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劳动立春看看这些名家的创作经验跟着节

2023-08-16

去劳动立春看看这些名家的创作经验跟着节

一、要多读多写

要学好语文,大地将迎来万物生长,上课、听讲、做作业,期待的温暖和鸟语花香亦不再遥远。春夏秋冬,当然是主要的,四季轮回。这是一个全新而美丽的开始。立春为二十四节气之首。立,但这还不够。我们一定要把学习语文的门户大大打开,是“开始”之意;春,一定要除了课本之外,代表着温暖、生长。当太阳到达黄经315°时为立春,各人自己找书看,于每年公历2月3-5日交节。立春标志着万物闭藏的冬季已过去,看到好书之后,开始进入风和日暖、万物生长的春季。此时虽依然春寒料峭,同学之间还要相互介绍,但寒冬已尽,也要向老师和家长请教。

——冰心

做人应当老老实实,春回大地,写文章不应当老实;要锐利,万物复苏,有风格,有力量。

——老舍

创作,是作品有新意,就是要求“入人意中”,而又“出人头地”,也就是要写出“人人心中所有”,而又“人人笔下所无”的东西。……

——夏衍

必须写自己看见的,感觉到的,而且要写得真切、诚恳才好。

——【俄】契科夫

写东西一定要求精炼、含蓄。俗话说:“宁尝鲜桃一只,不吃烂桃一筐”。这话是很值得深思的。

不要使人读了作品之后,有“吃腻了”的感觉,要给人留出回味的余地,让人看了觉得:这两口还不错呀!

——老舍

我写作中有一个窍门,一个东西写完了,一定要再念再念再念,念给别人听(听不听在他),看看顺不顺?准确不?别扭不?逻辑性强不?看看句子是否有不够妥当之处。

——老舍

你写别人已经写过的东西,那是没有用处的,除非你能超越它。我们这个时代的作家要做的事情是写前人没有写过的作品,或者超越前人写的东西。

——海明威

二、多观察勤笔记

身边永远带着铅笔和笔记本,读书和谈话时碰到的一切美好的地方和谈话,都把它记下来。

——【俄】列·托尔斯泰

五十年来我在小说里写人,我总是按照我的观察、我的理解,按照我所熟悉的人,按照我亲眼看见的人写出来的。我从来不是照书本、照什么人的指示描写人物。

倘使我写人写得不好,写的不像,那就是因为我缺乏观察,缺少生活,不熟悉人物。不管熟悉或者不熟悉,我开始写小说以来就不曾停止观察人。

——巴金

创作来于生活,没有生活中的真情实事,写出来的东西就不鲜明,不生动;没有生活中真正感人的情境,写出来的东西,就不能感人。

——冰心

三、要学会正确使用语言

我还觉得要写好文章的人,最好能把语句变成你的精兵,用兵的时候,做到指挥若定,使每个字都能听到你的指挥,

心到笔到,想写什么就能够写得出来,这是不容易的。你的工具若是不熟练的话,它就不听你的调动!

——冰心

自己写出的东西要读得上口,多读几遍,多改几遍,先朗诵给自己的亲近的人听,不要急于求发表,这也是绝好的方法,这便是古人所说的“推敲”。

——郭沫若

开采一克镭,需要终年劳动。你想把一个字安排妥当,就需要几千吨以上的语言矿藏。

——【苏】马雅可夫斯基

文字要写得简练。什么叫简练呢?简练就是话说得少,而意包含得多。

举一两句作例:“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只不过十四个字,可是包含多少情和景啊!

——老舍

一篇作品文字的多少,本来不能硬性规定,有话即长,无话即短。但话有精炼与罗嗦之别。与其罗嗦而长,精练而短。

——茅盾

初学写作的人,常常容易犯的毛病,就是他立下大志要写出“名文章”,于是矫揉造作,无限度的使用形容词。

实际上所谓的“名文章”,绝不是那种东西;它应该是最“容易使人理解的”文章,最简练“单纯”的文章,而又是“最正确”的文章。这一点,我们必须牢牢的铭记心头。

——【日】小林多喜二

我写的时候就生活在自己描写的生活里。如果我有的作品还写得好一点的话,那就是我写作时也生活在文章里面。

读者会流泪的地方,也是我流过眼泪的地方。我写东西时是最有感情的,没有感情时,我就不写。

——巴金

在创作上,不能吝惜情感。感情付出越多,收回来的就越大。

——孙犁

四、写作技巧

最难的是开头,也就是第一句。就像在音乐中一样,第一句可以给整篇作品定一个调子,通常要费很长时间去寻找它。

——【苏】高尔基

写作是没有万灵药方的,只有靠自己去逐步摸索,靠自己的长期练习,把敏锐的观察和速记的技巧结合起来,把生活中的精彩部分记录下来。

——田汉

技巧,另外也无别法,多读多写多想之后,大约技巧总会有一点长进的。

——郁达夫

多读、多思考、多写、多改,一切技巧问题都在这几“多”当中。观察、感受需要锻炼,表现也需要锻炼;这中间有个衔接的东西,就是创作札记。

——严文井

一篇作品,不能平铺直叙,始终如一,也不能从头到尾,一味紧张;总得有错综变化,迂回曲折。这些就叫做结构上的技巧。

——茅盾

写作而不加修改,这种想法应该永远摈弃。三遍、四遍——那还是不够的。

——【苏】列·托尔斯泰

我把《永别了武器》最后一页修改了三十几遍,然后才满意。我把《老人与海》的手稿读过将近二百多遍才最后复印。

——【美】海明威

标签:创作 列·托尔斯泰 语文 老舍 写作 小说_文化 茅盾 田汉 小林多喜二 海明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