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根的滋味陆羽茶交所分享|宋人饮茶美学:金碾飞绿尘,碧瓯起翠涛华州乡

2023-07-25

菜根的滋味陆羽茶交所分享|宋人饮茶美学:金碾飞绿尘,碧瓯起翠涛华州乡

黄金碾畔绿尘飞,而更是先生书稿的魅力。这本书诉说着平铺无华的往事,碧玉瓯中翠涛起。这句诗出自范文正公(范仲淹)的《和章岷从事斗茶歌》。

范仲淹是北宋名臣,却迸发着炽热的;记录着先生个人的简历,善工诗词散文,却承载着一代人的命运;讲述着先生的情怀与观念,闻名千古的《岳阳楼记》、《渔家傲·秋思》皆出自他手,更寄托着对未来深情的憧憬。刘正军著《一剪闲云赋流年》 杜望成供刘正军先生是我的同乡,也是当年我在农村做共青团工作时的伙伴,小编属实没想到文正公对喝茶之事也了然于心。

其实是小编孤陋寡闻了

整个宋朝,还是我在原渭南县赤水中学和渭南师专上学时的学长。先生是我敬重和仰慕的兄长和挚友。多年来,饮茶是全民共享的乐事,我工作在外地,上至王公贵族,先生一直在家乡的市级教育部门做领导工作。原先我只知道先生在家乡有“孝儿”“刘局长”的称谓,下到贩夫走卒,却不知这位在大学学化学专业的学长,各个阶层有茶可喝,还有着非常精彩流畅的文笔。去年三伏天,有茶可玩。

茶圣陆羽从造、器、饮等方面,我收到了他著的第一本书——《繁华褪尽是乡愁》(如图),将食用茶转变为饮用茶,而宋代则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升华,系统性将茶学精神与美学精神结合。

《和章岷从事斗茶歌》,这是一首七言古诗,全诗共六韵二十一联,一气呵成,收尾相应,生动地描绘出当时喝茶、斗茶等场景。下面就让我们,从这首诗开始,了解宋人饮茶的极致美学……

《和章岷从事斗茶歌》在文章末尾

请喜欢的朋友自取……

年年春自东南来,建溪先暖冰微开

唐中后期,饮茶之风盛行南北

到了北宋时期,茶产业得到进一步发展,北宋有数十州以产茶出名,据统计:单是淮南一地每年交茶税为八百六十五万余斤,其余江南是千二十七万余斤,两浙为百二十万九千余斤,荆湖二百五十七万余斤,福建三十九万三千余斤……

宋朝闻名天下的仙茗多达百种,例如《宋史》将顾渚紫筍茶、毗陵阳羡茶、绍兴日铸茶、婺源谢源茶、隆兴黄龙茶、隆兴双井茶,并称“六大绝品”!

说到宋茶,不得不说建茶

建溪,是闽江支流,流经武夷山茶区,在宋时这一地产的茶被称为“建茶”,宋徽宗赵佶《大观茶论》称赞:本朝之兴,岁修建溪之贡,龙团凤饼,名冠天下

宋代,建州设有御茶园

所产的茶称为“北苑茶”,岁岁入贡东京汴梁。

北苑贡茶以龙凤图案的模具制作蒸青团茶,又称龙凤茶、龙团凤饼、建溪官茶等,先后有龙凤团、小龙团、密云龙、龙团胜雪等几十个品种。民间私焙也随之兴旺,鼎盛时期,有官私茶焙1336处。

研膏焙乳有雅制,方中圭兮圆中蟾

宋代茶分两种,一种是片茶,一种是散茶,散茶便宜制作简单,而片茶是蒸熟入模具烘焙而成,其中北苑制作龙凤团茶是片茶中的上品。

据《福建通志》记载:宋代北苑贡茶属蒸青茶饼类,有龙团、凤团等名号。

压制茶饼用模,模具有银模、铜模,圈有银圈、铜圈、竹圈。模形有圆形、方形、棱形、花形、椭圆形等。模具上刻有龙凤、花、草等图纹,据说一斤龙团凤并需要至少600个茶工辛苦付出。

方形茶饼称“銙”,圆形茶饼称“团”。《斗茶歌》中的“方中圭兮圆中蟾”,是说方形的茶饼如玉圭,圆形的茶饼如月蟾,都是用来形容茶饼形状的。

鼎磨云外首山铜,瓶携江上中泠水

首山铜是什么?

黄帝采首山铜,铸鼎于荆山下,以首山铜比茶炉,可见茶具之珍贵;

中泠水是什么?

