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直播上课张桂梅:跟大山“抢”孩子,就算搭上性命,也要多救一个女孩方法总

2023-10-11

开直播上课张桂梅:跟大山“抢”孩子,就算搭上性命,也要多救一个女孩方法总

2020年11月的一天,生怕停课。但即使再小心翼翼,在云南丽江的一所女子高中里,也难免有生病身体不舒服的时候,一个母亲带着自己的女儿来到学校。

女校的校长和她们说了一会儿话后,怎样才能使学习不落后呢?只要自己不放弃,从兜里掏出了一个信封,方法总比困难多。近日,她将这个信封塞到了女孩母亲的手里。而那里面装的,一则高三生在病床上坚持直播上课的视频引发了网友共鸣。视频中,正是教育部给她看病用的1万元慰问金。

原来,该学生的两个同学在书桌上搭好手机架,的父亲已经去世,手机对着讲台,她的母亲独自抚养两个孩子,好让该学生躺在床上就能够听到老师讲课的内容。发布该视频的老师表示,生活十分艰难。还因为想念父亲和想要在家帮母亲做农活而几天没有来学校上学。得知她们家的困难后,这名学生受伤了,女校长毫不犹豫地拿出了自己的慰问金,怕误课,并希望她们用这笔钱给家中的果林修个水窖,以解决果林因缺水而收成不好的问题。

那一年,女校校长63岁,而那时,她已经身患23种疾病。但在她看来,治病一事没有的未来重要,所以无论如何,她也要让这些身处贫困地区的孩子们回到校园,通过学习来改变命运。

这个只是女校校长众多学生中的一员,而她对这些孩子们的帮助,也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多……

女校校长叫张桂梅,1957年6月出生于黑龙江。1975年,张桂梅和姐姐一起离开家乡来到了云南支边,开始了她的教学生涯。

1983年,张桂梅被调到子弟中学任教,在几年的教学生活中,她渐渐爱上了与学生们打交道的日子,并决定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今后继续从事教育事业。

1988年,张桂梅靠自己的努力终于考上了丽江教育学院中文系。在学校的那几年里,她如饥似渴地学习着教学知识,并遇到了自己的恋人。

对方是一个白族小伙子,二人在1990年结婚,并在大理市喜洲工作。

但幸福的婚后生活没维持多久,张桂梅的丈夫就被查出患有癌症,且已经到了晚期。张桂梅倾尽所有救治丈夫,但丈夫还是因病重于1995年去世了。

丈夫的去世让张桂梅伤心不已,直至1996年,她才从悲伤中走出,并决定离开两人曾有过美好回忆的地方,去条件艰苦的丽江市华坪县全心投入教学工作。

而正是这一决定,让张桂梅的人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由于之前优秀的工作表现,张桂梅到华坪县民族中学后就担任了4个毕业班的政治教学工作,学校里的各种文艺活动也由她负责。

张桂梅发现,之前在大理教书时,孩子们都有书可读,家长也愿意送孩子来学校。但来到华坪县后,一切都不一样了。

这里的孩子中有许多人因为家庭贫困而交不起学费,而且还有大部分家长认为,女孩子就应该尽早嫁人,所以有不少女孩子被迫辍学。但更让人难过的是,这些辍学的女孩们,因为过早的嫁人,她们没有文化、无法外出工作,只能在家里做农活,一辈子也难以摆脱贫困的枷锁。

贫穷就像一个“诅咒”,从家长那一代传给了孩子,而没有走出贫困生活的孩子在成为大人后,又只有把贫困传下去。

怎么解决这种恶性循环呢?张桂梅认为,首先得让孩子们来学校受教育,让他们有机会通过自己的努力走出大山。

想要帮助这些孩子的愿望在张桂梅的心里生根发芽,但她当时正忙于华坪县民族中学的教学任务,在她的努力下,她教的语文、政治两个学科统测成绩始终在县里名列前茅。

而高负荷的工作也使张桂梅的身体出现了问题:她的体内已经有一个近5斤重的肿瘤。

当时,华坪县中学的孩子们中考在即,为了不在这一关键时刻耽误孩子们的学习,张桂梅直到他们进了考场后,才抽空去昆明做了手术。手术中,医生发现那颗肿瘤已经将张桂梅的器官挤压得移了位,张桂梅在手术前要忍受的痛苦可想而知,而她却坚持给孩子们上课。

