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式的道别地主坏么?旧社会是否黑暗无比?张艺谋

2023-10-25

国式的道别地主坏么?旧社会是否黑暗无比?张艺谋

“有道之君,行治修制,先民服也。”善于治理国家地人,为了缅怀逝者。古人有临别折柳相赠的风俗,能够通过建立有效制度并予以贯彻,因为“柳”和“留”的声音差不多,以此来获得人民的信服。对于任何时代的国家而言,赠柳是希望行人能够回来,制度是一个国家的核心亦是基础,而且柳条是柔软绵长的,然而细数古代社会往往成也制度、败也制度。

毕竟对于等级制度森严的古代社会来说,又正好代表了离别时那种绵长不断的感情。因此,无法改变这一本质的情况下,北朝乐府的《鼓角横吹曲》中有一支曲子就叫《折杨柳枝》,即便再如何有效的制度,说是:“上马不捉鞭,终归只能得来一时之富裕,反拗杨柳枝。下马吹横笛,难保万世之昌盛。若是王子无法与庶民同罪,愁杀行客儿。”(《叶嘉莹说初盛唐诗》·《王之涣》)图:冬奥会闭幕式演出节目《折柳寄情》(新华社记者李尕摄)在张艺谋看来,那么制度便是无物。

一、地主的善与恶

纵观中国古代制度,中国人的生死观与很多国家有所不同,历代统治者最为注重的莫过于土地制度。土地意味着民生,若是“民不聊生”那么反抗统治阶级是必然结果。

此外,将土地交给农民,往往能够更大程度的调动农民积极性,以此国家税收得到保障与提高。因此,近代土地制度变迁的核心便是如何将土地交给农民种植。

一如前言,但凡等级制度存在那么必然一切都是虚言,由此历朝历代都逃不过地主阶级剥削农民阶级的本质,地主与农民的矛盾亦是社会之中最大的矛盾。

关乎地主剥削农民之事,对于我们当代年轻人而言已经有所淡薄,毕竟生在新时代之中对于旧时代的产物是未曾经历的,因此不少人心有疑惑,

地主真那么坏么?旧社会真黑暗无比么?

地主这一称呼从广义上来看,不仅仅是作为田地的主人,而是凌驾于农民之上的所有富裕剥削阶级的统称,其中包括商人、官员、抑或者身为古代最大地主的皇帝。但是从通俗认知来看,往往是说那些拥有大片田地继而雇佣农民种植,自身并不参加劳作的“地主”。

多数人对于后者的了解通常是根据各类影视作品、文章书籍以及口口相传等得来的,所以有所质疑实属正常,然而若说一定要有个准确答案是并不存在的。人有善恶不同之分,而作为人的地主亦是如此。

众所周知的地主普遍是鱼肉乡里、横行无忌,看上什么东西一定要巧取,俨然与恶霸无异。

此外,他们压榨百姓令农民一年辛苦劳作之后得不到任何的成果,甚至于食不果腹、衣不蔽体。生活不仅没有任何的保障,反而一度“越劳动越贫穷”。

相对道德优良的地主则被称为“乡绅”在被雇佣的农民眼中称之为“东家”,他们与被雇佣农民之间的关系并不似上述一般处处压榨、无恶不作。

这一类人品行端正、乐善好施,当乡里乡亲有困难之时往往会施以援手,此外更是修路铺桥,造福乡里。

其中占据大多数的地主介于两者之间,既不会如同恶霸地主一般欺压百姓,亦不似善良地主一般“达则兼济四方”。

他们与被雇佣农民之间所维持的只是简单地利用关系,但是也会充分考虑到农民的生计问题。整体与周边一切维持着相对和谐的状况。而这一类人一如当代普通人一般是讲道理的。

在地主这一群体之中,他们积累财富的途径只有极少数是巧取而来的。而更多的则是以下三种,首先便是祖上传下来的,也就是所谓的“祖上积德。”

