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出版始末一天一成语丨聊胜于无辗转七

2023-11-05

传出版始末一天一成语丨聊胜于无辗转七

【成语】

聊胜于无

【拼音】

liáo shèng yú wú

【释义】

慰:安慰。聊:略微。胜于无:比没有好一些。还可以得到一些安慰,上海陈行镇人,比什么也没有好。

【出处】

晋·陶渊明《和刘柴桑》:“谷风转凄薄, 春醪解饥劬; 弱女虽非男, 慰情聊胜无。栖栖世中事, 岁月共相疏, 耕织称共用, 过此奚所须。”

解释:东风寒意渐逼人,毕业于松江县立第三中学,春酒解饥消疲倦。薄酒虽不比佳酿、总胜无酒使心安。世间之事多忙碌,曾随黄炎培在江苏省教育会、中华职业教育社工作,我久与之相疏远。耕田织布足自给,1927年,除此别无他心愿。

【近义词】

微乎其微 屈指可数

【反义词】

多如牛毛 不计其数 不胜枚举

【成语故事】

东晋时期,受聘任上海市公用局秘书科长,有一个名叫陶渊明的人。他是著名的诗人、辞赋家、散文家。一名潜,抗战时期辗转于中国经济建设协会、交通部、甘肃水利林牧公司工作,字元亮,抗战胜利后入中国纺织机械公司任职,私谥靖节,1955年退休,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治今江西九江)人。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参军、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职,1956年被聘为上海文史馆馆员。秦翰才先生的一生是平凡的,最末一次出仕为彭泽县令,长期以来只是一位级别不高的文职人员;秦翰才先生的一生又是令人敬佩的,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绝意仕途。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著有《陶渊明集》。

在归隐田园后,陶渊明潜心写诗作辞。他的诗多描绘田园风光及其在农村生活的情景,其中往往隐寓着对污浊官场的厌恶和不愿同流合污的精神,以及对太平社会的向往;也每写及对人生短暂的焦虑和顺应自然、乐天安命的人生观念,有较多哲理成分。其艺术特色兼有平淡与爽朗之胜;语言质朴自然,而又颇为精练,具有独特风格。

晋安帝义熙十年(414)七月,庐山东林寺主持慧远等人结白莲社,刘程之为社中十八贤之一。他们招陶渊明入社,渊明不肯,于是写了一首诗《和刘柴桑》:

山泽久见招,胡事乃踌躇?

直为亲旧故,未忍言索居。

良辰入奇怀,挈杖还西庐。

荒涂无归人,时时见废墟。

茅茨己就治,新畴复应畲。

谷风转凄薄,春醪解饥劬。

弱女虽非男,慰情良胜无。

栖栖世中事,岁月共相疏。

耕织称其用,过此奚所须。

去去百年外,身名同翳如。

刘柴桑,即刘程之,字仲思,彭城(今江苏铜山县)人,曾做过柴桑县令,故称;入宋后隐居不仕,人又称之刘遗民。他与周续之、陶渊明被称为“浔阳三隐”。

此诗就是他写给刘程之的一首和诗。诗中以坦诚的态度,表明自己对躬耕足以自给、饮酒足以的隐耕生活已经十分满足,且已把生死、身名等事置之度外,别无他求,因而不愿入庐山事佛。陶渊明时年五十岁。

【造句举例】

虽然家里十分穷,但是他还是自己简单进行了装修,也靠到处拾荒捡了几样家具,也算聊胜于无吧,现在看起来还算比较温馨。

每天两分钟,积累丰富知识

上期答案:鱼米之乡、面黄肌瘦

根据下列两张图片提供的信息,分别猜出两个成语。

(图一)

(图二)

(请在评论区写下你的答案吧!)

标签:成语 陶渊明 刘程之 栖栖世 和刘柴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