术后,医生本要求她休养3个月,但仅仅过了21天,她又站在了讲台上,并坚持着6点起床、晚上12点才休息的高负荷工作。

在华坪县中学教书的那段时间,张桂梅看着有些女孩子“读着读着就不见了”。

她还在一次家访时遇到过一个14岁的女孩。女孩当时一个人坐在路边,眼神里满是惆怅。张桂梅上前询问,女孩和她没聊多久就哭了,说出了自己的心事。原来,她的父母为了3万元彩礼马上就要将她嫁人了,但她还想读书,不想这么早就结婚生子。

听完女孩的话,张桂梅找到女孩家中,并告诉她的父母,女孩的学费她来出,不要让女孩这么早嫁人。

但女孩的母亲以死相逼,无奈之下,张桂梅只能放弃。这之后,张桂梅也去过女孩家,但女孩早已不知被嫁到谁家去了。

“后来我再没找到她,这是我一辈子的遗憾。”张桂梅回忆起此事时曾说。

她明白,这些过早嫁人的女孩们,她们就这样被“困”在这个贫困的山村里了。

张桂梅不断寻找着让这些女孩们上学的机会。与此同时,她还在华坪县儿童福利院收养了许多孤儿,她要用自己的努力改变这个山村。

山村里的女孩儿多,但她们家里却拿不出学费和生活费,想要改变这一情况,就只有将她们聚在一起,为她们办一所免费的女子高级中学。

说干就干,张桂梅心中产生这一想法后就立即付诸行动。她开始去教育局申请援助、复印了自己多年来获得的荣誉证书去街上乞讨,以筹集建校资金。

但张桂梅的想法却遭到了周围人的反对。华坪县教育局原局长杨文华后来回忆起张桂梅找自己的事时说:

“我是给她泼冷水最多的人,虽然她让我很感动,但我知道办一所学校有多难。”

当时的张桂梅已经因为多年带病坚持教学工作、教学成绩突出等事迹获得了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十佳师德标兵等诸多荣誉,但身为一线教师的张桂梅,对建学校一事并没有概念。

所以她不断向别人讲述自己的梦想,但并没有获得多少帮助。张桂梅去昆明街头募捐时,还被不少人认为是骗子。甚至还有人见她说着普通话,说她明明会说普通话、也读过书,却不好好工作,只想着出来骗人。

但张桂梅不顾旁人的白眼和误解,她一连几年的寒暑假都坚持去街上募捐。

最终,张桂梅筹来了一两万元,但这些钱,哪里够建学校的呢?

2007年,就在张桂梅快要放弃之时,她因为在校期间优异的表现被选为党的十七大代表,而这之后,她接受记者采访,将自己想要建女校的梦想说出,这件事才有了转机。

2008年9月,在政府和爱心人士的支持下,全国第一所公办免费女子高中——丽江华坪女子高级中学第一期建成。

刚建成的华坪女高十分简陋。学校里就只有一栋教学楼和一根旗杆,没有围墙,也没有厕所,院子里也长满了杂草。但看着这栋唯一的教学楼,张桂梅泪流满面,她的梦想终于达成了。

虽然学校还有三期工程没有建成,但张桂梅心里着急,不快点招生,那些女孩儿们被嫁出去了怎么办?

