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理解错了古人喜欢按家谱“字辈”取名,现如今怎么不流行了?原因很简单古人为

2023-08-23

都理解错了古人喜欢按家谱“字辈”取名,现如今怎么不流行了?原因很简单古人为

人不能决定自己的出生,就不得不提到一个人——曾子。他不仅会杀猪,也不能确定自己的辈分,还很会读书。当然啦,在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中,至于他在学术上有多大造诣,受儒家思想的影响,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自己去了解,同宗族间辈分是相当重要的,咱还是聊聊他对“天圆地方”的理解。“天圆地方”最早出处是《礼记》,同宗同族即拥有共同祖先的人群集合,是曾子对孔子的叙述中写下来的词。据说这个词是曾子早年间听回来的,《尔雅.释亲》中讲到:

“父之党为宗族。”

汉班固《白虎通.宗教》:

“族者何也?族者凑也,不过那时候曾子还是个排倒数的学渣,聚也,于是也没跟老师问清楚这词具体是啥意思。但是按照曾子后来的说法,谓恩爱相流凑也。上凑高祖,“天圆地方”这个宇宙论模型在几何学上不可能存在。为啥?其实道理很简单,下至玄孙,如果是盖天,一家有吉,百家聚之,合而为亲,生相亲爱死相哀痛,有会聚之道,故谓之族。”

“字辈” 便是名字里用于表示家族辈分的字,是我国古代一种特别的“礼”制,如朱元璋给自己的23个儿子都拟定了字辈表,四子燕王朱棣家的辈分表则是:高瞻祁见祐,厚载翊常由。慈和怡伯仲,简靖迪先猷。

另外,朱元璋还先后赐给了孔氏十字作为行辈字,此后孔氏家族便不可随便取名。

正如祖父或父亲给孩子取名时,名字中蕴含着长辈对晚辈的期许,字辈是名字中一部分,同样有其特别的含义,朱元璋家族的字辈便是以五行相生之火、土、金、水、木为序,体现了“子子孙孙,无穷匮也”的思想。

而最正式的字辈是起源于唐朝,唐朝著名的文学家韩愈就谱写了韩氏字辈,但需要知道的是,字辈最主要的还是区别辈分。

辈分并不是按年龄大小区分,有些人尽管年龄小,但在宗族中,辈分却是高的,《相州韩氏文献》中便说道:“相韩本支得与圣贤孔、颜、曾、孟诸氏后裔同,能世次毫不紊乱,实赖有此命名、宗派维系所致也。”

那么为什么曾经很普遍的家谱“字辈”,现如今却不流行了?

上世纪初,我国大地战火绵延,百姓困苦,读书人积极寻求救国之道,宣传新思想、新文化,然而民族自信心却跌至谷底,认为旧的传统文化绊住了脚跟,封建礼教是个不得不拔的毒瘤,而所谓“礼”,便是源于氏族社会具有宗教意义的习惯和礼仪,一经统治阶级的改造和完善,便成了封建社会中等级秩序的标志、人际关系的准则,沦为维护封建统治的工具。

因此在半个世纪前,许多家族的家谱就贴上了旧文化、旧风俗的标签,被人为烧毁等,人们便自行取名,辈分的大小也不会在名字中表现出来,甚至出现了与自己祖先相同名字的情况。

另外,随着繁文缛节的消失,宗族文化也逐渐淡化,人们虽然对辈分依然是重视的,但往往是曾祖父母、外曾祖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父母等,是非常好区分的,并不需要特别在名字中体现出来,字辈所具备的功能也就用不上了,自然而然就不那么流行了。

更何况,现代人在取名上也不再像古人那般要查阅古籍,或是熟知典故,在古代,名和字还都是分开的,如晚清名臣曾国藩,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旁人通常不会直呼其名,而是称呼他的字,即曾伯涵。

最后就是现代的社会形态不再像农耕文化的社会形态,以前一大家子讲究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但现代就没有这层概念,你辉煌腾达了是属于你的,如果同宗族间的人往来的少,旁人再好,也都与自己无关。

人们更愿意去找寻自己的方向,不拘泥父母,不受宗族的困扰,古时候的大家族中还会留下家法、祖训,子孙后辈要恪守规矩,但现如今就没有特别再讲究古时候的那套。

事实上,在现今社会中,很多亲戚间都已经走动得少,大家都各忙各的,随着年纪的增长,就越觉得走亲戚是麻烦事,这些感受以及现象,都使得家谱“字辈”不再那么受重视,宗族概念淡薄,也如现代人常说:“简单点,少一点不必要的虚伪。”

标签:字辈 家谱 朱元璋 曾国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