及创作要点邬书林:提升学术出版水平,服务国家科技创新战略年资深

2023-09-07

及创作要点邬书林:提升学术出版水平,服务国家科技创新战略年资深

邬书林

中国出版协会理事长

近年来,懂文字,随着国家对学术出版扶持力度的不断加大,会敲键盘,我国学术出版发展正面临良好机遇。在此背景下,就能写小说。写小说纯粹是为了兴趣,我们应认真研究总结国际国内学术出版经验,也不为了钱的作者,准确把握学术出版属性,根本不用考虑任何东西,关注国际国内进展和趋势,直接动笔写就对了。但如果想利用小说,推动学术出版繁荣发展。

中国学术出版发展正面临良好机遇

第一,得到别人的认可,党中央高度重视为建设出版强国指明方向。2018年11月,获得稿酬利润,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五次会议通过《关于深化改革 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就不得不面对现实。小说是一种商品,指出:加快建设世界一流科技期刊,所以必须经过市场的考验,夯实进军世界科技强国的科技与文化基础。2019年8月,《意见》正式发布。2019年9月,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等七部门联合组织实施了“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2020年10月,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构家科研论文和科技信息高端交流平台;建设国家数据统一共享开放平台,保障国家数据安全。2021年5月18日,中宣部、教育部、科技部印发《关于推动学术期刊繁荣发展的意见》。这些政策的密集出台,为新时期学术出版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创造了有利的环境。

第二,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巨大的经济规模提供了坚实基础。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1978~2020年我国GDP总量从0.37万亿元跃升至100万亿元,实际增长了269倍多。综合国力的大幅提升是出版业快速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第三,教育的全面繁荣发展提供了良好的人力资源条件。目前我国在校大学生人数为4000多万,有2.18亿人受过高等教育,我国博士研究生的数量已位居世界前列。教育水平的提高不仅为我国的出版事业涵养了广大读者,也为内容生产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作者。

第四,研发投入的稳步增长为建设出版强国提供不竭的内容来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实行科教兴国的基本国策,科学研究繁荣发展,科研创新成果不断增多,既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发展,又为出版繁荣提供了重要的内容资源。近年来,中国的研发开支大幅增长,从2000年的896亿元增长到2020年的24393亿元,位居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

第五,巨大的论文产出数量为建设出版强国提供了现实基础。据Scopus数据库统计显示,2019年度全学科总体发文量中国与美国持平,2019年后,中国超越美国;同时,中国的2019年度全球高被引1%论文占比达到世界第二位。

10年间全学科总体发文量最高的几个国家/地区的变化情况。Scopus/SciVal数据库, 检索日期:2021-08-23

第六,健全的出版体系和积累的出版经验提供了重要保障。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出版业自身有了长足的进步,建立了相对完整的出版体系,初步适应了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目前,每年出版报纸1800多种;出版图书近50万种,其中新书有20多万种;出版期刊有1万多种。通过历次出版五年规划(计划)的实施,规划出版了一系列反映当代中国政治、经济、科技、文化、教育和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的重点图书。

研究总结国际国内学术出版经验

准确把握学术出版属性

世界学术出版发展史的经验

现代学术出版350多年来的发展演变历程带给我们的启示有:

第一,学术出版是在科技文化创新日益重要的背景下产生的。其重要的社会功能是发表创新成果,推动创新发展,学术期刊发表的应当是科学研究和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思想创新、科学发现、技术进展、管理经验的成果。

第二,学术出版中坚持科学精神、学术出版质量和市场运作并行不悖。目前,世界上最高水平的学术期刊往往是定价最高,或者收取文章处理费(APC)最高的期刊,而取舍的标准,是有无创新和学术质量。

第三,学术出版、研发投入、经济发展的相互关系。从世界几大主要经济体来看,多将GDP的3%用于研发投入,而研发投入的1%~2%用于学术出版。

第四,高水平的学术出版一开始就是国际化的。世界学术出版随经济和科研中心的转移而转移。世界学术出版中心,最早在意大利,其后转移到法国、英国,目前在美国。中国不应当丢失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成为学术出版中心的可能机遇。

第五,学术出版有了严格的科学规范。学术期刊论文的发表过程,已经深深地融入科学研究、经济发展之中,并且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变得互动、方便快捷和不可或缺。

第六,学术出版是一个国家在世界上赢得话语权、赢得尊重的重要阵地和平台,因为科学话语、学术话语往往能克服意识形态的障碍。

第七,学术出版风气正常与否,反映着学术界和文化界的风气,也反映着社会风气。学术风气、文化风气好不好,关乎当代,影响未来。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出版业发展的经验

