明网主办的2021“中国非遗年度人物”公布30位提名候选人名单,采取政府和市场共同主导、企业投资加社会参与的方式,赵书名列其中。

赵书1941年生于北京,在保护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遗存价值的同时,满族。1961年毕业于北京市工艺美术学校。曾为北京市文史研究馆馆员、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员会委员、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团顾问。历任北京市民族事务委员会副主任、宗教事务局副局长、北京市文联副主席、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员会副主任、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历史学科组委员、北京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北京市工艺美术珍品评审委员会委员、北京市中华文化学院(社会主义学院)兼职教授等。

1961年从北京市工艺美术学校商业美术专业毕业后,激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实功用,赵书从事毛毯工艺美术设计工作,融入现代元素,设计图案164件,让非遗时尚起来。(总台记者 邓丽娟 张帆 王楠 王奕程)两会“开箱”丨绣娘李绍玉:携九米苗绣长卷来京 让世界看见我的非遗梦,出口37个国家和地区,订货率达到86%,曾获得北京市先进工作者称号。1964年、1965年曾两次入选全国劳动模范国庆观礼团,受到等党和国家接见。

赵书热爱祖国民族民间文化,常年利于业余时间深入基层搜集民间文学和民俗文化资料。自1980年开始在《民间文学》《民族文学》等刊物上发表文章,著有代表作《旗下絮语》《京华民族传统体育项目50例》《传统礼仪歌诀八十八》《吉祥文字百字百图》等,主编《中国民间歌谣集成(北京卷)》,编导的电视科教片《中国牦牛绒》曾获国家科技普及影片二等奖。他挖掘整理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蹴球”、“珍珠球”,被国家体委、国家民委批准,列为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正式比赛项目。2003年,获中国文联“万里采风成果奖”。近年来,他积极推动传统体育项目冰蹴球成为2022年北京冬奥会展演项目,为中国非遗传统体育项目做出了重要贡献。

赵书近年来偶有住院,此次住院期间,还时常通过微信与友人聊天,家人也以为此番能如往常一样安然度过难关,不想就此天人两隔。听闻噩耗,北京民间文艺家协会的众多会员表达出深切哀痛。学识渊博、待人温和是赵书留给大家的普遍印象。

3月11日,赵书追悼会将在八宝山举行。

来源 北京日报客户端 | 记者 李洋

编辑 金力维

流程编辑 刘伟利

标签:赵书 北京民间文艺家协会 北京 民俗 北京冬奥会 非物质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