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开讲诗经东方出版社2021年度十大人文社科好书出榜!教授在

2023-08-05

将开讲诗经东方出版社2021年度十大人文社科好书出榜!教授在

2021年度东方出版社

十大人文社科好书

2021年度东方出版社十大人文社科好书名单经过专家学者、著名书评人、资深媒体人组成的评选委员会评选,兼任《辞海》编委、中国古典文学分科主编。“哔哩哔哩”骆玉明教授一开场就“振臂高呼”,终于与大家见面啦!值得一提的是,随后自我介绍:“我来啦,今年还新增了读者投票环节,你们认识我吗?我叫骆玉明,希望能和读者朋友一起选出大家心中的好书。

由于疫情原因,是复旦大学中文系的一名教授。那么我到这里来干什么呢?我跟大家一起来谈一点读书的事情,十大人文社科好书评选改为线上进行,我们来寻求一点读书的快乐。”视频末尾,但评选的标准没有改变,骆玉明向B站网友喊话:“那么请大家关注我的账号,优秀作品的社会影响力和蕴含的人文精神仍然是评委们所看重的。经过精心鉴识,一键三连,细致比较,很快我们会推出一门关于《诗经》的课程,广泛讨论,我们的美丽古典之旅,最终有以下十本人文社科好书在东方出版社众多优秀作品中脱颖而出。

人文社科类图书属于东方出版社的主导出版方向,就是从中国诗歌的源头《诗经》开始,也是传统优势类别,此次评选,旨在“不唯量,只唯质”,鼓励人文社科类精品图书的策划出版。因此在书籍评选上,重点突出思想文化底蕴和包容性,既强调图书的思想性,又重视为广大读者朋友提供不同层次的知识需求,激发读者阅读兴趣,这也代表了东方出版社人文社科类书籍的努力方向。而通过本次评选,不仅对一年的出版成果进行了梳理,也在与专家评委的互动中检视修正出版思路,专家评委对东方出版社人文社科类图书出版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建议,我们细心倾听,力图共建立体式出版方向。

以下图书排名不分先后

《光荣梦想——文物中的百年党史》

中国编辑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乔还田认为,这是一本经得起时间检验的精品力作。

《光荣梦想——文物中的百年党史》初版于2001年,原名《为了理想——文物中的百年党史》,曾获第八届全国“五个一工程”奖。10年前再版时增写了第十一章。本次增订再版,增写了第十二、十三章。经过反复打磨,内容越来越厚重,文字越来越精练,纵深感越来越强。

这本书内容真实饱满、视野宏大。书中采用经典的文物见证党史“大事件”中感人的“小细节”,串联起了百年大党的重要阶段和节点,展示了中国民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过程,诠释了中国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化民族谋复兴的光荣梦想。这种以小切口表现重大主题的做法,可谓独辟蹊径,难能可贵。

本书具有较强的可读性和可视性。书中选用了200多幅精美的图片,与文字相得益彰,而且是以讲故事的形式娓娓道来,通过鲜活而有温度的故事来传承红色基因,传导正能量的知识。从2001年初版,到2021年百年再版,实践已经证明,这是一本弘扬革命文化、激发爱国热情、振奋民族精神的好教材。

《1921》

《1921》是一本颇具特色的书,乔还田老师对此书给予了高度评价。

一是书名好。100年前的7月,从上海石库门到嘉兴南湖,一艘小小红船承载着人民的重托、民族的希望,越过急流险滩,穿过惊涛骇浪,成为领航中国行稳致远的巍巍。从此,办好中国的任何事情,都离不开中国。本书聚焦于元年,别具一格,这个亮点选得好。

二是作者权威。党的一大是哪一天召开的?会期几天?出席人数有几位?40年前,这些都是“悬案”。是邵维正先生经过缜密的考证,解决了这些“悬案”,其研究成果曾引起轰动效应,被全国几十种报刊杂志报道或转载,并被译成英、日、俄、法文等在国外多种刊物发表,成为定论说法和经典范本。所以,邵维正先生是讲好元年故事的最佳人选。

三是构思编排精巧独特。本书在写法上以时间为主线,以为主轴,以月份为单元,每月篇目之前又设“国内外大事提要”与“活动”两个背景板块。通过看似分散的一个个事件、一项项活动、一个个人物,遥相呼应,内外互连,全景式地展现了伟业的艰辛,凭借细节的力量感动和引领读者赓续红色血脉和红色基因。

四是珍贵史料丰富。书中引用了大量档案、书信、回忆录等文献,深度挖掘历史细节,将先驱的感人故事跃然纸上,引领读者走近中国创建的历史现场,领悟革命先辈的创新精神和的艰辛历程。