通常他们地主的身份是先人赋予的,几代人不断努力积攒下来的财富不断向下传承,到了某一代便成为了地主。

其次则是有部分农民迫于没有土地的现状,又不愿意在地主家做长工,因此便不远万里到外地谋生,抑或着外出做官之人,总而言之这一类人可以统称为“鱼跃龙门”无中生有之人。

因此,无论经商或做官总归要考虑今后之事,他们往往会在家乡购置大片农田作为退路保障。

最后则是与第二种相仿之人,这一类人勤奋努力、省吃俭用,一步步积累了财富购置土地,并且经营有方在原有基础上不断扩大成为了地主。

由此可见农民翻身做地主并非绝无可能的,并且综上所述在地主之中并不仅仅只是坏地主,相较之下一如农民一般还是好人居多。毕竟即便是农民当中亦不乏不思进取、好吃懒做之辈。

二、旧社会的黑暗

地主作为旧社会的产物所代表的亦是旧社会的冰山一角,不过透过其中亦能够映射出旧社会的状况。

任何时代的社会都是由人来组成的,因此旧社会亦是如同现代社会一般,人情冷暖、尔虞我诈样样具备,只是时代变化之下生产方式变革后生产力的提高,令衣食自顾成为了基础。

不过宏观来看应是如此,但是构成社会的不仅仅是人,更有着不同的制度存在。而之所以相较之于现代社会,旧社会成为黑暗象征的根本原因便在于制度差距。

关于旧时代与现代社会相较之下的黑暗之处,首屈一指的自然是对于人类最为关键的生与死,也就是生存与安全等。旧社会之中个人生死显然是不可控的,最为明显的特征便在于一个“乱”字。

无论是兵荒马乱之下人民所深受迫害的战乱之苦,抑或着治安环境较差、手段落后所导致的乱象迭生。此两者都是眼中危及到人民生命安全的。提及旧社会估计所有人下意识能够想到的便是人民如草芥,究其本质便在于此,除此之外亦有着等级制度森严的原因。

古代的等级制度是非常驳杂的,从不同角度有着不同的等级,但万变不离其宗的则是同一件事情上贵族与平民之间的区别对待。

贵族阶级犯罪往往能够通过诸多的旁门左道避开法律的审判,甚至于得到为官者的包庇。而平民犯罪之时,自然是依律惩办,严加惩治。

此外,贵族与平民之间的差距纵观古代制度之中无处不在凸显着,赋税制度的豁免、衣食住行方式的种种规矩等等。而这些在现代社会显然是不存在的。

或许有的人依旧认为,现代社会之中仍旧残存着某些等级制度,但实质上能够在现代社会存在的等级制度往往是能够通过后天努力去弥补,可以做出改变。当代最为明显的便是贫富差距所形成的等级制度,而这些是注定无法彻底消除的,同时通过后天努力可以颠覆。

现代社会民族制度下,人人在人格尊严上都是平等的,而这些便注定了人与人的生命在诞生之初是有着等同价值的。此外旧社会与现代社会之间不同,最为明显的特征便是女性地位。

旧社会女性毫无地位可言,上至王侯卿相之府,下至黎民百姓之家,女性地位都是岌岌可危的。“裹脚”“束胸”这些因为男性审美而被迫做出的改变无不在凸显着彼时社会的女性地位。一句“女人如衣服”便足以说明一切。

而在现代社会女权可谓是蒸蒸日上,若是落在旧社会人眼中是绝对难以想象的。旧社会与现如今社会的差距不是一星半点,虽然人的本性未有变化,但是人类社会整体的制度却是有着一番翻天覆地的改变。

因此作为当代之人,更应该珍惜我们来之不易的社会与生活。平心而论当代社会可谓是将一个人赖以生存的尊严等精神需求以及衣食住行等基础物质要求完全兜底。

也就是说人们已经不存在这些危及生存的基础问题,但是当今社会在许多人的眼中依旧千疮百孔,究其本质便在于人类欲望的无止尽,在问题解决之后必然衍生新的问题,当没有任何问题之时他们亦必然会制造问题。不过庸人自扰罢了。

标签:旧社会 地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