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该指向哪走近尼采,读懂尼采拯救实

2023-09-08

标该指向哪走近尼采,读懂尼采拯救实

即便是对哲学史毫无涉猎的读者,都在2021年结束营业。网红连锁书店言几又也于去年年底曝出经营困难。实体书店不如意的新闻时不时传来,大约也是知道尼采之名的。就如我之前,每每总能引发公众的哀叹。为了拯救实体书店想的办法也很多:政府补贴、书店+咖啡(奶茶、文创、景观)、举办文化沙龙等等,听到尼采这个名字,也有人提出书籍限价的办法,总是膜拜而兴趣浓厚的,即网上网下一个价,但关于他的哲学思想,拉平网店和实体书店的价格差。仔细想想,却是知之甚少。

前段时间在读《刘擎西方现代思想讲义》,这其实是很独特的景观。几乎没有哪个行业能够引发这么显著的同情,里面花了两三个章节介绍尼采,社会几乎是想尽办法挽留实体书店。这可能是一种文化执着,这是我第一次正式接触尼采的思想,来自于对书店集体无意识的符号化,读得我很激动,它是文化象征,时时想抚掌称赞,大街小巷应该也必须有书店。但如果放到市场经济的规律里衡量,深感那些哲学家的伟大,许多他们在百年前思考和探讨的命题,放到现在也好不过时,毫无违和感。

于是,又接着读了这本《如何阅读尼采》。

这本书是明室·如何阅读哲学系列丛书中的一本,很小巧、很精美的一套书,不同于以往大多数哲学导读性作品,只是讲述这些伟大思想家的生平传记,或是关于其主要著作的简介,该套书是以专家指导的方式,带着读者去直面作品本身。

像这本《如何阅读尼采》,主体部分有十章的内容,每一章的构成,都是先从尼采的作品中精挑细选出一段摘录,摘录之后,则是以详尽的方式进行研习,相当于上了一堂专家评讲课。

个人觉得,这种方式,还是很适合像我这种哲学入门者的。先读一段作品,心里有个大致的感受,然后再看看专业角度的讲评,增进理解。

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第四章“论真理与知识”,以及第九章“虚无主义与虚无意志”。

说实话,在刚读完“论真理与知识”的原作部分,我是有点云里雾里的,没太能领会到尼采想要表达的究竟是什么?只大约觉得,他对于追求知识和真理的态度,似乎并不太正面。

而在评讲部分,本书的作者基思·安塞尔-皮尔逊,又梳理了尼采关于这一主题的其他作品,包括他在早期作品中的观点,以及后期著作中的观点。

尼采之所以说知识是谬误,是因为尼采认为,我们的认识必然不够精确,具有局限性和相对性等特点。

在尼采的作品中,真理没有唯一的含义。有时,真理作为一种存在的形式出现,而在另外一些时候,它是以认识论的术语来加以呈现的。

而关于“虚无主义与虚无意志”,尼采指出:人类要遭受生活的苦难,但问题不仅仅在于我们遭受生活的苦难这一事实,而是在于,这种受苦需要某种解释和正当性。尼采发现,只要赋予苦难一定意义和方向,人类动物甚至会甘愿受苦。

西方基督教的禁欲主义,便是为苦难增加了新的理解维度和层次,使苦难具备更深层次和更加内在的含义。

但是尼采认为,这些所谓的更高层次的意义,不过是形而上学的编造。我们之所以会编造这些东西,是因为人的心灵很脆弱,在这纷乱繁杂的世界中,我们需要安慰。

人可以通过否定生命欲望来逃避拼搏,继而逃避那些的感受,就好比一个人本来很爱钱,但因为贫穷感到自卑,于是他就去信奉一套所谓“高尚的人,应该视金钱如浮云”的说辞来躲避自己的自卑感。

但虚假思想虽然能带来安慰,但最终会带来恶果。

尼采认为,生命欲望是真实的,也是正常的,即使因为挫折而痛苦,我们也应当直面他们。那些看上去高尚典雅,充满确定感的形而上学,才是虚无主义的真正根源。

尼采这几段关于虚无主义的论述,真的是很精辟了。

总之,读完这本书,的确是让我理解了:尼采何以成为19世纪最具争议性和影响力的哲学家,也激发了我进一步读尼采的作品,了解尼采的兴趣。

标签:尼采 哲学 如何阅读尼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