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是他们韵律语法研究的新思路丨《汉语韵律语法研究的音节–语义视野》面世这几幅

2023-09-08

原来是他们韵律语法研究的新思路丨《汉语韵律语法研究的音节–语义视野》面世这几幅

近日,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周韧所著的《汉语韵律语法研究的音节–语义视野》在商务印书馆出版,并入选商务印书馆2022年2月十大好书。本书对汉语中韵律句法现象的考察非常细致,分析到位,提出了很多有创见的观点,其中测试方法是本书的亮点。此外,本书在逻辑推理和证明方面也相当精彩。

今刊其序,献予读者。

周韧博士的专著《汉语韵律语法研究的音节–语义视野》完稿,即将由商务印书馆出版。我很高兴为这本书作序。

周韧2003年进入北京大学中文系学习,在我的指导下攻读博士学位。当时,我和他就商定以韵律语法研究作为博士论文选题。选题方向确定后,一切都很顺利。2006年,他的博士学位论文《现代汉语韵律与语法的互动关系研究》顺利通过答辩,经过整理修改后入选了《中国语言学文库》,2011年由商务印书馆资助出版。周韧的博士学位论文已经在学界获得了很好的评价。2008年,周韧就因为该论文中的部分章节获得了“中国社会科学院青年语言学家奖”。而论文正式出版后,还先后获得了“北京市哲学和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和“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等重要奖项。

但是,周韧并没有停止前进的脚步。毕业以来,他一直在思考韵律语法的根本性问题,不断发表新的关于汉语韵律语法的研究论文。现在,他将这十几年的思考再次整理和串联,以专著的形式呈现给大家,希望得到学界同仁的指正。作为这本书稿最早的读者之一,我对这本书稿的一些特色说几点个人的认识:

一、重新认识汉语韵律语法的实质

第一,该书很好地做到了对汉语韵律语法实质的重新认识。关于韵律和语法的关系,作者提出了一种旗帜鲜明的理论观点:韵律本身和语序、虚词一样,也是汉语中表达语法意义的一种手段。韵律和语法之间的关系很难简单化地说成是一种“互动”的关系,尤其很难说韵律对句法有一种强势的制约作用。韵律和句法之间,并非是一种相互竞争的关系,而更多是一种相互协同的关系。韵律和句法都是为了更好地表达语义语用关系,因而是一种语言编码上的包装形式和手段。显然,这种理论观点有别于以前通行的看待韵律和语法之间制约关系的“互动”学说。

关于汉语中跟语法相关的韵律的表现形式,作者指出:汉语在韵律语法现象中,展现出了音节计数(syllable counting)的重要特点。音节数目在汉语母语者的心目中,有着简单便捷、准确一致的判断,相对于模糊的、难以辨认的汉语重音现象来讲,音节数目可以充当更好的编码形式和解码依据。在汉语中,“单音节—单语素—单字”的重要格局,决定了汉语和印欧语系语言有着迥然不同的语法运作程序。这种认识和观点无疑是有坚实的语言事实基础和充分的经验证据的。

二、对新材料和新现象的挖掘

第二,该书很好地做到了对新材料和新现象的挖掘。基于对音节计数在汉语语法中的重要作用的认识,作者努力发现汉语韵律语法研究中的一些空白地带。比如,以往的研究比较注重单双音节的对立关系,而该书讨论了汉语双音节与四音节成分的对立关系。作者认为,除了音步外,汉语中还有一种节奏单位,即以四音节为基础构建的韵律单位。并且对这种韵律单位的分布做了详细的描写,并与汉语白话新诗格律研究中的“半逗律”研究结合起来,讨论了“的”字分布的韵律因素。作者认为,四音节成分作为一级韵律单位,无法对应于西方韵律音系学中任何现成的韵律单位,再次说明汉语是一种音节计数的语言。在该书中,作者对语言事实的挖掘和重新分析到处可见。比如,关于汉语状中结构韵律模式的讨论,关于街道命名中单音节方位成分的位置考察,这些新的语言事实和独到的剖析都令人耳目一新,深化了我们对相关问题的认识。

三、对学术传统和前沿理论的

把握和结合

第三,该书很好地做到了对学术传统和前沿理论的把握和结合。作者对汉语语法的经典论著非常熟悉,并且能够为我所用,融入到整个书稿的研究体系中。比如,对汉语重音的认识,作者就重新梳理了赵元任先生在《汉语口语语法》中的认识。过去学界多重视赵先生关于汉语多字组轻重中“最末一个音节最重,其次是第一个音节,中间的音节最轻”的论述。但赵先生实际的意思是,即使在“山海关”这样的字组中,“中间最轻”的“海”字,也是具有正常重音的。而无论是最重、第二重还是第三重,都不具备语言学意义,都是一个音位的变体。这种对经典的重新认识,不从众从俗,对解决问题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而关于重音在汉语韵律语法研究中的地位,作者援引了朱德熙先生对汉语词类中“名物化”观点的认识,认为重音和名物化一样,在汉语普通话中既无实证支持,又增添了程序上的繁琐,因此,重音和名物化的设置都显得没有必要。

在研究方法上,作者在对语言事实的观察和比较中,严格遵循结构主义语言学的分析方法,广泛运用“最小配对”的比较手段,从而细致分析出哪些语法效应是句法因素、哪些是语义或语用因素造成的,进而厘清了韵律在其中所起的作用。同时,该书在充分掌握国内外音系学、句法学、语言类型学和认知语言学等相关理论和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采取一种语义语用上的功能主义思路,利用象似性(iconicity)和结构分解(parsing)等功能语法的重要手段,对相关的汉语韵律语法现象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解释,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并建立起了自己比较独到的“音节—语义语用”关联的理论模型。

总之,我认为《汉语韵律语法研究的音节–语义视野》一书立足于汉语的本体事实,努力摆脱用印欧语的眼光看汉语,紧紧抓住汉语“单音节—单语素—单字”的基本格局,破除了多年来音步和重音理论在汉语韵律语法研究中的统治地位,建立起契合汉语本质的韵律语法的研究路线。可以说,该书确立了以语义和语用为主要分析角度的汉语韵律语法研究思路,挖掘了汉语四音节成分在语法中的作用,填补了过去汉语韵律语法研究的若干空白。该研究的结论不仅对于理论语言学,而且对于中文信息处理的韵律分析,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韵律教学,以及汉语口语语料库的建设以及汉语诗律的研究,应该都有一定的帮助。该书的不足之处是,对于汉语方言语法中丰富多彩的韵律语法现象关注还不够。希望作者在后续的研究中,能够广泛采撷汉语多方言中众多跟韵律相关的语法现象,做出深入的分析,并从中提炼出合适的理论原则。

是为序!

袁毓林

2020年1月15日于京北清河橡树湾

(注:为方便读者阅读,文中小标题为本期编辑所加。)

图书信息

《汉语韵律语法研究的音节–语义视野》

周韧 著

标签:汉语 商务印书馆 周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