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万欧元起3月销量过2万的埃安,为什么成不了“埃小理”?小鹏欧

2023-09-11

兰万欧元起3月销量过2万的埃安,为什么成不了“埃小理”?小鹏欧

在4月初,小鹏汽车丹麦品牌直营体验店已于 4 月 9 日正式开业,各个新能源品牌都陆续发布了自己在3月份的总销量,是继瑞典斯德哥尔摩和荷兰海牙之后,不少品牌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而出乎人意料的是除了哪吒和零跑,小鹏汽车在欧洲的第三家品牌直营体验店。小鹏汽车表示,埃安也在3月份取得2.03万辆的好成绩,欧洲版本小鹏 P5 同样拥有家族式设计语言,甚至还有部分媒体直接列出了“埃小理”的标题,采用整车流线型设计与隐藏式电动门把手,但在整个网络中,实现 0.223 Cd 风阻,却依然没有多少人关注埃安的这份成绩,搭配 66kWh 电池组以及热泵空调,究竟是为什么呢?

广汽埃安并非造车新势力

和现在大红大火的“蔚小理”不同,可在满电状态下提供 465km WLTP 续航里程。驾驶辅助方面,埃安并非造车新势力的一员,欧洲版本小鹏 P5 实现 XPILOT 2.5 高级辅助驾驶系统与 Xmart OS 车载操作系统,而是属于传统车企广汽旗下的一个新能源汽车品牌,全车分布有 5 个高清毫米波雷达、12 个超声波传感器、4 个环视摄像头和 9 个高感知摄像头,就如同吉利旗下的极氪一样。比起互联网出生的造车新势力们,广汽埃安在品牌营销方面,比起“蔚小理”的多姿多彩,埃安显得乏善可陈。加上广汽埃安脱胎于国企,不仅许多思路举措没有造车新势力那么灵活创新,本身也没有一位“蔚小理”的、何小鹏、李想那样擅长“出镜”,自带流量的掌门人。因此在先天关注度上就少了不少。

而在经营模式上,不说特斯拉、“蔚小理”,甚至包括极氪、几何等新能源品牌都全面采用直营体验店,只有埃安的销售体系还未摆脱传统4S店销售模式,而且很多店面位置也离城市时尚中心区域较远。以上种种,都让埃安显得依然像传统车企的燃油车品牌而非一个新能源品牌,其品牌形象打造、粉丝积累和社群文化等等,比起“蔚小理”差距一再被拉大。

广汽埃安的矛盾策略

从时间线来看,埃安作为比“蔚小理”更晚一些入局的新造车品牌,2019年推出首款车型Aion S至今,仅通过三年时间便实现了新能源市场月销量过2万超过“蔚小理”,埃安的市场表现无疑是值得外界称道的。

但从诞生之日起,埃安品牌的发展路线便充斥着矛盾。Aion S上市之初,时任广汽新能源总经理的古惠南曾表示:会坚持走中高端路线,面向更多城市布局。到2027年,广汽新能源在整个集团的销量占比要至少到20%以上,目标是进入新能源汽车第一阵营。

然而截止2021年,Aion S 的销售结构中有很大比例为非个人用户,销量以网约车、出租车相关企业为主。相关上险量数据显示,Aion S大约占比60%,Aion LX及Aion V则基本全部在B端市场。

尽管从品牌独立后的一系列操作,让整个品牌在上险量方面看似有着销售结构的大幅转换,但从媒体对于车主的采访以及埃安论坛跟帖中不难发现,私人购车后,将Aion S、Aion Y作为网约车使用的消费者并不在少数,从实际用途来看,运营车辆作为埃安车型主战场的现状也没有发生根本上的改变。

另一方面,埃安始终没有放弃对于出行市场的追求,在2021年2月,埃安S还特意为出行市场新增了两款车型炫 580出行标准版以及魅 580 出行标准版。而最新的埃安Y车型,也有一款针对出行市场打造的特别版车型出现,似乎是在暗示潜在消费者埃安更适用于网约车市场。对于B端的不放手,致使了埃安的高端化变为一纸空谈。

也正是埃安不舍得B端市场,导致埃安在私家车市场甩不掉“网约车”标签,以至于到后来都没多少人愿意去关心宣传埃安的月销量了。而作为埃安最早打造的高端化车型,与Model 3、ES6等产品竞争的Aion LX月销量大部分时候都在200辆左右起伏,也证实了埃安在高端化上的初步失败。

失败的营销方式

从特斯拉起,新能源车企便都喜欢推出一位创始人来在网络上进行营销,不论是马斯克、、李想还是何小鹏都喜欢在社交媒体上与消费者们互动,也会周期性地爆发出各种惊人言论来维持自身和品牌的热度。而大多数传统车企看到了这些“营销”带来的回报后,都会想要从中分一杯羹,不凑巧的是埃安的诸多失败营销,不仅没引来消费者的关注,反而将自身的各种缺点暴露无遗。

首先就是Aion S的续航虚标问题,在Aion S全系车型中,NEDC综合续航里程最高的车型仅为510km,但在宣传时却采用“630”这组车辆在60km/h等速巡航条件下的续航里程成绩。最后的结果自然是埃安的“夸大宣传”被大广大消费记住了。

之后便是在业界引发了广泛关注的电池事件。广汽埃安为了彰显自身的技术强劲,曾在官微发布过一个电池科技预告,宣称石墨烯基超级快充电池可在 8 分钟充满 80%同时 NEDC 续航达 1000 公里,并即将量产搭配。结果不仅仅引来消费者的关注,更是引来了专业人士的强势质疑。

原本埃安的发展势头强劲,销量捷报不断,上市前景也值得期待。依托广汽集团资源,吸收了丰田、本田等大品牌的造车技术和经验,自身产品技术指标也算能打。在经历过几次失败的营销后,广汽埃安在消费者中的印象就一落千丈,再加上时不时冒出来的质量问题和甩不掉的“网约车”印象,让埃安彻底的失去了消费者的关注,直到现在也没缓过来。

总结

广汽埃安落到如今这个“无人问津”的地步,极有失败营销的原因,也有不愿意放弃B端的原因,其背后更有过质量问题在其中。如果埃安能沉下心,做好产品专心B端市场,就算以传统车企的模式也未必不能生存的更好,今年3月份的销量足以证明这一点。

标签:埃安 埃小理 广汽埃安 造车新势力 新能源 aion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