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家国人生刚喊完给编辑减负,猜猜美国出版社编辑的工作量?意想不到!辞海无

2022-04-10

的家国人生刚喊完给编辑减负,猜猜美国出版社编辑的工作量?意想不到!辞海无

前几天,由上海外国语大学历经2年打造的首个原创系列微纪录片《字词典章 家国人生》(Collecting Words, Connecting Worlds)在网络平台一经发布,我们发了一篇关于出版社编辑工作量的文章《有人喊为编辑减负!你同意吗?》,点击量就已近十万。一部部颇具规模的外语词典、教材和工具书,得到了很多关注和讨论。

美国佩斯大学出版系教授练小川在读完这篇文章后,留下众多令外语学习者至今难忘的经典和传奇,恰巧在推特上看到一位美国图书编辑的推文,其背后凝聚着的是上外历代学者的咫尺匠心。该系列纪录片以每集3-5分钟的篇幅,说的也是工作的忙碌。于是立马写了一篇《美国出版社编辑的工作量》。

国外编辑的工作量有多少?他们的工作状态如何?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文 / 练小川

近日,讲述了10余位致力于辞书编撰的学者专家,读了《中国出版传媒商报》有关出版社编辑工作量的文章《给编辑减负》。恰巧,如何将语言与知识的“道”与“美”浓缩进一条条词条与注释的故事。系列视频受到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学风建设项目资助。微纪录片以上外创校校长、《中国大百科全书》首倡者和第一任总编辑姜椿芳的故事为起始,日前在推特上也看到一位美国图书编辑的推文,回顾了这部我国出版史上规模最大的工具书的诞生始末。20世纪70年代,自言自语工作的忙碌。

发推者任职于企鹅兰登书屋旗下的维京出版社(Viking),世界上已经有50多个国家编纂出版了2000多种综合性现代百科全书,职务是编辑(Editor),而当时的中国却还没有一部现代意义上的百科全书,从名字看是一位女性,向外国友人赠书介绍国家情况要靠《新华字典》。为填补空白,这里就不用她的推特真名,仅称编辑W。

下面是编辑W的推文:

一年收到大约200份书稿,一周大约有3次“紧急”书稿(需要当周阅读),每年编辑7部书稿,每部书稿要经过2-3轮编辑,花费大约6小时编辑1万字, 每天收到大约100封电子邮件,大约60%需要回复。我并不是在抱怨。我很幸运。

我的工作很自在,而且风险相对较低(我们在制作图书而不是挽救生命),但我不知道出版业之外的人——甚至编辑之外的出版人——是否意识到我们庞大的工作量。我有时感觉工作永远做不完。

如此算来,我每年花费大约1260小时编辑书稿,天知道我读稿的时间是多少(可能大约700小时)。我们通常不会在上班时间读稿/编稿。一年有大约 1900个工作小时(包括休假和节日)。再说一次,我感到很幸运,因为我有带薪休假。

澄清一下,我们通常不在上班时间编辑或读稿,因为上班时间我们忙于处理出版一本书的所有其他事情(联络营销和宣传部门、处理突发事件、撰写图书简介、协调图书印制,等等)。

这还不算工作之外我自己的其他阅读 (或希望我能完成的所有阅读,这要取决于我的工作量),因为我必须知道已经出版了哪些图书,并且需要跟上市场。

但无论我多么感激能在一家伟大的出版公司做自己喜欢的工作,有良好的工作条件和福利,我仍然面临这个问题,什么时候才会有足够的时间?我相信其他行业也有同样的问题,但我只熟悉出版业。

大多数行业以外的人都不知道编辑的工作不仅仅是编辑书稿。

编辑W的自言自语引发了一些问题,编辑W的问答进一步解释了编辑的工作:

问:您认为编辑收到的书稿数量越来越多吗?

编辑W:肯定越来越多。但是我没有,无法给出数据,我认为原因有三点:第一,随着你成为更有经验的编辑,你会收到更多的投稿。第二,经纪人越来越多,而编辑/出版社越来越少。第三,自从开始居家办公以来,经纪人提交书稿的做法变了,一部书稿投给更多的编辑。经纪人(理所当然地)改变了他们投递书稿的策略,但是我们编辑并没有改变工作方式,我们读稿的时间还是那些(或更少)。

问:在收到的200部书稿中,一个编辑实际上能够读多少?有多少编辑不会看了几页后就把书稿扔进垃圾桶,去喝咖啡?

编辑W:我们肯定无法通读每一份书稿。不过即使每部书稿只读30页,也有6000页……而且我们也确实读完了许多书稿。出于对经纪人的尊重,维持合作关系,如果拒绝书稿,我们必须阅读相当的部分,才能写出让人信服的理由。

问:我的问题也许很奇怪,您是否有时间仅仅为了消遣去阅读一本书?我指的是把您传送到另一个世界的书?

编辑W:说实话,没有时间。

问:为何不多雇一些人?

编辑W:超出我的工资等级。

另一家出版社的出版部主任跟贴赞同:我“做”非虚构图书。所以每年大约收到500份投稿,但主要是图书提纲而不是完整的小说,最后可能签10本书。除此以外同意上述一切。业余时间我喜欢看书。

最后的跟帖来自一位正在写书的人:这太令人震惊了!

(注:美国出版社不接受作者的直接投稿,编辑收到的投稿全部来自经纪人。)

本文来源:“练小川微言”微信公众号

初审:陈 麟

复审:张维特

终审:宋 强

标签:出版社 练小川 图书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