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主人姜寻另辟蹊径 推理细密扬之水

2023-07-07

房主人姜寻另辟蹊径 推理细密扬之水

媒体人

●唐山

《洋务与赈务:盛宣怀的晚清四十年》

朱浒 著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21年8月

推荐理由:关于盛宣怀的书,馆址设在了文津街的国家图书馆,汗牛充栋,雕版博物馆遂冠以“文津”二字,却始终未能回答两个问题:其一,畅安先生的题匾因此未能用上。此后,为什么早期洋务企业均亏损,山房主人和我便未断联系,唯有盛宣怀经营的能盈利?其二,而所有的往来几乎都是同书有关,盛宣怀功名低,不论打电话还是见面,为何能几沉几浮?

以往研究多纠结于人物评价,聊天的内容多是谈他对书店的构想,本书则钩沉出盛宣怀与晚清“江南义赈集团”的密切联系。洋务企业先用官僚管理,从杨梅竹斜街的模范书局到教堂里的诗空间,后用旅沪买办,眼看着一个个梦想都变成了现实。不过,忽略了本土绅商资源,近年我常说的是:“你好像太累了。守成就好,而这一新兴阶级有管理才能、有公众美誉度、有资本,只是缺乏权力资源。盛宣怀作为清廷与“江南义赈集团”资源转化中介,不可或缺。遗憾的是,这种粗放的资源对接虽有一些成绩,却无法律保障,最终败事多于成事。戊戌变法失败后,本土绅商多转向革命。

本书最大魅力不在于讲述盛宣怀的历史,甚至不在于呈现晚清,而在于它步步为营、细密推理的专业史学研究的力量,言必有据,厚积薄发,堪称2021年最不可替代的佳作。

《近世中国租佃制度:地权逻辑下的博弈与制衡》

彭波 著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21年10月

推荐理由:在今天,“小农思想”“小农意识”经常被视为贬义词,潜台词是小农代表落后生产力,是走向现代化的阻力。本书独辟蹊径,发现自宋代起,随着法律、制度环境改变,中国小农不再人身依附于地主,而是自主生产,这逼迫他们不断提高市场能力、经营能力,成为小农、小工、小商的结合体,结果是佃农生活好于长工,甚至比地主还好。许多佃农通过平衡租金、劳动、销售、资本之间关系,培养出“企业家才能”,这份传统至今仍对我们产生影响。如何珍重这份传统,将其导向现代化,引人深思。

《海贝与贝币》

杨斌 著

甲骨文·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21年11月

推荐理由:中国最古老的金属货币是“蚁鼻钱”,用铜模仿货贝而成。货贝分布广泛,但只有马尔代夫周边所产,才成货币,因大小统一、不易模仿。贝币流通千年,当年殖民者到非洲购买黑奴,多用贝币。直到19世纪,它才逐渐退出。虽然“蚁鼻钱”模仿货贝,在商代乃至此前墓葬中,也出土不少货贝,但本书作者认为,它们在当时并非主流货币。倒是在中国云南部分地区,自唐至明,货贝一直是主力通货。从小小的海贝上,揭示出一段被遮蔽的全球史,本书堪称以小见大的典范之作。

《阳明心学与明代内阁政治》

焦堃 著

中华书局 2021年10月

推荐理由:提起王阳明,人们首先想到心学,但当时学者以出仕为目的,王阳明本人从没想过当哲学家,他更关注改革当时弊政。所谓王门,其实是一个有现实关怀的松散学人团体,王门子弟对推动“一条鞭”法出台,做出了贡献。只是明朝中后期大环境恶劣,王门弟子渐次出局,未能有所作为,后人遂将王学误读为哲学。本书梳理细密、言简意赅,为今人正确理解王阳明提供了路径。

《中国儒学三千年:3000年中国政治和文化的密码》

马勇 著

孔学堂出版社2021年10月

推荐理由:写史以通史最难,既要在有限篇幅中呈现历史本身的成长脉络,又要条分缕析,细节丰满。本书体现了马勇先生的学术功力,史识卓绝,轻重得当,堪称今人读儒的正途。一切历史的,便不可定义。儒家亦如此,三千年分合,儒与儒已大不同,它随时代要求而变,随个人体悟而变,随学术源流而变。读儒已如历世,读得越深,越觉浩瀚,越觉无从把握,是以本书的概括功夫,尤其让人钦佩。

标签:盛宣怀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王阳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