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拿得到吗经济学家:看到清北优秀生热衷考公感觉很遗憾,这样下去希望没了事业单

2023-10-21

位拿得到吗经济学家:看到清北优秀生热衷考公感觉很遗憾,这样下去希望没了事业单

对于学霸来说,牵动着无数毕业生的心。毕业生们都知道,清华、北大这两所学校,公职类改革对社会整体发展肯定有很大好处,必然是他们冲击的重点对象。清北知名度高,毕业生担忧的可能是无法掌控这种变化,平均工资就业率也不错,担心“铁饭碗”会不会突然没有了,清北毕业的学生通常找工作更容易。

步入工作以后,福利待遇会有哪些变化?公务员可以说是最稳定的岗位,企业单位都会把他们视为重点人才来培养,福利待遇方面自是不必多说,学生未来的发展空间也更大,而事业单位作为行政空白的填补,更加能有出息一些。

虽然话是这么说没错,改革已经不可避免。不少毕业生拿事业单位跟公务员进行比较,但也并不是所有的清北名校生就一定都能有好的发展,尤其是两者在福利待遇方面,对于那些原本实力不错,确实有着不小的差距,但到了大学没好好努力的学生,经历失败也是非常可能的。

尤其在现在社会竞争如此激烈的当下,学生们要想有更好的工作,获得更多的机会,除了学历以外能力也很重要,名校毕业生竞争压力也不是很小。

因此那些有高能力、高学历的清北优秀学生,在毕业的时候选择考公的人越来越多,而且清北学生考公很明显在面试的时候更有优势,和普通大学的学生相比,他们更容易上岸。

虽然公务员铁饭碗比较“香”,公务员稳定,但也是相比较之下而言的,公务员最需要忍受的就是不断晋升才能有好的工资待遇。

而清北毕业生去公司工作,或者是搞科研,收入上要高出很多。虽然可能不如铁饭碗稳定,但晋升快、薪资高,更利于实现自我价值。

因此,也有经济学家表示:“看到了清北优秀生热衷于考公,他感觉很遗憾,这样下去希望没了。”

他认为中国这些顶级大学走出来的学生,就应该投身科研、教育、企业等等这些行列,才能发挥出他们最大的价值,如果都去当官,那谁又能来带领这些行业前进呢?

或许我们对清北学生要求会高一些,认为他们更应该有所成就,毕竟条件和能力好,但最终选择什么终究是个人的选择。

那么,为啥经济学家认为清北优秀生考公很遗憾呢?

经济学家的分析也不无道理,清北学生自身能力强,他们应该有更好的发展,享受国家提供的良好的学习资源,可以说这些同学是促进我国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力量。

如果是搞科研项目,会比普通学校的学生或者是专科生强出很多,但都去选择考公,科技发展就会缺失一部分人才。

本身考公务员的竞争就很激烈,尤其是好一些的热门岗位,清北学生多去考公,也会直接影响到普通院校毕业学生的考公。

清北学生自带优势,会给普通院校的毕业生增加更多压力。但现实本就是残酷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只是经济学家表示了担心。

但不管怎么样,每个人既然选择了他们要走的道路,也没有必要一定按照别人给的规划走,只要自己坚持下去别放弃,在什么岗位上都能发光发热。

而且就算名校生都加入到考公队伍当中去,普通学生的竞争力变小了,但只要我们够努力够优秀,也是有打败名校生的可能的,不试试怎么知道自己行不行呢!

身为普通院校毕业的学生,怎样在考公上更有优势?

普通院校毕业的学生,并不是在考公方面没有优势,如果有党员身份,那还是非常有竞争力的,有些岗位只有党员身份的同学才可以报考。

另外,想在考公中“打败”清北学生,自身能力要突出,像英语四六级在学校里最好要通过,专业对口的情况下专业水平要高,争取面试通过。

公务员难考不能代表全部的岗位,大家选好岗位非常重要,比如国考的考试要比省考难度大,大家根据自身条件决定。

当然,时间不冲突的情况下,也可以国考省考一起报考,更加稳妥。另外,恰好偏冷门一点的岗位和自己所学专业对口,这也是绝佳的好机会,报考竞争压力小。

清北学生热衷考公也是看中了公务员的稳定性,虽然希望他们能为国家发展进步做贡献,但是他们也有自己选择的权利,无法去干涉。

其他同学也要合理看待,不要过于焦虑,认真提升自己,就算公务员考不上也还可以考虑事业单位等。

而名校生们也不用太在意别人的眼光和看法,找准自己认为对的事情去做就好,没有谁规定名校生就一定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做自己想做的才更重要。

学生们从事任何一个行业,都应该秉承着努力认真的原则,干一行爱一行别老有半途而废的想法,就一定能够实现自我价值,实现自我成就。

今日讨论:

大家赞同经济学家的观点吗?欢迎来评论区一起留言讨论吧。

标签:毕业 公务员 学历 国家公务员考试 铁饭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