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期间开放书写农民造城奇迹,呈现共同富裕样板,《中国农民城》在杭首发快来体

2023-07-27

节期间开放书写农民造城奇迹,呈现共同富裕样板,《中国农民城》在杭首发快来体

钱江晚报·小时新闻通讯员 陈雯怡

1月25日上午,县图书馆结合自身实际,记录温州龙港发展历程、书写共同富裕浙江样本的长篇报告文学《中国农民城》新书首发活动在杭州举行。该书以中国第一个“镇改市”——龙港的发展为主线,正不断优化图书馆空间,全面讲述了龙港从一个偏远落后的小渔村发展为中国第一座农民城的真实历史。

新书揭幕现场

活动现场,打造更加温馨、舒适的人文环境,浙江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政府新闻办主任李杲,着力提升文化软实力。目前,浙江出版联团党委书记、总裁鲍洪俊,图书馆二楼中厅已经完成改造升级,副总裁吴雪勇,春节期间也将正常开放。完成升级改造后的图书馆二楼中厅让市民的阅读体验感有了明显提升。据了解,集团党委委员、浙版传媒副总经理张建江,经过前期调研与规划,浙江省作协党组书记臧军,为充分利用现有条件设施,杭州市文联副主席朱荣兴,更充分展示中国传统书法等文化,鲁迅文学奖获得者、本书作者朱晓军等出席。中国出版集团党组书记、董事长黄志坚,县图书馆于2020年下半年计划升级改造图书馆二楼中厅,中国作协副主席、书记处书记李敬泽,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副会长丁晓原,人民文学出版社社长臧永清视频致辞,祝贺新书出版。

首发活动现场

设镇时,龙港仅有五个小渔村、一片滩涂,没有国家投资,镇委、镇政府便动员农民集资建城。数千户饿过肚子、讨过饭的农民怀着“城市梦”聚集龙港,创造了震惊全国的“龙港速度”,五年步入强镇,三十五年撤镇设市。龙港实现了从小渔村到农民城、农民城到超级大镇、超级大镇到县级市的三大跨越,区域面积从4.1平方公里扩至183.99平方公里,下辖区域由五个小渔村发展到七个行政村、三十个社区,人口从6000人增长到38.87万人。2018年,龙港的地区生产总值就已达300亿元,综合实力位列全国百强镇第十七位。

曾经的龙港方岩老街旧貌

如今的龙港市(来源:龙港市人民政府网)

为什么是龙港?这里到底发生了什么,这群农民究竟靠什么造出了一座城?这正是作者朱晓军在《中国农民城》中尝试回答的疑问。

浙江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政府新闻办主任李杲

与会嘉宾高度肯定了这本书的时代价值、艺术水准以及作者扎实的写作功底。

浙江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政府新闻办主任李杲指出:《中国农民城》一书的出版发行,展现了浙江出版对推动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的高度使命感、责任感,也彰显了浙江文艺工作者书写和记录人民伟大实践、时代进步要求的热忱。全书有三个方面可圈可点:一是题材宏大,主题性强。本书讲述的不仅是龙港的发展史,更向读者呈现了一份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先行报告,一种推进城市化和乡村振兴战略的浙江探索。二是把人民作为文艺表现的主体。龙港的了不起之处,在于农民集资建城。作者坚持以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关照龙港人的生活、命运和情感,展现了他们艰苦奋斗、改变命运的创业史,表达了他们的心愿、心情与心声。三是彰显了敢闯敢试、勇于改革的时代精神。该书全面、深入地记述了龙港改革发展的整个历程和所取得的显著成果,在扎实的采访和史料研究基础上,详细描写了几代建设者筚路蓝缕的求索,一届又一届省、市、县领导对改革的支持,以及龙港人锐意进取、华丽蝶变的精神面貌和拼搏历程。

浙江出版联团党委书记、总裁鲍洪俊

浙江出版联团党委书记、总裁鲍洪俊表示:龙港城是浙江发展的一个缩影,是浙江让市场发挥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和通过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推动改革开放的一个缩影。我们作为出版人,由衷地敬佩、敬仰、敬畏这片土地。如果没有这片土地,我们是无法创造出与这片土地的伟大、崇高相适应的伟大作品的。作为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浙江到了生产精品、创作精品也能够生产精品、创作精品的时刻。我相信这本书是一个美好的开始。

