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学史发展读书|2021年读书报告古代阿

2023-01-11

史学史发展读书|2021年读书报告古代阿

2021是一个阅读收获之年。虽然工作依然繁忙,丛书将为关注阿拉伯国家、中东史领域的各界人士提供研究参考。中国中东问题前特使吴思科表示,但阅读量却翻倍增加,丛书的陆续出版将为中国特色中东史学史的学习者和研究者提供丰富的一手资料,去年读完了98本。实际上还看了不少法律方面的专业书籍,预示着我国中东史学史研究的蓬勃发展。丛书发布的同时还举行了第二届“中东史学史研究”学术研讨会,但那主要是为了解决工作中的具体问题,来自宁夏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西北大学、陕西师范大学等高校和科研院所的60多名专家学者、博硕士生围绕史学理论与史学史研究的开拓创新,与纯粹意义上的阅读还有区别,中东史学史学科体系、学术体系与话语体系的构建,因此没有纳入。

上面的截图来自我常用的一个阅读APP——阅读记录,以及“多元一体”中东史学史的核心问题展开热烈研讨。,它的书摘功能很好用,电子书可以直接摘录,纸质书可以拍照识别,非常准确,这里也推荐给大家。

多年来一直保持每年50本左右的阅读量,一周一本,感觉也就是极限了。前年认识一位书友,一年竟能读140多本书,这让我看到了新的可能性,去年给自己定了个目标:每周两本书。看似难以完成的任务,一年下来还真是做到了。

每周的碎片时间读一本,包括蹲厕所、上下班地铁、睡觉之前等等。周末读一本,这个沉浸式的读书时间实在太享受了。总之,用一点点毅力来坚持,一周两本书基本上没什么难度。今年的小目标,再多读两本,凑够一百本。

推荐几本去年读的书吧。

《花衣魔笛手》,(日)阿部谨也,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这是最近刚看完的一本书。德国有个小市镇闹鼠灾,一个穿花衣的男子说可以灭鼠,于是市议会就答应事成给他一大笔钱。花衣男子吹起笛子,全城的老鼠都着了魔似得跟着他走,一直被引入河中淹死。但市议会出尔反尔不愿给钱,男子非常生气,第二年他又来到市镇,吹起笛子,所有的孩子都跟着他走入山里,从此失踪了。这个欧洲古代传说可能不少人都听说过,这本书就从这个传说入手,凭借大量史料,抽丝剥茧般的分析传说中每一个要素,最终展现出一幅德意志中世纪的历史画卷。此书文笔之优美,功力之深厚,令人钦服,我会专门写一篇它的书评。

《2000年以来的西方》,刘擎,当代世界出版社。刘擎老师是华东师范大学的政治系教授,他的西方思想史研究很有水平。虽然是专业学者,但他的作品对普通读者很友好,善于深入浅出的讲解深奥哲学理论,而且语言特别好,最新一季的奇葩说请了他做导师,就是因为这个特点。刘擎自2003年开始,每年都会发布当年的西方思想综述,这本书就是截至2019年的综述汇编。简单说,就是一位专家把一年来西方思想界最重要的书和论文都读了,然后写成述评介绍给读者,简直是福利。刘擎老师的综述还在继续,大家可以关注,最新的是2020年的,关键词搜“西方思想年度述评”即可。

《午夜将至》,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历史上大国之间的战争数不胜数,但不论其规模多大,站在全人类的角度看仍是有限的。1962年的时候情况不同了,美国和苏联都拥有了历史上不曾有过的大杀器——核,其数量都足以给对方造成毁灭性打击,而核战的后果将由全人类承受——大规模核战导致的核冬天将给人类文明带来灭顶之灾。研究古巴危机的著作汗牛充栋,这本《午夜将至》在其中独树一帜。它收集史料全面准确,学术性得到了专家认可,同时这还是一本读起来很爽的书,它以时间为线索,全景式描述了危机持续的15天,就像看惊险小说一样不忍释卷。

