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工作者二冯恩昌:我在方格田里种庄稼海报百

2023-08-20

艺工作者二冯恩昌:我在方格田里种庄稼海报百

我在方格田里种庄稼

作者 | 冯恩昌

我是一个土生土长的文学爱好者,在农家小院里出生长大,在沂蒙山区的幽雅环境里生活了一辈子。我从20岁开始文学创作,艰难曲折的走过63年之多了。我一直过着乡村农家生活的日子,保持着农民的本色,长期扎根农村,跟随时代的发展,深入农村生活,坚持写农村题材的作品,主要写乡土诗和乡情散文,发表出版的作品,较全面的体现了党的文艺路线。

我在上中学时,读中外名人著作受到启发,诞生了一辈子从事创作的念头。当时的欲望不高,能把自己写的作品,在报刊上变成“铅”字,就心满意足了。觉得写作出书的事情很神秘,不是凡人做的事,而是有天才的人的本事和能力。我家从老祖宗开始,没一个识字的,到我的父亲这一代还是个文盲家庭。不过我想,自己经过艰苦努力,摔打一辈子,能做个庄户诗人、庄户作家也不错。我想,大学不去考了,其他事不干了,就这么办。正巧,我被县教育局分配到沂山东麓的小山村教学,工作不累,闲空不少,我便开始了业余创作,读书和写作结合起来,一步一步走上了遥远的创作路程。

我是写农村的作者,是在方格田里种庄稼。优美的诗韵,浓情的散文,写作的生命都来自农家和田园,来自庄稼的韵律。我弄明白了这一点,故而非常重视观察和体验,农家新鲜的生活。我写过爷爷父亲种瓜园的事情,为了解此生活,我曾陪父亲住在看瓜棚,观察种甜瓜的细节,如怎样浇瓜,压藤、摸叉、遮阴,父亲在看瓜棚的快乐生活中,睡棘子床的感觉。父亲捡来河石砌了一个长方形框架,里面填满棘子,上面铺上厚厚的山草,再铺上小型苇席,睡在上面比睡沙发床都舒服。满园的甜瓜熟了,瓜园里飘着浓浓瓜香,村里人都来抢购,父亲欣喜得在月光下自拉自唱。我亲身体验了瓜园生活,写了一篇散文《瓜园甜趣》寄给天津《散文》月刊,在1985年7月号上发表了。还在《星星》诗刊发表过《瓜园月夜》的诗歌,得过山东文学创作奖。我在方格田里种庄稼,就要走进山水田园,观看实地情况,获得感触而撰文。从大跃进的1958年开始,县里在我们村东弥河修冶源大型水库,声势之浩大,白天人的山,夜晚灯的海,我从学校回家路过水库,不但观赏了它的宏伟,还在晚上游览了工地,采访人山人海的夜战场面,后来终于写出一篇散文《山里明湖》,发表在1962年《昌潍大众》四月十四日。还是建冶源水库以来,宣传它的第一篇散文。事后我想到,修建大型水库,保20万亩的庄稼丰收,水库流的是诗意的新韵,反映到我在方格田里写作,我的文章溢发着庄稼的气息,所以说没有农民气壮山河的大干局面,就没有我在方格田里的辉煌收获。我的成果,来自农民的奉献,我能种庄稼要感谢他们。

同种庄稼的千万农民相比,他们的创造是供给人民的金山银山,蕴含着活灵活现的生命之光,而我在方格田里种庄稼,也是一种贡献,实际上是分工不同。故说,不少有文化的农民也是诗人作家。这个理念促使我,自己在方格田里劳作,虽是脑力劳动,发挥自己的智慧和才华,但发挥作用的素材,几乎全部来自他们,来自田园和农家生活。由此我认识到,一个专写农村的作者,以写乡土诗和乡情散文为主的人,必须坚持生活在故乡、农村,不脱离父老乡亲,长期品味五谷杂粮的清香,品味家乡山水的幸福感。我曾写下这样一首《诗与庄稼》 的小诗:“庄稼流出诗韵,诗溢庄稼芬芳/老农写诗在山坡,诗人种庄稼在方格田上/本无地位高低,同为人类贡献力量/我写诗是在,同老农共同实现美好向往”。

我在写作实践中,基本做到了这一点,退休后一直未停笔,从儿子工作离岗,三天两头拉着去县境南部山区采风,继续晚年创作,在新时代党的振兴农村政策感召下,山区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自然面貌,人文景观,都出现了新气象。故近十年来,自己去山里观察体验新生活,白天看了,回城晚上写,不顾劳累,振作精神,一天写一组小诗,或写一篇散文,不服老的坚持了这十年,写了2000首诗,150万字的散文,出版了《山水临朐游记》《田园新歌》《沂蒙新画卷》等12本专著,实现了自己的写作意愿,虽然消耗了精力,耗费了心血,但心里是很满足的。我的一生出版了25部专著,约600多万字,这成就是同老农一块种庄稼的成果,不全是自己的功劳。可以说,反映新时代为山里带来的变化,只是走在了前头,为后人留下了一些印迹。整个故乡县境,尤其是南部山区,如今竟成大花园,这是我亲眼目睹的事实,感应心灵的画图。我写下了一首:

山里是个大花园

半山梨花白

半山桃花红

红红白白花浪里

鸟儿轻歌一声声

山楂花儿雪

枣花闪金星

多彩小花漫山川

花中泉水唱咚咚

山里是个大花园

百花盛开生态境

山坡呈现美田园

党的政策泼洒甘露源

新的一年开始,我已到87岁了。回顾一辈子在方格田里种庄稼,我十分欣慰。我这个老辈里无文化的庄稼孩子,走了一生的文学创作路,在方格田里向长辈、老农民,认真学习了一辈子种庄稼,虽无大的成就,可细细品读我的作品,能闻到庄稼的清新气息,感受到家乡五谷杂粮香甜的味道,能看到沂山儿女的一颗赤诚之心,能听到我这个有了文化沐浴的作者声音。我这样一个写作基础太差,又缺乏写作天才的人,在党的培养下,成为一位普通的作者,我很满足,很舒心,由衷的感激读我作品的广大读者,关怀我的各级领导,和帮助我的亲朋好友。我虽年事已高,对创作依然充满希望,对家乡山水、家乡人,家乡的自然景观,家乡的一切,仍然要写出自己的感触,争取进一步发展及写好乡土诗、乡情散文,学习农民种庄稼的高尚品德,在我的方格田里继续耕耘,老树开新花结新果,给人生留下点滴温馨的春光。

冯恩昌,1937年生于山东临朐。曾任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兼文联主席,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民间艺术家协会会员、山东散文学会理事、中国乡土诗人协会常务理事,全国田园派著名诗人、作家,“农家小院派”代表,被誉为东方诗神。作品多次在国内外,曾获亚太地区民间文艺最高奖“金飞鹰奖”终身成就荣誉称号,被评为世界文化名人、国家一级艺术家称号,冯惟敏传说传承人,已出版文学专著23部,《糖葫芦》《故乡蝉歌》,选入全国全日制中学阅读课本。

标签:冯恩昌 散文 写作 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