在内容生产上,我们自觉把传播古今中外一切优秀思想文化成果作为出版的重要功能,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成为出版大国的一个重要经验。要“坚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融通各种资源,不断推进知识创新、理论创新、方法创新”,要“坚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

第一,不忘本来。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系统全面地整理了我国的思想文化遗产。改革开放之初就恢复成立了“国务院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在文化普查的基础上形成了24万多种古籍书目,并进行有计划的整理工作。在过去的70年中,特别是近40年中,我们总共整理出版了35000多种中国的典籍,规划实施了多项古籍出版工程,如二十四史、善本再造工程,并与时俱进地推动对中国文化的深入研究,如《中国思想家评传》(200卷)。

第二,吸收外来。近百年来,特别是在过去的40年中,中国全面、系统、准确地翻译出版了世界各国的优秀文化经典,如饥似渴地学习、研究、借鉴西方的科技文化。现在从古希腊到当代世界各学科、各学派的重要经典和代表作几乎都有了中译本,如商务印书馆《汉译世界名著》(800多种)、上海世纪出版集团《当代政治学术著作丛书》和《国际政治关系丛书》等,翻译出版了《柏拉图全集》《莎士比亚全集》《爱因斯坦全集》《丘吉尔回忆录》等。中国每年新引进国外图书版权达15000多种,有不少图书的中文版与英文版同时出版。

第三,面向未来。我国出版事业的发展离不开一系列高瞻远瞩的战略部署,包括制定文件、明确方针政策、制定规划、提供良好环境、培养人才等各个重要方面。

准确把握学术出版的属性

国际国内的学术出版经验告诉我们:学术出版是科学研究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文化工作的重要领域、是文化产业的核心板块,学术出版要健康快速发展,三者必须紧密结合,缺一不可。

关注国际国内进展和趋势

推动学术出版繁荣发展

第一,关注数字技术的新进展。信息技术的革命性进步为我们提升出版水平提供了机遇。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的应用使出版的理念、管理方式、载体形式、传播方式、运作流程、服务方式都发生了巨大变化,我国的学术出版要紧跟技术发展的最新潮流。

第二,国际学术出版的集中度在提高。以施普林格·自然(Springer Nature)、爱思唯尔(Elsevier)等为代表的国际著名大型出版集团出版了世界上最多的学术期刊,拥有一系列著名期刊品牌并形成了庞大的刊群,而且近年来学术期刊向大型出版商不断集聚的趋势愈加明显。

第三,开放科学对出版业的影响。传统高质量期刊向OA(开放获取)转型,表示对OA出版模式的认同。如2020年,施普林格·自然宣布Nature系列期刊可实行开放获取政策。同年,爱思唯尔宣布Cell Press的期刊为作者提供开放获取选项。基于Scopus数据库,对近10年中国与世界其他主要科技论文产出大国OA论文数量比较,结果显示,10年里,中国OA论文数量排名从全球第4位前进到第2位,并逐渐拉开与第二集团的差距。此外,2020年,中国作者在全球OA期刊发表英文论文168376篇,其中在中国OA期刊发表英文论文6924篇,意味着目前中国OA期刊仅能承载4.1%的中国OA论文,提示我国应当加大创办英文OA期刊的力度。

中国作者在全球及中国期刊英文论文发文情况。Scopus数据库, 检索日期:2021-08-23

中国学术出版应有高远的立意

世界历史反复证明,随着政治变革、思想解放和重大科技创新带来的经济社会发展往往会逐步使一个国家或地区成为世界经济中心,经济中心的形成又会进一步促进文化和科技的繁荣与发展,在这个过程中产生的大量知识和信息,成为人类的宝贵精神财富,这种状况在世界近代历史发展中更为明显。在我国经济社会取得大发展的今天,如何把握可能的世界学术出版中心的机遇,值得我们深入思考。

当前,专业出版已经历了从纸质出版,到在线数据库、数字决策工具的发展路径,并形成了成熟的现代学术出版流程。我们既要认真学习借鉴国际学术出版的先进经验,也要实事求是地总结分析改革开放以来国内学术出版的经验和问题,要充分认识到学术出版对于推动科技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把提升我国科技期刊出版水平作为大事去抓,不断提升我国学术出版水平,以更好地服务国家科技创新战略,为我国科技高水平自立自强提供有力支撑。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建立相对完整又参与国际竞争的出版体系,为中国经济、科技、文化发展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服务,中国出版人应当有这样的追求和立意。

原文▼

标签:邬书林 学术出版 学术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