《放宽历史的视界》,黄仁宇,三联出版社。这是老书重读,而且看了多遍了,值得推荐给大家。这本书是黄仁宇几篇论文的汇编,最推荐的是第一篇——从《三言》看晚明商人。这篇论文的立意太有意思了,以话本小说为材料研究晚明商人,乍一听感觉很不靠谱,但实际上非常靠谱。小说故事情节虽可以编造,但作者一旦写到服装饮食、市井建筑、日常生活等等,往往都是据实描述身边的实情,完全可以作为史实运用。这篇论文的主旨,在于通过《三言》中描写的晚明商人,否定中国古代“资本主义萌芽”一说。这个切入点虽小,却是理解黄仁宇大历史理论的一把钥匙。这篇论文和《花衣魔笛手》有共通之处,就是推陈出新的研究思路,这个对我们平时的思考研究很有启发。

《转型中的地方政府》,周黎安,格致出版社。读这本书有工作上的背景。去年以来,中央收紧地方政府隐性融资,给金融行业带来很大冲击,这本书有助于理解政策思路和未来的发展方向。中国近几十年的经济发展被视为奇迹,但对这个奇迹不管是西方人还是中国人都感到很难理解。打个比方,中国经济就像一辆在高速公路上飞奔的旧车,西方人作为局外人不理解为什么这么旧的车还能一路高速行驶,认为里面一定有神秘装置;而坐在车内的中国人,更熟悉中国政治经济体制中的各种弊端、技术的落后、人均资源的匮乏,坐在这辆简陋不堪的车里,更是犯嘀咕:这么旧的车为什么能一路狂奔?作者在这本书里给出了自己的解答,就是中国的政治经济体制包含自己的独特因素,这些独特因素被他概括为两个形象的概念:行政发包制和政治锦标赛。其实书中讲的内容读者都并不陌生,但作者的归纳和分析非常精彩。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天津人民出版社。心理学方面的书是我阅读的一个重要板块,世界各国的统计数据表明,中等收入社会在向高收入社会过渡时,心理问题普遍高发,作为父母必须重视这个问题。我一向的育儿观念:父母对孩子最重要的责任,一是身体健康,二是心理健康,其他都是次要的。身体健康或许有先天因素,而心理健康除了极少的个例,完全是后天可以把控的,家庭的作用至关重要,可惜很多父母都没有关注这个问题。这本书就是关于如何面对原生家庭导致的心理问题,父母和孩子都推荐一读。

《万物简史》,接力出版社。我从小偏科,文科还凑合,理科特别差,但求知欲还比较强,高中没弄明白的物理化学知识,工作后还念念不忘,想给它整明白。于是科普书也成为我阅读的一大板块。可惜读科普书还是以受挫为主,找了不少号称简单易懂的书,读了还是一头雾水,直到去年遇见这本《万物简史》,这本书以科学史为线索,把重要的科学发现深入浅出的介绍给读者,这个真的是科普,至少我这个理科小白感觉大有收获。

《我脑袋里的怪东西》,(土耳其)帕慕克,上海人民出版社。诺贝尔文学奖作家帕慕克的新作,得了诺贝尔奖的作家很少再有力作,但帕慕克是个例外,说明这个作家生命力是旺盛的。这本小说中国人读来会感到很亲切,它通过进城务工人员麦夫鲁特的一生,展现了伊斯坦布尔,以至土耳其1980年代至2010年代的社会画卷。这不就是中国的改革开放史嘛!当然中土国情还是差别很大的,尤其是宗教因素在土耳其有很大的分量。但总的说来,读这部小说还是很有代入感的,值得一读。

