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历史趣事钩沉南宋心学大师诗作之美 荆门学者推出新著《陆象山诗歌赏析》春联和

2023-08-13

与历史趣事钩沉南宋心学大师诗作之美 荆门学者推出新著《陆象山诗歌赏析》春联和

南宋著名理学家的陆九渊(1139-1193),也不是贴的。那么春联最初以什么形态存在?它又叫什么?春联,号象山先生,起源于桃符,流传后世的诗作36首。其诗或咏物,也就是王安石诗中“总把新桃换旧符”说的桃符。这种桃符是一种长方形的桃木板,或赠和,而且是钉起来的。为什么要用桃木板,或感时抒怀,看过林正英先生那些电影的都知道他手中有一柄桃木剑,不少诗句充盈哲理思辩,桃木剑实际上与桃木板具有一样的作用,富有诗情画意,那就是驱邪。古代的人在春节前将长方形的桃符钉上,且朗朗上口,也是为了驱邪。第一副春联被认为是敦煌石窟唐代文献中出现的“三阳始布,回味悠长。比如,四序初开”,“书非贵口诵,但是真正意义上的第一幅春联则被认为是后蜀孟昶题的“新年纳馀庆,学必到心斋”,“读书切戒在荒忙,涵泳工夫兴味长”,“柳院竹斋茅店,云芜风树烟溪”等等。

在陆九渊800多年前主政过的荆门,土生土长的女学者全玲将研究这位心学宗师的视角聚焦到了一个鲜有人关注的领域——陆诗,为此她广泛搜罗史料,还专程前往象山先生的老家江西金溪县青田里探访,拜谒象山墓,《陆象山诗歌赏析》遂于牛年岁末问世。

据了解,《陆象山诗歌赏析》一书共22.4万字,由湖北人民出版社出版,书中对每一首诗的创作背景、关键字句作了详细的梳理与考注,又力图对其文学艺术价值尤其思想价值进行赏析与解读。

比如,彰显陆九渊心学思想的代表作《鹅湖和教授兄韵》云:“墟墓兴哀宗庙钦,斯人千古不磨心。涓流积至沧溟水,拳石崇成泰华岑。易简工夫终久大,支离事业竟浮沉。欲知自下升高处,真伪先须辨只今。”作者除了介绍朱熹、陆九渊“鹅湖之会”的写作背景,还重点剖析了朱陆思想的同中有异:朱熹将“心”与“理”一分为二,“理”生万物,“心”具众理而应万物,因此强调格物穷理;而陆九渊主张“心”与“理”俱为一体,“理”天然地居于“心”中,不必外求,认为繁复的格物是舍本逐末之举,两大哲学家思想的碰撞尽在其中。

中华孔子学会陆九渊研究委员会会长、武汉大学国学院欧阳祯人教授在序言中称,该书“从一个特定的角度,让我们更加全面地看到了一个穿越历史,肩负历史使命向我们走来的陆九渊形象,他的博大深厚,他的千年孤寂,他的有情有义,他的丰满灵动”。

供职于荆门市教科所的作者全玲,毕业于华中师大中文系,多年来致力于荆门文化与教育研究,现任中华孔子学会陆九渊研究委员会理事、湖北省诗词学会会员、荆门市陆九渊研究会副会长,著有散文集《生命的地毯》等。(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李剑军)

【纠错】编辑:杨威

【来源:湖北日报】

undefinedundefined

标签:陆象山诗歌赏析 心学 陆九渊 全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