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了精髓观点评论:“三好”评价能否升级为多元评价高中生

2023-08-29

抓住了精髓观点评论:“三好”评价能否升级为多元评价高中生

一直以来,事事关心”才是青少年该有的样子。这段时间最热门的话题大概就是冬奥会了,很多学校都将品学兼优作为评价学生的重要指标,很多学生感受到了祖国的强大,将“三好学生”荣誉称号作为激励学生的重要方式。这种评价标准有合理之处,增强了自信心。同时,但在大力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吉祥物“冰墩墩”也成了深受人们喜欢的形象。“冰墩墩”的设计本打算面向儿童,仍将德、智、体三要素作为评选的标准,因太受欢迎,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吗?

2002年冬天,供不应求熊猫作为“国宝”,美国盐湖城冬季奥运会期间,其憨态可掬的样子一定让不少人被“萌化了”。根据设计者的描述,中国体育代表团曾经到附近的一所小学参观考察,当时本打算将这一吉祥物面向9岁左右的学生。想不到现在无论是青少年还是家长,并受到热情接待。为感谢这所小学的友好接待,包括来自世界各国的友人,中国体育代表团向这所小学赠送了两个大熊猫玩具,都非常喜欢它。网上开售时一下子就抢购一空。因为供不应求,玩具的缎带上写着:“赠给最优秀的学生。”

中国体育代表团走后,学校准备按照赠送方的要求,把大熊猫玩具分发给学生。可是,大家讨论来讨论去,都难以拿出令人满意的方案,原因在于该校无法找到最优秀的学生。在学校看来,他们的学生各有千秋:有人考试成绩名列前茅,有人擅长演讲,有人运动成绩突出,有人品德高尚,有人创造力极强……由于无法评选出全校最优秀的学生,无奈之下,校长根据大家的意见,把两只大熊猫玩具放在学校陈列室里,让大家共同欣赏。

这则案例反映出中美在学生评价方面的差异。中国代表团要求把大熊猫玩具“赠给最优秀的学生”,依据的是我们国家的“优秀生”评判标准,即学业表现优异。但是,美国学校对学生的评价却不是这样。他们认为,考试成绩名列前茅固然可以称为优秀学生,学生在演讲、运动、思想品德、思考创造等方面有突出表现,也可以称得上优秀学生。这也带给我们如下思考:学生在某一方面表现突出,是否可以称为优秀学生?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很难找到十全十美的学生。有的学生体育成绩优异,但学习成绩平平;有的学生学习成绩优秀,但体育较差;有的学生喜欢帮助别人,但对学习缺乏热情。既然如此,我们是否可以借鉴美国评价学生的方式,变“三好评价”为“多元评价”,在“以德为先”的前提下,鼓励学生发展某一方面的特长。

美国学者艾斯纳(E.W.Eisner)强调,要从欣赏学生的角度评价学生,评价者应有“鉴赏家”的姿态,提醒教师发展“教育鉴赏力”。这种提醒值得重视。肯定学生某一方面的特长,有时候可以带动学生其他方面素质的提高,从而使“后进生”转变成为“优秀生”。

采用多元评价方式,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善于发现学生的特长,并通过评价的方式鼓励其发展特长,是教师教育智慧的集中体现,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抓手。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推进,学生评价方式也当与时俱进,在原有“德、智、体”三要素的基础上,增加更多的评价维度,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成就更多彩的人生。

作者:王营 | 来源:蒲公英评论网

标签:素质教育 大熊猫 小学 中国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