《故土的陌生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6年美国大选,特朗普“出人意料”的当选,让“自由派”、“进步派”美国人非常震撼和困惑,他们想象不出,怎么会有那么多人给特朗普这样的人投票?郁闷之际,恰好这本《故土的陌生人》在2016年出版,成为美国社会了解特朗普支持者的一把钥匙,成为近年来长盛不衰的畅销书也就不奇怪了。这本书可不是追逐热点的快餐书,它在2016年出版只是碰巧了,实际上本书作者,美国社会学家霍赫希尔德为写这本书做了5年的调查和访谈,她的研究体现了学者的价值。所谓风起于青萍之末,当特朗普在2016年刮起政坛龙卷风的时候,人们目瞪口呆,不知道这风从何而来。而在霍赫希尔德的眼里,这样的结果完全在意料之中,因为当这股龙卷风尚未成型的时候,她已经敏感的注意到其可能造成的后果,并投入了大量精力开展研究。《故土的陌生人》与《2000年来的西方》对看,对于了解美国社会发展,中美关系的深层因素会有很好的帮助。

《小岛经济学》,(美)彼得-希夫,中信出版社。作者是一对兄弟,他们以及他们的父亲都是经济学家。兄弟俩小时候,父亲老希夫开车带小哥俩出门玩的时候,为了打发时间,就用一个小岛为比方,以货币为线索,讲解了经济学的各种知识。看了这本书的来历,就知道它一定特别好。你想,讲给两个小孩听的经济学,俩小孩还理解了记住了,长大后写成了书,肯定是特别好懂啊。

《兴盛与危机》,金观涛,刘青峰,法律出版社。这也是一部老书,作者金观涛和刘青峰是一对夫妻,都是60年代的北大学生。有意思的是,他俩都是理科生,金观涛是化学系,刘青峰是物理系,由于共同爱好黑格尔哲学而相识相爱,后来两人的学术兴趣都转移到社会科学,在70年代共同提出了“中国古代社会超稳定结构”这个学术见解,并于80年代出版了这本《兴盛与危机》。这本书出版后毁誉不一,但事实是书中的很多见解到今天还在历史研究中沿用,影响很大。阅读本书对理解中国历史的研究思路非常有帮助。

《气候改变世界》,天地出版社。全球变暖是当今世界最核心的议题之一,但有的同学可能会有疑问:气候变暖和一点不是挺好吗,能有多大的影响呢?这本书正是对这个问题最好的回答,气候变化对人类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这本书的作者布莱恩-费根是一位考古学家,他有着跨学科研究的视野,将气候变化的规律与人类文明的变迁加以比对,发现两者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气候是某些文明崛起的幕后推手,也是某些文明衰落的罪魁祸因,但历史的经验表明,正视气候变化并及时应对,仍能获得积极的效果。通过研究,科学家发现气候变化有一定的周期,温暖期、寒冷期交替,但每一期至少是几百年的时间段。公元800年至公元1300年这500年间,地球经历了一次温暖期,这本《气候改变世界》说的就是这段时期的历史。

《国家为什么会失败:权力、富裕和贫困的根源》,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为什么有的国家富、有的国家穷,这个问题是所有经济学家,包括其他很多领域的学者都非常感兴趣的问题。如果真的能找到原因,对症下药,岂不是善莫大焉。关于这个问题,此前有两种很有影响力的理论,一个是地理决定论,代表人物是跨学科的畅销学术书作者贾雷德-戴蒙德,他的名著《炮、病菌与钢铁》就是地理决定论的名著。另一个是文化决定论,这里面的流派就很多了,但最有名最有代表性的是马克思-韦伯,他最早在《新教与资本主义精神》一书中提出基督教新教是诱发资本主义的主要因素。本书作者认为上述这两种理论都不对,他们提出一个新理论,叫制度决定论。制度如何决定贫富呢?作者将有史以来的社会制度(包括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分为两种,一种叫包容性制度,一种叫攫取性制度。这本煌煌巨著的大部头就用世界各国的历史来论证他们的理论。不管是理论还是史料都很有意思,值得一读。

以上推荐的书籍,多数我都写过书评,感兴趣的朋友点击我公众号的“读书”话题即可阅读了解。

标签:故土的陌生人 刘擎 特朗普 帕慕克 小说_文化 黄仁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