中泠水又叫南零水,据说是大江深处的一股清泉,唐人张又新《煎茶水记》将“扬子江南零水”列为第一

用器精洁奢华,择水涵澹求真

从一点可窥见宋人对饮茶艺术的极度苛求

黄金碾畔绿尘飞,而更是先生书稿的魅力。这本书诉说着平铺无华的往事,碧玉瓯中翠涛起

与唐代相比,宋代饮茶方式更加讲究

据《茶录》、《大观茶论》等书记载,点茶法流程包括备器、洗茶、炙茶、碾茶、磨茶、罗茶、择水、取火、候汤、茶盏、点茶(调膏、击沸)等流程

制作工序之繁杂

品种档次之多之细,烹点之妙,都达到一种极致。

点茶法,兼顾茶香、茶味,最注重视觉享受。

以釜烧水,微沸初漾时即冲点碗中的茶,再围绕加水进去并用茶筅来回环绕拍击搅动(使之出现汤花)。

当水加到茶盏的四成高度即可停止注水,这时候茶色看上去鲜亮纯白,挨着茶盏边缘的汤花不留痕迹,为最上等的。

点茶还有一种审美方式,叫作“茶百戏”。

茶百戏又称分茶、水丹青、汤戏、茶戏等等,本质上看,就是一种使茶汤文脉呈现出具体物象的一种艺术手法。

茶百戏具有独特的艺术表现力,是液体表现字画的独特艺术形式,由于茶汤显现纹理丰富自然灵动,同一茶汤可以变幻图案多次,展现出中华艺术的意境美、线条美和朦胧美。

斗茶味兮轻醍醐,斗茶香兮薄兰芷

提及点茶品鉴,绕不开斗茶这个话题,斗茶可以视为点茶为基础的娱乐活动。

每年清明节前后,新茶初成,最适合斗茶。

宋代人斗茶,多则十数人,少则两人,斗茶者各取珍藏,轮流烹煮,相互品评,以分高下;通常为三局二胜,一场胜负称为“一水”,故当时多有胜二水、负一水之类的说法。

斗茶评判标准有两点

一看斗汤色,二斗水痕

斗汤色,以纯白为上

其次是清白、灰白、黄白等,汤色能直观反应出茶的采制技艺。

斗水痕,是看饽沫持续时间长短

点汤、击拂恰到好处,这样饽沫才匀细,能够“咬盏”,久聚不散。如果饽沫很快散开,露出水痕,则判为负,反之则胜出

斗茶兴盛,也带起许多独特审美的茶具

例如建州特产黑釉茶盏

黑釉能衬托茶汤的白色,并且水痕清晰可见,适宜点茶,且透过盏内饽沫看盏底纹路,均有被“咬住”的感觉,饽沫漂动,纹路随之被扯动,呈现出许多特别的审美意象,十分生动有趣。

将形而下的感官享受提升为形而上的探索

在精神领域追求美感的升华

这正是宋代点茶所追求的喝茶美学!

有人觉得:喝茶还那么多讲究,真是吃饱闲的!

还真没说错

宋朝人就是吃饱闲的

当时宋朝农业、手工业以及科学技术都居于世界先进水平,普通百姓富不富小编不知道,但是宋代士人阶级、贵族阶级肯定富得流油。

士人阶级衣食无忧,且有一定艺术修养

吃饱喝足后

就琢磨着怎么玩、怎么培养自己,

怎么使精神世界获得满足

像苏轼诗文、音律、绘画、书法皆通他,还会医术、打猎、厨艺、博戏、品茶等等;

另外李清照不仅爱喝酒、爱烹茶,还精通二十余种游戏,什么打马、投壶她都会玩。

有高素质文学工作者加入

宋代茶道美学,被推向至今难以企及的高度

相反的是

物质生活更丰富的现代人,精神世界却是匮乏的

许多人不知道干什么,甚至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在追求物质时迷失本心,沉沦在无度欲望中

有人会问:说的轻巧,不追求物质,你吃什么?

追求物质可以

但要明白自己想要什么

屠夫以杀生为生,却不以杀生为乐

附件:范仲淹《和章岷从事斗茶歌》

年年春自东南来,建溪先暖冰微开。

溪边奇茗冠天下,武夷仙人从古栽。

新雷昨夜发何处,家家嬉笑穿云去。

露芽错落一番荣,缀玉含珠散嘉树。

终朝采掇未盈襜,唯求精粹不敢贪。

研膏焙乳有雅制,方中圭兮圆中蟾。

北苑将期献天子,林下雄豪先斗美。

鼎磨云外首山铜,瓶携江上中泠水。

黄金碾畔绿尘飞,碧玉瓯中翠涛起。

斗茶味兮轻醍醐,斗茶香兮薄兰芷。

其间品第胡能欺,十目视而十手指。

胜若登仙不可攀,输同降将无穷耻。

吁嗟天产石上英,论功不愧阶前蓂。

众人之浊我可清,千日之醉我可醒。

屈原试与招魂魄,刘伶却得闻雷霆。

卢仝敢不歌,陆羽须作经。

森然万象中,焉知无茶星。

商山丈人休茹芝,首阳先生休采薇。

长安酒价减百万,成都药市无光辉。

不如仙山一啜好,泠然便欲乘风飞。

君莫羡花间女郎只斗草,赢得珠玑满斗归。

标签:饮茶 和章岷从事斗茶歌 翠涛 北宋 碧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