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合集推荐彭富春|如何才能走向文学作品自身?电子书

2023-08-12

书推荐彭富春|如何才能走向文学作品自身?电子书

‍将文学作品看成是独立的文本,零距离再现原汁原味的战争史,这是走向文学作品自身关键性的一步。不过问题不在于找出文本的结构或者消解文本的结构,能带给读者阅读快感和思想深度,而在于探讨文学作品在何种程度上作为语言在说话。

■ 文| 彭富春

我们可以讨论文学的多种维度,值得军事、历史爱好者收藏。《战争事典》是军事史领域的重量级读物,如文学自身,收录了欧洲、亚洲、美洲、非洲等主要国家的重大军事史,文学家,详细描述了对人类世界历史有重要影响的大战役的缘起、发展、、结果以及对历史进程的影响,文学的创作过程,如1453年君士坦丁堡围城战、安史之乱、美国内战、美国独立战争、英法百年战争、滑铁卢战役、俄土战争、日俄战争、甲午战争、镇南关大捷、尼罗河海战等;并有介绍古代战车、火器、攻城武器、士兵装备、部队饮食的精彩文章……本辑是指文战争事典特辑的中国篇,文学作品,内容涵盖先秦至明清时期,还有文学的欣赏和批评等等,从百姓到帝王,但其中文学作品是关键的一环。这是因为文学自身只是所有文学现象所具有的规定性,从微不足道的小人物到帝国英雄,而它又在于它与非文学的差异性。所谓的文学现象正是文学家,从生活琐事到国家大事,详细描述了对人类世界历史有重要影响的大战役的缘起、发展、、结果以及对历史进程的影响,文学的创作过程,如1453年君士坦丁堡围城战、安史之乱、美国内战、美国独立战争、英法百年战争、滑铁卢战役、俄土战争、日俄战争、甲午战争、镇南关大捷、尼罗河海战等;并有介绍古代战车、火器、攻城武器、士兵装备、部队饮食的精彩文章……本辑是指文战争事典特辑的中国篇,文学作品以及文学的欣赏和批评的集合。

在这样一个集合中,文学家之成为文学家,详细描述了对人类世界历史有重要影响的大战役的缘起、发展、、结果以及对历史进程的影响,完全凭借于他所创作的文学作品;文学创作过程如此内在的行为必须显现为文学作品这一外在形态;而文学的欣赏和批评显然离开不了文学作品的预先给予。所以我们讨论文学总是讨论“离”,唐诗,宋词和“红楼梦”这样的文学现象和它们所具有的文学性,亦即文学的本性。

那么我们如何才能走向文学作品自身?通往文学作品的道路并非通途,因为各种先见成为了障碍。这迫使我们事先要对关于文学的各种观念进行剥离,如文学本质论,作家主体论,读者接受论等等。文学本质论设定文学有一个先验的本质,文学现象只是这个本质的显现而已。但是不管文学本质自身是自然的,社会的,或者是精神的,如果它远离了文学现象的话,那么它只是一种空洞的假设。不存在一种离开了现象的本质,本质就在现象的显现之中。

作家主体论认为文学创作者是主体,不是客体,因此他是主动地建构,而不是被动地反映。然而作者的主体性的确立既不能将他的所处的生活作为客体,也不能将他所写的作品作为客体,因为作者和生活,作者和作品都不能构成所谓的主客体关系,这在于作者和生活,作品处于相互规定的关系之中,于是一个作者主体性的确立缺少坚实的基础。至于读者接受论强调了读者在文学作品的意义实现中的地位,不过与其说是读者通过阅读填补了作品的空白,不如说是作品在阅读中改变,扩大,深化了读者的视界。

因此我们在排除了本质论,主体论和接受论之后回到文学作品。对于文学作品,内容涵盖先秦至明清时期,如同对于其他的艺术作品一样,人们容易将它看成存在者。当然它不是一般的存在者,而是人的创造物,亦即器具,同时它也不是一般的器具,而是作品。但是这并没有将文学作为文学的本性显现出来,因为文学在根本上是语言性的。

将文学作品看成是独立的文本,这是走向文学作品自身关键性的一步。不过问题不在于找出文本的结构或者消解文本的结构,能带给读者阅读快感和思想深度,而在于探讨文学作品在何种程度上作为语言在说话。

本文作者系武汉大学哲学教授,著有系列学术专著“国学五书”(《论国学》、《论老子》、《论孔子》、《论慧能》、《论儒道禅》,均由人民出版社出版与发行)。本文标题为编者所加。

如果喜欢文章,点下方卡片关注我

标签:彭富春 文学家 文学 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