浙江省作家协会党组书记、副主席臧军

在浙江省作家协会党组书记、副主席臧军看来,《中国农民城》是一部献礼党的二十大的重磅作品。他认为,龙港具有高度的特殊性,是浙江的“唯一”、中国的“唯一”,是最能展现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窗口”。同时他也对共同承担这次出版任务的浙江人民出版社和人民文学出版社表示感谢。

中国出版集团有限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黄志坚视频致辞

中国出版集团有限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黄志坚认为,在刚刚庆祝完百年、又将迎来党的二十大之际,《中国农民城》,这部记录党的十八大以后中国首个“镇改市”龙港发展历程的长篇报告文学的出版,有着特别的意义。作为一个在二十年前就初步实现了共同富裕的城市,龙港的成功为中国城市化和共同富裕,提供了浙江路径与经验,很值得研究和宣传。

中国作协党组成员、副主席、书记处书记李敬泽视频致辞

中国作协党组成员、副主席、书记处书记李敬泽这样评价《中国农民城》:这部书特别好的地方是它非常生动、非常具体。我们有宏大的时代主题,但是能不能把这个宏大的时代主题落实到非常具体的每一个人的生活、每一个人的心灵、每一个人的行动和选择中,是对文学、对作家的很重要的根本考验。这本书通过呈现那么多人的命运与心灵,让读者看到了历史。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农民城》是一部具有相当强的文学力量的作品。

人民文学出版社社长臧永清

人民文学出版社社长臧永清特别感谢了作者朱晓军的付出。他认为《中国农民城》是全方位记录“中国第一农民城”龙港发展历程的作品,也是一部龙港奇迹的作品。曾经的城乡差别、工农差别、脑力劳动体力劳动差别是中国的领导者和设计者最想解决的问题,在《中国农民城》里,这三大差别已经消失,该书完整记录了消灭三大差别过程的每一步。在这一点上,《中国农民城》的出版具有重大意义。

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副会长、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纪实文学委员会副主任丁晓原视频致辞

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副会长、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纪实文学委员会副主任丁晓原不吝赞扬之词:这是一部让历史告诉未来的史诗性作品。书中反映的龙港巨变是神话,却是真实的存在;是传奇,更是龙港父老乡亲创世纪的人民史诗。浙江的龙港传奇是当代中国、中国改革开放的一个经典样本,以典型个案反映了中国人民大气磅礴的创造伟力,揭示出中华民族不畏艰难险阻砥砺奋进的自拓精神。作者以人为本,着眼于奇迹与奇人之间特殊的互动,致力于传奇中的奇人和奇人传奇的深挖和透视,以具体的故事和富有表现力的细节,再现了一代龙港人筚路蓝缕开创大业的感人形象和崇高精神,具有饱满的内在的文学性。

鲁迅文学奖获得者、著名报告文学作家、本书作者朱晓军现场分享了《中国农民城》的创作历程。

朱晓军

在他看来,这个写作项目不仅填补了空白,也具有紧迫性和抢救性。距离龙港集资建城已过去了近40年,亲历者大多已有七八十岁,有的已患有阿尔茨海默病,有的已经过世。如果再过些年,随着这批人的老去,大量历史事实和生动的细节、情节将无法获知,再想写出这么一部作品难度更大。

面对百万字的采访资料、难懂的方言、疫情来袭等诸多挑战,朱晓军迎难而上,为了反映龙港建城的奇迹、实现共同富裕的奇迹,他先后对书稿进行了四次修改。“这是我写作生涯中最为艰难的一次创作,但是我觉得非常值得。”他这样总结。

现场书影

龙港最了不起之处是在没被列入国家基本建设计划的情况下,依靠改革开放政策和1984年的中央一号文件,独辟蹊径,创造了中国乃至世界城建史上的奇迹——农民集资建城。而这座“城”也改变了几十万农民的命运。

龙港为中国城市化和共同富裕提供了浙江路径与经验,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了实践样本。如今,我们回顾这段历史,不仅仅是为了学习成功经验,更重要的是一代又一代奋斗者们肯吃苦、敢突破的精神能够传承下去。

《中国农民城》

朱晓军 著

据悉,《中国农民城》已在全国线上、线下书店正式上架,由本作品改编的三十二集电视剧将由中央党校大有影业影视中心以及莱可传媒联合出品,由著名编剧袁克平(电视剧《大江大河》编剧)担任总编审。

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

标签:中国农民城 浙江省委宣传部 报告文学 浙江出版联合集团 中国出版集团有限公司 鲍洪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