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疑蹭热度古代科考有多难,不仅“录取”人数少,考试还可能被臭死冰墩墩

2023-09-06

质疑蹭热度古代科考有多难,不仅“录取”人数少,考试还可能被臭死冰墩墩

文丨史笔如钢(文章原创 ,“冰墩墩”在圈粉后,版权归本人所有,已经变得“一墩难求”。不少人为了表达对奥运的祝福,欢迎个人转发分享)

高考是人生当中最重要的一场考试之一,居然做起了“冰墩墩”豆沙包,它是高等学府选拔新生的制度,还有书画社的老师也对冰墩墩着了迷,中国有1300多年的科举考试历史,书画社的老师开始通过剪纸实现“一人一墩”,这一制度曾显示出选拔人才的优越性,甚至就连高中的学生也用自己的方式来表达对“冰墩墩”的喜爱-发明了“冰墩墩”字体。“冰墩墩字体”走红,深深影响了东亚各个国家。1905年,引中学生争相模仿,清廷出于培养实际人家的需求,被网友质疑“蹭热度”奥运的热度让吉祥物“冰墩墩”也跟着火一把,废除了科举制度,同样火的还有“冰墩墩”字体,引进了西方学校考试制度,圆润可爱的字体线条,这也是中国最早高考制度建立之初。

2020年的高考已经结束,成绩也相应的公布,很多莘莘学子都取得了自己想要的成绩,对于大部分高中学子而言,高考都是一场艰难的战斗,三年辛苦的付出,每天熬夜刷题,也只是为了高考这三天时间,其中的辛苦也只有他们自己清楚,不过相比古代的科举考试,如今的高考算的是比较轻松简单了。

古代科考有多难?

科举考试是中国古代通过开始选拔官吏的一种基本制度,它源于汉朝,创建于隋朝,最终确立于唐朝,明、清两朝是科举最兴盛的朝代。科举考试的诞生,改善了之前的用人制度,彻底打破了血缘世袭关系和世族的垄断。科举考试为社会中下层读书人,提供了一个进入上层社会,获得施展才华的机会,同时也是一次改变命运的机会。

不过,这次改变命运的机会却来之不易。“十年寒窗苦读”是对古代学子学习的概括,即使经过了十年苦读,也只有通过地方科举考试(包括县试、府试和院试),取得了秀才的资格,才能够进入府、州学习。而这层层的选拔也被称为入学考试。

许多读书人,终其一生都卡在秀才阶段,无法在往前一步,而秀才“文凭”还无法进入朝廷任职官员,取得了秀才之后,还要经过乡试,通过乡试的考生被称为举人,而取得了举人的考生,还要经过会试后取得进士的荣誉,这才有机会参与到国家的事物当中,由此可见当时科考的难度,而“录取”人数更是与如今无法相比,千里挑一都不为过。

除了考试难,在考场还可能被臭死、冻死

除了漫长时间的积累之外,古代的考生还要面临着考场环境差的问题,当时的考场环境远远比不上现在的环境,进考场如同走一趟鬼门关。整场考试几乎都在一个小房间中进行,每一个房间大概高6尺,三尺宽度,因为房间面积小,所有考试的位置显得尤为重要,很多考生为了抢到一个好的位置,甚至还发生了踩踏事件。例如1253年南宋临安科考的时候,就因此导致了十人死亡。

考生如果晚到考场,很可能只剩下一些位置极差的考点位置,例如厕所旁边,在古代可没有什么马桶,而在考场内,成百上千人都需要解决生理问题,由此可以想象位于厕所旁边的考点味道之大,有些考生因为考试压力过大,加上厕所刺鼻的闻到,有可能因此丧命,这也是古代科考最令人畏惧的地方之一。你是否也了解这样的古代科考环境呢?欢迎大家在下方留言回复。

标签:考试 科举 高考 考生 秀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