于是,教学楼建好后,张桂梅就宣布华坪女高开始招生了。

而且,她还定下了规矩:华坪女高的学费、住宿费全免,孩子们无论学习成绩如何都可以入学。最终,华坪女高第一届招收了100名学生。

这些学生们都来自山区的贫困家庭,且她们的分数大都没有达到普通高中录取分数线,还有不少孤儿、残疾学生和下岗职工的孩子。

只要女孩们想上学,张桂梅都很高兴地欢迎她来学校,遇到父母不同意的,张桂梅就上门家访,说服女孩儿的父母。

因为这些孩子的学习基础差,所以张桂梅不得不执行十分严格的时间管理计划:她要求学生们每天5点30分起床晨读,晚上12点20分结束自习并睡觉。一些零碎的休息时间也是按分来计算的:早上只能洗漱5分钟,出操时1分钟就要站好。

为此,学生们出入教学楼、去食堂几乎都是跑着的。

但张桂梅比这群孩子起得更早。每天早上,她一个人摸黑爬到四楼,然后将走廊的灯全部打开,叫孩子们起床。由于华坪女高地处狮山脚下,山下的蛇虫鼠蚁比较多。为了学生们的安全,她总是打着一个手电筒、拿着一根木棍将这些动物赶走,然后进宿舍里巡查一番再睡。

身体状况好些的时候,张桂梅还会跟在学生晨跑的队列旁跟着,但后来她跟不上了,就站在操场上看学生们跑。

为什么张桂梅要将孩子们的作息时间规划得这么紧凑呢?张桂梅曾在接受采访时说,华坪女高一开始也是和其他学校一样的作息时间,但她听到这群孩子在休息时只是谈论着山里的家长里短、看见她们可以玩手指玩一个上午。学生们眼里的世界,似乎就只有眼前的大山。

为了让孩子们了解到,在大山之外有更大的世界,也为了让这群不太重视学习的孩子能够收获好成绩。张桂梅不得不用更多的时间来补她们之前落下的课,让她们了解大山之外的现代化世界。

女高第一期建成时是没有卫生间的,直到第三届学生进来后,女高里才有了卫生间。

但这些学生们从来没有用过抽水马桶,她们不知道如厕后要冲水,所以卫生间建成后不久就变得臭气熏天。

于是,张桂梅便化身严厉的“生活老师”,带她们一起打扫卫生,教导她们要爱卫生、不能偷懒。她就这样改变着们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态度。

与此同时,张桂梅也从不占用孩子们的音乐课,而且,在每天上午10点,她还会让学生们放下书本,跳20分钟的课间操。

张桂梅还有个白色小喇叭,早晨、课间、饭前等等需要学生们动起来的时候,都会听到张桂梅拿着喇叭跟学生们说:“傻丫头,快点!”

华坪女高原有16名教师,但因为在华坪女高的老师们每天的工作时间都比其他学校的长,他们的工资也很低,所以后来有8名教师走了。学校里就只剩下包括她一起的9名教师了,她还发现其中有6名老师都是党员。

张桂梅就召集这8名教师来,她告诉大家:

“现在学校里有7名党员,如果在抗战时期,阵地上只剩下7名战士了,那这些战士会把阵地丢下自己逃跑吗?即使只有一个战士,他也不会逃跑,更何况我们现在有7名党员,还守不好学校这个‘阵地’吗?”

一番话后,这8位老师的责任感被张桂梅激发起来了,他们齐心协力,每天工作16小时以上,就为了维持学校的正常运转。后来,在张桂梅的争取下,学校里又添了几名老师。

2011年7月,在张桂梅和其他几名教师的努力下,华坪女高中留下来的96名学生全部考入了大学。在进入华坪女高之前,她们中还有人以为自己今后只能外出打工,没想到现在她们却能够去更高的学府学习了。

2019年8月,118名华坪女高毕业生中有40.67%的学生高考成绩过了一本线,高考成绩过本科线的占82.38%,华坪女高的过线比例在丽江市排名第一。

2020年,在疫情的影响下,华坪女高不得不实施线上教学,但就算如此,华坪女高这一年的高考过线率仍是丽江市的第一名。

建校至2020年,从华坪女高走出去的大学生就有1645名。她们去到了重庆大学、武汉大学等名校学习,还有不少学生在毕业后成为了一名人民教师,用自己的力量去帮助别人。

曾有两名学生给张桂梅打来电话,告诉她自己要去西藏当兵了。听说学生们要去条件那么艰苦的地方,张桂梅很是心疼,她问她们:

“海拔那么高,你们怎么受得了?”