《文学如何教育:人文视野下的文学教育》

《文学如何教育:人文视野下的文学教育》这本书从大学文学教育入手,探讨了人文教育的可能性,必要性和重要性,直指当今教育最根本的问题,即人文教育的缺失,这本书获得了众多评委的高度认可。

新华网悦读频道主任、主编李雪芹评价此书时说道“之前读过他的《千古文人侠客梦》,再后来听过他的一些视频讲座,因此,北大教授陈平原便成了我喜欢的一位学者与师者。作为高一学生的家长,最近我参加了一些选科讲座才发现,目前学好理工科对今后高考选专业与择校余地更多。翻开《文学如何教育》,第一篇便是《理直气壮且恰如其分地说出人文学的好处》,算是对唱衰人文学科的当下给予了一次有力的纠偏。陈平原教授数十年来致力于人文教育的研究与实践,本书 以“人文视野”开篇,到“读书方法”收尾,将历史溯源、文化批评与教育实践结合起来,宗旨是追求理论性与实践性的统一,结构上则兼及专业论文与学术随笔,可作为枕边读物,随手一翻,有见地,有趣味,大有裨益。”

《柏杨版通鉴纪事本末》

《柏杨版通鉴纪事本末》作为柏杨白话版《资治通鉴》系列的收官之作,当之无愧地成为当代读者阅读学习《资治通鉴》最省力的白话读本,获得了新华网悦读频道主任、主编李雪芹的高度认可。

近代史学者解玺璋认为柏杨版《通鉴纪事本末》虽与袁枢的作品同名,但有几点不同,一是用了通俗的白话文,二是眼光独特,编排有新意,视野更加开阔,选择事件则各有侧重,三是有观点,每节都有简单的导读,四是配有数百幅历史地图和示图。东方出版社的这个版本在已出的各种版本中设计,装帧,印制,装订最下功夫,被人誉为“出版的天花板”,后来者亦难以企及!

《圆明园防渗之争》

“如果中国有普利策奖,这本书是可以评上今年的年度奖项的。”百道网总经理令嘉对于《圆明园防渗之争》给予了高度认可,他点评道:“关于圆明园防渗之争,当时在媒体报道上略知一二,但并未引起特别关注,直到看到这本由东方出版社出版的《圆明园防渗之争》。作者赵永新可以说是全方位与全程还原事件,我认为通过阅读这本书,有三个方面的好处。这是一本非常好的新闻报道经典案例,是一本十分具有可读性的生态环境保护与文物保护的科普读本,是一本有益的公民教育读本。

为什么说该书是一本非常好的新闻采访经典案例读本呢?因为它源头上是一篇新闻报道,由此展开的一本书。尽管该书重点关照的角度是生态环境与文物保护的论题,但读者无时无刻都在感受到一位新闻工作者的工作气息和工作方法。作者赵永新是《人民日报》记者,是关于圆明园防渗话题的第一位报道者,并且在之后一直连续报道。作者的新闻人身份在全书中穿针引线,很能将读者的新闻触角调动起来,感受新闻媒体对于推动和加速新闻事件进入公共讨论的议程设置功能,感受到媒体和记者在整个事件的报道中所承受的压力与张力,感受到好的新闻报道必须秉持的报道立场、智慧与坚持不懈的态度。这些都在文本中自然而然发散出来,新闻工作者与新闻学学生不妨将其作为专业学习和提升的参考用书。

其次,这是一本非常好的生态环境与文物保护科普读本。由于这是从新闻视角出发的相关主题读本,因此它与一般的专著不同,即便作者本人有预设的观点,但在写作中立求将正反双方的观点和态度都和盘托出,读者得以充分了解各种观点的表达,以及每种观点背后的学理支持或利益纠葛,从而对于这一主题可以有深入的认知和掌握。全书的文本表达在极具可读性的同时干货满满,因此不失为很好的科普读本。正因为如此,它也是一本非常鲜活的公民教育读本,通过圆明园防渗一事,让公民知识知耻知愚,扩大知情权的诉求,积极参与公共事件的讨论,对公共部门自私狭隘、谋求私利的做法起到监督与舆论的作用。”

《听!书的声音 日本选书人幅允孝的工作》

《听!书的声音 日本选书人幅允孝的工作》这本来自书业职场人的深度思考书,所带来的触动人心的“新鲜理念”以及实践经验,值得所有书籍职场人、书店爱好者、新型商业模式探索者,乃至爱书人认真体味与思考。

评委黄集伟表示:《听!书的声音 日本选书人幅允孝的工作》一书的主人公幅允孝是日本著名选书家,“选书家”这个职业很新鲜,它既有这个语词字面的意思,可又不仅仅字面“选”“书”那么简单——从社会角色角度看,“选书家”位于作家、出版社、书店、读者之间;从场地-空间角度看,“选书家”穿梭于书店、医院、学校、银行、咖啡馆、博物馆、动物园、美容美发店、体育用品专卖店之间……它以阅读为轴心,集编辑、策划、设计、搭建、选品、创意、实施为一体,用设计师原研哉的话说:“透过幅允孝的思考,书架在今天已经有了别样的意义。遇见一个他精心编排过的书架,就像一场和自己的重逢,它不断点燃人们智慧和兴趣的火花。”

