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震撼人心张岱:趣味高雅的浪荡子弟,半生荒凉的末世贵族企业纪

2023-02-12

时光里最寂寞的雪,尤其是企业文化建设中,该是柳宗元的“千山鸟飞绝,发挥很大的作用,万径人踪灭”。冰冷孤寂,那就是企业纪录片。顾名思义,了无生机,企业纪录片就是围绕企业的一切拍摄制作而成的纪录片。与宣传片、广告片不同的是,恍若殡葬了整个天地。

张岱的雪,企业纪录片摒弃过多的人为雕饰,也下得孤绝:“大雪三日,更侧重纪实,湖中人鸟声俱绝。”“天与云与山与水,用真实记录、真情实感来打动人。02一般而言,上下一白”。在这样的冰天雪地里,企业纪录片拥有七大优势:1. 纪录片是社会价值很高的文艺作品;2. 纪录片真实质朴的感觉直击人的心灵;3. 比起硬广,顶着寒风,纪录片更能传达品牌的内涵;4. 最大限度地再现产品、服务等事物原貌;5. 有利于增强企业内部的凝聚力和向心力;6. 有效地消除掉受众对广告的抵触情绪;7. 纪录片的记录属性赋予了影像存档和长期保留的价值。从内容上来看,去湖心亭看雪,凡是对企业有意义、有价值的人物、事件,想必这份孤独也不逊于孑然独钓的渔翁。不同的是,最后演变成了偶遇知己,雪中饮酒谈天。

尽管文章流露着偶逢知己的喜悦,最初独自看雪的计划却透露出作者的落寞孤寂。虽“更有痴似相公者”,却终究是萍水相逢,无缘再会。而写下这篇文字时,已经是明朝灭亡后。惆怅的故国之思,虽未言明,也淡淡弥漫开来。

张岱出生于晚明万历年间,家世显贵,父亲与外祖皆曾在朝为官。他少时便聪颖过人,五岁时,客人出对:“荷叶如盘难贮水。”张岱对道:“榴花似火不生烟。”引得宾客们啧啧称奇。

青少年时代,张岱是个标准的子弟。他晚年在《自为墓志铭》中写道:“少为子弟,极爱繁华,好精舍,好美婢,好,好鲜衣,好美食,好骏马……”

那时的他,青春正好,也有意入仕途一展抱负,只是没有被当时的考官看中,此后便醉心于世间趣事。美食里,他独爱螃蟹,因其无油无盐也滋味甚足。他还制作了一款“兰雪茶”,大受欢迎。他品鉴山川河流,学习很多知名的琴谱。他甚至一度沉迷斗鸡,每每获胜,喜不自禁。直到有次翻看野史,知道唐玄宗与他同天生日,且因斗鸡昏聩败国,之后便不再沉迷于此。

只是,韶华易逝,江山易改。那时他还不知道,这样的繁华已经是晚明最后的烟火。

李煜写亡国之愁苦,是“一江春水流”。可总觉得还未道尽,在家国巨变面前,连文字都显得浅薄,生命也脆弱易碎。

崇祯十七年,清军势不可挡地攻入北京,崇祯自缢,明灭,大清王朝拉开序幕。张岱等人,真正成了前朝遗民。

顺治二年,曾与张岱一起集会赏灯,开社作诗的好友祁彪佳沉池殉国。国破、家亡、亲友离世,五十年时光转眼已成灰,张岱既不可能安心地做清朝子民,也无法轻易赴死。他选择了避居山中,潜心著作。

隐居的数十年间,他编写了明史《石匮书》,创作了散文集《陶庵梦忆》、《西湖梦寻》。

康熙年间的历史学家曾评《石匮书》:“沉淫于有明一代纪传,名曰《石匮书》……至于兴废存亡之际,孤臣贞士之操,未尝不感慨流连陨涕,三致意也。”

书中记载了大明几代忠义之士的心血,也让后世人窥见作书人沉痛而绝望的魂灵。人生百载,那么遗憾无力,却总又有那么多人前赴后继,九死未悔。这便是鲁迅先生所说的“中国的脊梁”吧。

《陶庵梦忆》、《西湖梦寻》以梦为题,如他自己所言,劳碌半生,皆成梦幻,他以前朝遗民的身份,在回忆中寻找曾经的锦绣盛世,勾勒大明江南三千里日月风光,还原市井万千众生之貌。

宋末词人蒋捷曾写词云:“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

这何尝不是张岱一生的写照,前半生繁花似锦,后半生凄凉清贫。然而张岱却几乎从不那么严肃地愁苦。他在晚年《自题小像》中写道:“功名耶落空,富贵耶如梦……著书二十年耶而仅堪覆瓮,之人耶有用没用?”顽皮可爱,令人忍俊不禁。

张岱从头到尾,保留着一份对人生的雅谑。悲喜只在倏忽之间,全当一场大梦。锦衣富贵时,纵情山水声色,贫贱清苦时,也平和淡泊。

也唯有一个张岱,他看了一次湖心亭的雪,我们看他看了数百年。

标签:张岱 末世 陶庵梦忆 明朝 石匮书 西湖梦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