学生们笑着回答她:

“不是您鼓励我们去艰苦的地方吗?我们不会当逃兵,不会给您丢脸。”

张桂梅没再劝阻她们,但她心里一直惦记着这两名学生,她曾在接受采访时说:

“我一直教育姑娘们要报效祖国,可真去这么远的地方,我又心疼。”

张桂梅对这些孩子们的教育也改变了大山里那些长辈们对学习的看法。

张桂梅在一次家访时遇到了孩子的爷爷,那位爷爷说,家里从没出过大学生,如果孩子能上高中,他就可以“死”了。张桂梅拉着爷爷的手说:

“您不能死,还得等着孙女考上个好大学呢!”

听了这话,那位爷爷拉着张桂梅开心地跳起了民族舞。

而在华坪女高建校之前,村里的老人们对孩子能够读书并不抱期望,他们大都希望家中的女娃早点嫁人,好得一份彩礼钱,平平安安地过一生。但张桂梅用自己的行动告诉他们,将孩子送进学校,大学毕业后有稳定工作的她们,给家里人带回来的就不只是一笔彩礼钱了,她们今后也不用靠着别人而活。

从华坪女高毕业后,不少学生的家里仍负担不起她们的学费。张桂梅就自己拿钱资助她们,为此,她的“抠门”还出了名。

很多时候,张桂梅一餐就吃一个饼、喝一杯水,一碗面条或是一个馒头也是她常吃的午餐。她从不买新衣服,即使在她身上看到了一两件新衣,那都是资助者强行给她穿上的,不然,她又要将衣服送人了。

直至2018年,张桂梅才将她那个已经充不进电的老式手机换成了智能机。学生们没进教学楼时,她会把教学楼的水闸全关了,就为了省点水费。

与此同时,她也很“慷慨”。2003年,昆明市总工会给她捐了2万元,让她治病,但她却把钱全用在学生身上了。2006年,张桂梅得了30万元的“兴滇人才”奖的奖金,她一回来,就把30万全捐给了丁王民族小学;她当选党的十七大代表时,华坪县委给她7000元让她买一身西服去参会,但她转身就用这些钱给学生们买了一台电脑。

从建校至今,张桂梅名下几乎没有财产,她的工资、奖金、社会各界人士给她的捐款约有100多万,都被她投入到教育事业中了。

她用自己的力量,帮学生们脱贫,帮这个山村脱贫。

但这些年来,孩子们渐渐长大了,走出大山了,张桂梅的身体却越来越差。一位和张桂梅相熟的记者曾说,以前张桂梅有130多斤,现在她只有90斤了。

在艰苦的教育工作中,张桂梅还需要忍受疾病的折磨。

骨瘤、血管瘤、肺气肿……张桂梅身患23种疾病。她的身上贴满了止疼的膏药,一年四季她都在吃药。别人让她去医院治疗,她却只是买了药在学校里吃,她说“能止住疼就行。”

曾有记者问她,在身患疾病的情况下怎么坚持办学的。张桂梅说:“就算搭上性命,也要帮这些孩子上学,能多救一个是一个。”

2014年起,张桂梅就因为胳膊疼得抬不起来而停止了授课,她成为了学生们的保安、生活老师。即使这样,她也常徒步去学生家里家访,了解每个孩子家里的情况。

2021年2月17日,张桂梅被评为“感动中国2020年度人物”。

直至今日,张桂梅仍在华坪女高担任校长,每天上午课间,华坪女高的教学楼里都会响起她最爱的歌曲《红梅赞》:

红岩上红梅开,千里冰霜脚下踩,三九严寒何所惧,一片丹心向阳开……

标签:张桂梅 孩子 华坪县 丽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