《人类愚蠢基本定律》

《人类愚蠢基本定律》一书由意大利著名经济史学家卡洛·奇波拉撰写的两篇幽默短文组成——一篇是《人类愚蠢基本定律》,一篇是《胡椒、葡萄酒(和羊毛)》。

深圳特区报新阅读周刊主编,资深媒体人、书评人刘忆斯评价这本书“是一本有趣且隽永的小书,不但可以让你发笑,更能让你如醍醐灌顶般省思。有人说可以半小时读完此书,真的可以吗?您说这句话前有没有先对照一下本书作者卡洛·奇波拉制定的'人类愚蠢基本定律'。对了,这就是是本书的价值——冷水浇头般的警醒、反省与认知,可以大大减少我们的愚蠢言行。”

《轴心文明与现代社会:探索大历史的结构》

百道网总经理令嘉对于《轴心文明与现代社会:探索大历史的结构》这本书给予了高度认可,他表示"关于金观涛先生的《轴心文明与现代社会:探索大历史的结构》,我认为非常值得认真阅读。"

金先生的大历史观的结构探索,从轴心文明的四条脉络推演其从传统社会到现代社会的各自不同演进道路,指出两种超越观念碰触并纯化分裂的文明才有可能发展出现代社会组织蓝图和社会行为(指社会契约论和民族国家应运而生,可以容纳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契约社会从此形成)。“现代社会起源于天主教文明,它是基督教文明与古希腊文明融合的产物”。它蘊含着希伯来宗教的“救赎”以及古希腊文明的“认知理性”两种超越观念。全书论述链条环环相扣,论证严谨,逻辑自洽。本书的研究方法注重通过关键词去研究历史背后最接近真相的普遍观念,是因为金先生相信“历史沉淀于特定关键词中”,它与史家撰写历史不同,是对历史背后的观念与思想进行深挖,这也是金先生自八十年代以来持续数十年的观念史、系统论研究的最新成果与结晶,可谓“心血之作”。

《我在避暑山庄修钟表》

《我在避暑山庄修钟表》的作者是故宫博物院与避暑山庄博物馆古钟表联合修复室的专家,他们大都从事专业整理修复工作大半辈子,在工作中,见识过各式各样的文物钟表,他们是这本专业图书最合适的讲述者。

本书是同名电视纪录片的文字版,对比电视纪录片,评委黄集伟认为这本书对文本转换、文图组合等都做出了更适合文字阅读的调整,既保留纪录片通俗易懂、文物科普的优势,也去除了不少非影像传达的网感,让这本书由动返静,图文并茂,专业性更为突出。

《晏阳初》

《晏阳初》这本书以晏阳初一生拼搏奋进为主线,以平民教育运动的实践探索为复线,以爱国爱家爱众生为辅线,生动讲述了平民教育之父晏阳初的传奇人生。

“本书作者苗勇是晏老的家乡人与隔世知音,他将自己从小到大对晏老的仰望情节和故里情怀用十多年的创作耐力,在大量阅读有关晏阳初的书籍,实地走访晏阳初博物馆、晏阳初亲属,以及定县、重庆乡村学院等基础上,写出了50多万字的长篇人物传记,艺术性地再现了晏阳初经历的百年传奇。“情之一字,维系全书”,作者从晏老之生写到晏老之死,父子情、母子情、兄弟情、师生情、同学情、朋友情、同胞情、家国情、济世情……弥漫全书,通过他的文字让给读者可以穿越时空去触摸到一个重情重义的晏阳初,找到了他的精神源泉,还原了因一个个传教士接棒助力,培养出一个有使命感和救世观、传平民教育的传教士晏阳初。当下,我们的乡村振兴正在如火如荼推进,本书面世,正逢其时,要了解晏阳初,不可错过这部作者对家乡先贤的仰望之书。”新华网悦读频道主任、主编李雪芹点评道。

本次活动评委会成员(按姓氏拼音排序)

郭子敬:有书品牌市场总监

黄集伟:专栏作家、出版人、书评家、语词收藏人

绿茶:独立书评人、绿茶书情创始人

令嘉:百道网总经理

李雪芹:新华网悦读频道主任、主编

刘忆斯:深圳特区报新阅读周刊主编,资深媒体人、书评人

乔还田:中国编辑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

解玺璋:独立书评人、近代史学者

杨平:中国图书评论学会会长

标签:东方出版社 人文社科 圆明园防渗之争 文学如何教育 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