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如熬粥战国时儒家和法家是天然对立的吗?其实思想源头都来自孔子赵畅读

2023-09-09

读书如熬粥战国时儒家和法家是天然对立的吗?其实思想源头都来自孔子赵畅读

在众所周知的特殊历史时期,因为政治原因,百家学派被简化为儒法两家,似乎全部中国史的体系就是一个简单的儒法斗争史。

但近年来不少专家在检读先秦史料的过程中却惊讶地发现,就其本源来说,战国时的儒法两家非但不相对立,而且其实共出于一源,其学说最初都是来自孔子所开创的儒家。

打个比方,就好比《笑傲江湖》里华山派的气宗和剑宗,虽然严重对立,拼个你死我活,但究其本源,都是同一个祖师爷传下来。

01儒分为八,汇聚于二

韩非子说,孔子死后,儒分为八,即子张之儒、子思之儒、颜氏之儒、孟氏之儒、漆雕氏之儒、仲良氏之儒、孙氏之儒、乐正氏之儒。

经历战国秦汉的大变迁后,儒家的这八个学派中,在后世仍能够薪火相传的,

只有三家:子思之儒、孟氏之儒与孙氏之儒。

孟氏即孟轲(孟子)。其学说出于曾参、子思之门,子思是孔子之嫡孙。

孙氏即孙卿,亦即荀子。荀子之学,则师承于孔子弟子子张与子夏。

子思和孟子一派儒学,一方面仍坚持孔子的礼治思想,另一方面提出“内圣”之学,即人格主义的儒学。唐宋以后演变为韩、程、朱之理学。

而荀子之学,则源于子张和子夏,主要是“外王”之学,也就是辅助王侯用权与法术之学。战国中后期的法家一派,实际主要源自子夏。

孔子死后,孔门晚期弟子的子夏受魏文侯礼聘,晚年讲学于魏国之西河,在这里建立了

“西河学派”。这个学派就是战国兴起的三晋法家之祖。

后世著名改革家李悝、商鞅即出自子夏一脉。

战国法家之祖子夏

02子夏传学于李悝

李悝一向被认为是战国法家的开创性人物,而李悝的老师就是子夏。

实际上,战国法家是针对贵族政治而出现的政治学派。法家的政治思想主张法律平等主义,“齐贵贱”,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

法治与传统的礼治思想截然不同。礼治主张正名,严格划分尊卑等级制度。“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因此礼治的本质是贵族主义的等级分层制度。

李悝又名李克,在中国法制史上,是一位有开创意义的人物。魏文侯不仅拜子夏为师,还任用子夏的弟子李悝为相,厉行变法图强,以法治取代礼治。使得战国初期的魏国率先崛起。

李悝,战国法家的开创人物

03商鞅学术源自李悝

商鞅学术源自李悝。《史记》记载,商鞅携李悝写的《法经》由魏入秦,被秦孝公用为国相,以《法经》作为秦国变法的理论指导。

商鞅依照秦国实际,在秦两度变法。推行县制,统一度量衡制,从而统一法令,发展自耕农经济,使国富兵强,奠定此后秦统一六国的基础。

秦孝公去世后,商鞅虽遭杀害,其变法新制度仍得到贯彻执行而有效继承。在有秦一代成为主流政治思潮。

商鞅,战国法家代表人物,师乘李悝

由以上所述简要脉络可知,儒法虽表面上对立,事实上,法家政治学说的演变却源于儒家,算得上是儒家政治思想“与时俱进”的产物。

值得注意的是,后世法家集大成者韩非子,曾追根溯源,是历史上最早尊孔子为“圣人”的人之一。他说:“仲尼,天下圣人也。……而为服役者七十人。”

标签:法家 孔子 儒家 子思 商鞅 子夏 李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