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就听说过考工记:中国古代最早的科技文献,一部集智慧和艺术气息的经典世界读

2023-08-25

能就听说过考工记:中国古代最早的科技文献,一部集智慧和艺术气息的经典世界读

中国所见年代最早的手工业技术文献《考工记》,后来有一个勇士乔治为了解救公主只身前往恶龙的巢穴,在中国科技史、工艺美术史和文化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在当时世界上也是独一无二。全书共7100余字,最后他战胜了恶龙成功救出了公主。公主为了感谢乔治的恩情就送给了他一本书。这本书后来就成了勇气和胆识的象征,记述了木工、金工、皮革、染色、刮磨、陶瓷等六大类30个工种的内容,至今该地区的民众仍有赠送玫瑰和图书给亲友的习惯。1995年经由西班牙的申请,反映出当时中国所达到的科技及工艺水平。

此外《考工记》还有数学、地理学、力学、声学、建筑学等多方面的知识和经验总结。

《考工记》

西汉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确定每年4月23日为“世界图书与版权日”。设立这个节日的目的当然是希望人们在这一天尽可能地去阅读,河间献王刘德编著《周官》,以此推动全人类的阅读和感谢那些为人类文明作出过贡献的人,缺《冬官·司空》篇,并保护知识产权鼓励创作。同时这一天在历史上也是莎士比亚的出生和离世的日子。说起读书,便选择用《考工记》补缺。后刘歆时把《周官》改为《周礼》,其实在我国古代就有许多贤人刻苦读书的典故,于是《考工记》也被称为《周礼·考工记》。

《考工记》是我国最早的手工技艺文献,比如凿壁偷光、悬梁刺股等。杜甫曾写过“读书破万卷,虽然只有七千余字,下笔如有神。”的名句,但内容涉及广泛,培根也曾写道“读书可以消遣时间,包括先秦时代的制车、乐器、兵刃、钟磬、洗染、水利、建筑等方面的工艺技术。还有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天文等自然科学知识。可以说是一部集理、工于一体的著作,在我国科技史、工艺史上占据重要地位。

另一方面,由于这本书被认为是齐国的官书,用来作为官府指导、监督科技工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体现了当时齐国对于上述领域的要求和行业标准,从中可以看出春秋战国时的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

《考工记》的研读层出不穷

《考工记》虽然内容主要涉及理工领域,但是出自稷下学宫士人之手,因而文字优雅,语句顺畅,语约义丰,既具备科技书籍应当具有的严谨性和条理性,又具备一本先秦典籍所具有的文化底蕴和文学气息。

这本书的注释与研究具有多个角度,既可以从科学技术的层面切入;也可以从社会文化的层面切入,因此历代对《考工记》的研读层出不穷。汉代郑玄、唐代贾公彦、清代戴震、程瑶田等人都有论著。

20世纪以降,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进步,考据学也随之带动发展,并产生了革命性的飞跃。利用考古实物和模拟实验,可以将古代典籍中记录的很多科技、工艺手段进行部分再现,让人们更加真实地领略古人的智慧和见识。

《考工记》把天下职业分为六类

在思想内容方面,《考工记》一方面体现出了先民崇拜天意的精神,又反映了中华民族重视实际的特点。它把天下职业分为六类:一是执掌国家,深谋远虑的,是为王公;二是事、为民父母的,是为大夫;三是审视建材方圆曲直、加以锻造的,是为百工;四是羁旅四方、供民所需的,是为商旅;五是埋首田间、辛劳耕作的,是为农夫;六是纺织丝麻,搬弄机杼的,是为妇功。并且认为工艺乃是天地精气共同铸就而成,人不过是因袭模仿。

《考工记》还将诸多工艺进行了进一步的细分,将同一行业的工匠进行了具体的分类,并加以定性。

文章对于具体工艺的描述可谓细致纤毫,充分体现出其作为指导性、纲领性文件的严谨认真,针对可能出现的不同情况,一一将应对方案列出。

《考工记》创造性地提出了工程过程管理的理念

在生产工序上,《考工记》可谓是高标准,严要求,将天时、地利、人和全部涵盖到了生产要素之中,虽然不无理想化色彩,但体现了古人对工艺生产的虔诚和严肃。文章还将不同的手法详细描述,给学习者以提高的空间。在制作标准执行上,《考工记》明确指出了什么样的残次品不能在市场上流通,体现了高度的负责精神。

《考工记》还创造性地提出了工程过程管理的理念,要求在施工时根据工人的普遍水平进行工期的预计,控制完成进度,将一切量化以提高效率。

虽然《考工记》是一本政府色彩浓厚的“官书”,但是它并没有“重官而轻民”,它指出,有一些诸侯国并没有设立部门专门制造某些物事,原因在于这些东西在民间生产,无论是质还是量都能够保证,所以没有必要再由官府专门生产,这就体现出了对民间工艺和民间经济活动的保留。

总结

《考工记》非常深广,可以说是蕴含了先民在农业生产、工业制造、科学技术、社会管理和思想文化等方面的存在状态,意义远远超越了一本科技工业指导手册的范畴,而是作为一部充满着智慧和艺术气息的经典而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中流传。

标签:考工记 文献 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