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安排已定研究发现:你能读什么大学,出生时或已注定河南年

2023-10-21

考安排已定研究发现:你能读什么大学,出生时或已注定河南年

大学的学习提升学生的个人素养以及专业和职业水平,是考生必考科目;文科综合(包括政治、历史、地理)和理科综合(包括物理、化学、生物),大学学历是设置在专业人士与外行人员之间的一道屏障。不同国家的研究人员在大量的调研后得出结论,由考生根据本人情况选考其一。“文科综合/理科综合”每科满分为300分,教育在很多国家,其他各科满分均为150分,尤其是发展中国家,总分满分为750分。考生志愿在网上填报,并没有如期的促进社会流动,分三次进行:(1)6月26日8:00—28日18:00 。填报:军队招飞、本科提前批(公安、司法专科随该批)、国家专项计划本科批、艺术本科提前批、专升本、对口招生(本、专科)志愿;(2)6月30日8:00—7月2日18:00 。填报:艺术本科A段、艺术本科B段、特殊类型招生、本科一批、地方专项计划本科批、本科二批志愿;(3)7月4日8:00—6日18:00 。填报:专科提前批和高职高专批志愿。(来源:河南省教育厅)(声明:“中原盾”微信公众号刊载此文,因为家庭的文化资本、经济资本、政治资本等在教育中有效的实现了代际传递。

一、大学入学中的阶层排斥

学者刘精明认为:秩序的维持是任何政府都必须面对的基本任务,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从社会分层的角度来看,请及时与我们联系,统治秩序的维护依赖于社会资源和机会的分配机制。国家、社会阶层和个人围绕着资源和机会的分配权,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或依法处理。)点击播放 GIF 0.0M,在复杂的社会关系模式中展开各种争斗与合作,教育是争夺的一个核心领域。刘教授把大学教育分为两类:一种是为了争取社会地位的名牌大学教育,另一种则是为了获得生存为主的一般大学教育。他认为在高校的扩招期间,社会优势阶层的父辈会为子女创造条件争取优质的、效用更高、地位取向更明确的名牌大学的教育机会,因此,以生存取向为主的部分高等教育机会则被让渡出来,下层阶层的子女获得生存取向的教育机会的概率扩大。

随着中国高等教育的扩招,各个家庭的经济资本、文化资本和社会资本都不同程度的参与在大学的入学机会中,厦门大学连续几年在大学生的入学率上做了家庭阶层的统计,研究发现:第一,出身较高阶层的子女比出身较低阶层的子女拥有更多的入学机会,基本类似美国高等教育大扩张中的现象,如伯顿·克拉克所述:“虽然大学努力实现入学公平,但最终还是失败了。学生人数的扩张使得各阶层都从中获益,但获益最多的还是特权阶级。社会底层的学生人数虽然有所增加,但是按比例来说却仍然很少。”第二,优势阶层子女在名牌大学的比率增加,而弱势家庭的子女尤其是农村家庭的学生在名牌大学的比率不断下降。第三,优势阶层家庭的学生在学科专业的分布上也占据了相对热门的专业,而相对冷门的、就业不佳的专业,贫困家庭子女比例偏多。

二、大学生就业中的阶层排斥

过度教育与教育不足并存。过度教育指拥有高学历的个人却从事低学历要求的工作。达肯和霍弗曼用个人所受教育年限和工作所需教育年限来定义过度教育和教育不足。当个人接受的教育年限高于工作所需要的教育年限时,称为 “过度教育”;反之,则称为 “教育不足”。

现有社会同时出现过度教育与教育不足的状况,意味着大学文凭原有的向市场发送的信号作用逐渐失效。目前中国的大学生过度教育,一部分原因是由于大学扩招过快,最终毕业生供给超过市场需求所致。也有部分原因是由于高等教育体系僵化、教育投入不足、专业设置不合理,毕业生质量无法适应市场需求。但最重要的是,我国的劳动力市场的竞争机制不完善,受政策和制度干扰严重。如人事制度中的户口岐视、所有制岐视、地域岐视和就业保障不公等,增加了大学毕业生流动的成本,抑制了大学毕业生的流动。尤其是主次二元分割严重的劳动力市场,主要劳动力市场薪资高、工作稳定、就业环境良好、社会保障齐全、培训和晋升机会高,次要劳动力市场则完全相反,因此许多大学毕业生宁愿选择失业,也不进入次要劳动力市场。

大量的过度教育无法掩饰同样大量的教育不足状况。与城市的企事业单位 “招聘热”相反,我国农村地区、西部地区、以及民营企业中明显出现 “招工荒”,缺乏大量的技术工人。同样,我国大量的农民工也是明显的教育不足的例证。如上所述,农村家庭的子女、城市贫困家庭的学生接受大学教育的比例逐年下降。

知识失业与关系就业相悖。家庭关系网络影响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状况是众所皆知的 “钱权规则”。一些受过高等教育的毕业生虽然具有知识资源和专业技术,但是不能被社会有效合理的聘用,其中既有劳动力市场的一系列就业歧视导致毕业生的 “无业可就”,也有毕业生顾虑到二元劳动力市场无法跨越的巨大鸿沟造成的 “有业不就”。而另一方面,社会优势阶层既掌握大量的就业招聘信息,也能在具体的就业招聘过程中施加影响,利用经济资本、社会资本、文化资本等优势,帮助拥有大学文凭的后代进入社会优势行业。知识失业与关系就业之间的悖论,恰恰体现了大学文凭的社会阶层之间的差别待遇。受教育水平影响个人的职业获得,但是,社会关系网络对大学毕业生在就业竞争中帮助更大。社会弱势阶层的子女即使获得了大学文凭,最终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仍然只获得弱势地位的职业,延续了弱势地位的代际传递。钱民辉指出,教育确实可以促进社会流动,但是它的作用是有条件的,成人地位的流动和非流动途径在教育系统内就已经形成,教育系统的成层与社会分层是对应的关系。在今天的社会,教育已经成为社会流动和社会分层的最主要的因素。

中国高等教育在运行过程中,社会优势阶层利用社会资本占有更多的优质高等教育机会,实现阶层的再生产以及阶层利益的巩固;对弱势阶层则实施了隐形的社会排斥,减少了弱势阶层的应得权利,阻碍了社会流动的功能。

本文来源:徐水晶,大学文凭与中国社会的阶层固化,原载于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4年第42卷第6期,有改动。

标签:大学 教育 学历 过度教育 毕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