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们纠结了学区房真的万恶不赦吗?教育部

2023-10-25

长们纠结了学区房真的万恶不赦吗?教育部

教育部发文,可能在买房子的时候就会考虑是不是学区房的问题。如果能够买到重点学校周围的房子,以后义务教育中小学要“免试就近入学”。很多人欢呼,对于孩子来说就是一个“先天优势”。开发商们也抓住了这一机会,学区房的末日来了,纷纷建学区房,我点开了几篇类似惊悚标题的文章,同时房子的价格也在随之升高。学区房已经造成教育发展不均衡曾经,看了半天,我们国家的学生入学政策是学区房指标到校,也没看明白学区房怎么就要完了。

在我看来学区房不仅没有完,也就是说只有指定的学区房学生拥有了上重点学校的机会,反而地位更加巩固了。正如大家年年喷高考,他们也能享受到相对优质的师资力量以及教学资源。学区房的学校通常都是升学率高、升学指标多,但谁也拿不出更好的替代方案一样,也正是因为指定学区房这一要求,学区房制度作为一个相对公平的分配规则,让不少家长已经到了“砸锅卖铁”也要买学区房的地步。甚至还有一些家长为了能让孩子获得入学名额,同样难以取代。

有人建议教师百分百大轮岗,会重金购买老破小房子,避免优质师资向部门名校过度集中。在他们看来,只要教师一轮岗,学区房就立马玩完了。其实这是大错特错。我们要搞明白,学区房为什么能成为学区房,成就学区房的核心要素是什么?

我大学一般般,但高中挺牛逼的,在那个奥赛保送的年代,是跟湖北黄冈并列的传奇。我们的教学楼是一座城堡式的建筑,从天上望下去是一个“口”字,学生下课后追逐打闹,不用调头,“口”字形的布局形成一个无穷无尽的闭环。进入城堡需要仪式感,我们的仪式感是一面挂满了金牌保送天才生照片的荣誉墙。我入学的时候,这面墙已经许久没贴新照片上去了,原因是贴满了实在贴不下了。

这样一所学校,老师一定很厉害吧,还真不见得。我印象最深是一个数学老师,胖嘟嘟娇滴滴的小,经常被学生问住。有次晚自习,我前座的学生问她练习题,她竟一屁股坐在那想了一堂课,最后嘟着嘴给学生说:“这道题我也不会,我明天上办公室问问哈,问完再给你讲。”当时很是忍俊不禁,不过多年后再想这事,觉得这可能是另外一个层面上的优秀老师。我这么多年后还记得这位老师,记得这件小事,大概也是因为她给了我除了解题以外更大的触动,只不过当时我还难以完全领会。

很多人认为好学校的核心是一群头发花白、德高望重的特级教师,这错的很离谱。好学校的核心资源一定是,而且永远是生源。这几年母校颇有些江河日下,老师还是那些老师,归根结底一是取消奥赛,让天才生们无处发挥,二是大量扩招生源质量下降。

农业路文化路交叉口的文化路一小省实验中学学区,紫荆山的纬五路一小八中学区,还有西区的伊河路小学学区,是目前郑州最顶级的几个学区。文一省实验学区是郑州最早的大学聚集区,文化路一听名字就跟学校相关,郑大、工大、农大、财经、政法等学校均聚集在此,纬五路八中学区和伊河路小学学区则分别是省直机关和市直机关家属区。这些学区的崛起,无一不是优秀生源聚集的结果。

我们当然不能否认优秀教师对学生健康成长的关键作用,但老师与学生心意相通,把学生托到一个更高的层次,这完全是可遇而不可求的。老师只要品德过关,性格温和,不在身体上伤害学生,不在精神上霸凌控制学生,就足矣称为好老师了。

从集合概念上讲,老师在学生成长过程中往往帮助极其有限,而破坏极其强烈。老师想带好一个学生,往往力有不逮,老师想毁掉一个学生,一个眼神就足够了。我们往往过分强调学校在孩子教育中发挥的作用,而忽视了属于家庭的责任。事实上,家庭对孩子教育的正面作用要远超学校。

好学校的核心价值在于把好的家庭集合在一起,而非把好的老师集合在一起。

明白了名校的产生机制,就能理解名校的滞后效应。学生不像老师,老师可以在一所学校里一干一辈子,但学生读几年毕业就走了。如果没有持续的优秀生源流入,核心生源流失问题无法解决,名校必然逐步衰落。在学区房制度存在的情况下,一些优秀的生源会通过学区房买卖的方式补充生源,延缓衰落速度,但衰落一定会发生。

从这角度上讲,学区房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声名在外,但正在走向衰落的学区房,另一类是默默无闻但极有潜力的学区房,二者价格可能是天壤之别。这里边就是另外一番大学问了。

学区房制度广受诟病,但它可能是能够建立起来的唯一一种清晰、刚性且具备操作性的规则(考试同样清晰且刚性,但我不认为有可操作性,小孩子没法住校,通勤问题就跨不过去,也与国家层面双减政策不符)。“清晰”与“刚性”二者缺一不可,任何一个清醒的人都应当明白这两个词对于维护秩序,保护利益有多重要。一个模糊随意的制度,只会是腐败滋生的天堂。如果你连财富都无法积累,就更不要奢望能积累财富以外的power了。取消了学区房,大多数人只会在起跑线上输的更惨。

公平不是平均,实现教育公平,不能总是盯着“损有余”下功夫。打击遵守规则的守法玩家,却暗地制造游离于规则之外的特权阶层,那样实现的公平只是表面公平,而表面公平下往往掩盖着更大的不公。每个人都有通过合法努力追求更美好生活的权利,这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及中国梦的应有之义。每个人努力工作,勤劳致富,改变自己及后代命运的权利都应当被保护。

标签:学区房 学区 小学 纬五路 文化路 伊河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