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器识格局南宋学者恢复周易原貌,他们这样做有什么重大意义北宋大

2023-09-09

家器识格局南宋学者恢复周易原貌,他们这样做有什么重大意义北宋大

《周易》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哲学经典,又名“横渠四句教”。是北宋“关学创始人”兼理学奠基者之一的张载,我们现在人看到的《周易》包括了完整的六十四卦,教化学生的名言。明代的王夫之,爻辞,近代冯友兰等皆认为:“横渠四句”言简意赅,以及“十翼”,气象雄伟,正是这一套完整的书籍,最能体现中国儒家的器识格局。不过这四句饱含哲理的话,构成了易学庞大的哲学体系。

但是,对于今人来说,《周易》在流传过程中其实险些失传,并不容易理解。那么,如同中国古代很多古籍一样,张载这四句话究竟是什么意思呢?为什么众多的名人,如果不是后来有人努力挽救复原,会多次在不同的场合都提到它呢?下面就让我来给大家聊一聊。“横渠四句”的真正含义宋代中国因为佛道“虚无”的价值观横行,我们现在看到的《周易》可能只剩下了残章,对宋代的政治经济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儒家的有识之士在这种情况下,内容也会有诸多遗漏偏差。

有人会有疑问,《周易》不同于其他书籍,他的名气极大,流传广泛,怎么会失传呢?

其实不奇怪,要知道造纸术和印刷术的普及和广泛应用要等到南宋时代,在此之前对于书籍的传抄多以人工誊写,秦汉时代更是以竹简抄录。无论是誊写、流传还是保存,都很有难度。

古代《周易》的“经”和“传”是分开传授的,宋朝人看到的《周易》经传往往是两本书,这就造成了混乱,有的内容因此失传。

另外,《周易》在汉晋时代就有了诸多注释版本,其中最著名的比如王弼的《周易注》。正是因为这些注释版本的出现,后世人往往传承的是经过加工注释的版本,因为篇幅长,各家注解随着年代的推移越来越多,久而久之就造成了混乱,各种遗漏误抄不在少数。

汉末两晋以及隋末唐末又是连续的大动乱时代,战乱中古籍遗失是常态。所以,到了北宋时期,《周易》尤其是“传”的部分,有不少版本存在诸多矛盾。

针对这种情况,南宋学者以吕祖谦、晁说之、薛季宣、吕大防、程迥、李焘等为首的一批人物,通过对于古籍的整理校对,力求恢复秦汉《周易》的原貌。

其中以吕祖谦的《古周易》、程迥的《古周易考》以及吕大防的《古周易经》最为著名。

以吕祖谦为例,他出身望族,进士及第,是南宋时代著名的学者,他开了浙东学派的先声,是理学的重要人物。

著名的“鹅湖会”就是吕祖谦组织举办的。当时有朱熹的理学和陆九渊的心学各执一词,吕祖谦在江西鹅湖寺举办了一次思想论坛,朱熹和陆九渊在此辩论,一连数日针锋相对,妙语连珠,精妙理论层出不穷。

俩人最终谁也没能说服谁,但这场辩论还是在当时的文化界思想界掀起了巨大的波澜。

吕祖谦正是这次论坛的主导者之一。

南宋学者继承了北宋学者对于《周易》一贯的重视态度,对《周易》进行了完善。

随着南宋造纸术印刷术的普及应用,书籍的流传和保存难度大幅度降低,所以南宋以后的著名典籍大多可以保存下来,我们现在看到的《周易》版本,就是经过南宋那一批学者考证修复过的版本。

当然了,如果这批人有缘看到长沙马王堆汉墓中出土的帛书《周易》,可能对于一些内容和观点还要有所更正,但这不影响《周易》的整体价值。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标签:易经 吕祖谦 古籍 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