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卡通服务在阿来书房首发新书 108岁马老看直播“云”参会渝北开

2023-07-04

一卡通服务在阿来书房首发新书 108岁马老看直播“云”参会渝北开

封面新闻记者 张杰

1月22日是充盈着收获喜悦的一天。阿来书房在成都盛大启幕,重庆图书馆、四川省图书馆、成都图书馆共同组织实施的,108岁马老的新书《马识途西南联大甲骨文笔记》同时在阿来书房发布。线上线下,计划至2023年,文艺名家共襄盛举。由于年事已高,分三年时间打通川渝地区86家公共图书馆图书资源网络,冬日严寒,在重庆覆盖所有43家公共图书馆,马老未能来到现场。但他心系现场,整合川渝两地公共图书馆纸质文献资源和数字资源,特地录制了一段视频发声,实现基于居民社会保障卡的图书通借通还服务,并委托家人到现场宣读他本人答谢词。在整个活动举行期间,构建“书香成渝”全民阅读服务体系,马老还用IPAD,让公共图书馆成为川渝两地市民的城市书房。在具体使用方面,观看封面新闻对活动的现场视频直播,读者通过社保卡、直接在馆内“川渝一卡通”自助借阅设备上刷卡、扫码,一直保持“云参会”。

在外孙孙刘晓远代为宣读的答谢词中,就能实现读者的自动检测并进行绑定,马老说:“我的新著《马识途西南联大甲骨文笔记》由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了。今天在阿来书房举行发布会,济济一堂,我本该出席,却因防疫不能到会,非常遗憾,只能派我的外孙刘晓远代我参加。祝贺阿来书房这个独具特色的城市人文客厅越办越好,成为成都这个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文化名片。借此机会,我对阿来新当选为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表示祝贺。”

马老外孙刘晓远在宣读马老答谢词

马老家中在观看封面新闻直播

马老还委托外孙现场给阿来赠送《马识途文集》,表达自己的祝贺之情。

马老细心回应读者:

”立意科普,发挥我‘业余作家’本能,写得有趣些”

马老讲述了他这本书创作出版的经过,“已在我写的序言中说明,不再赘述。在此会上,我对四川人民出版社的领导和编辑表示感谢,蒙他们不弃,把我的甲骨文笔记手稿拿去,精心编辑,并聘请专家刻写古字和审读修改,做了出乎我意料的精美装帧,及时推了出来。看到此书时,我的喜悦无以名状。我也十分感谢我的文友阿来同志给我借光,在新建的阿来书房进行新书发布会。”

马老接着提到,他最近在网上看到一位热心读者对这本新书大加赞扬,说这本书有学术性,有史料性,还有趣味性和文学性。“我感谢这位热心的读者,并想做几点说明。第一、学术性。这本书是有一些学术性的,但是我以为并不是一本学术著作。书中缺乏系统的解说,有不少缺失和漏解、甚至错解,只是就甲骨文一些字进行说解而已。这本书并不是我国文字的字源考,古文字的溯源那是专门的“字源学”的任务。我这本书,只是立意科普。第二、史料性。这本书,确实也有些史料性。这种史料性首先是因为这本书是介绍中国古文字。古文字是古人把当时生活中现实存在的具体事务,转化成符号性的抽象文字,便于交流和认识事物。甲骨文是当时文化的载体,研究甲骨文,不仅让我们从现在使用的汉字,追溯到古文字发展源头,更可以反过来从抽象符号到实体事物,从中可以看到中国古文化发展的历史脉络。其次,这本学习笔记从侧面展示了西南联大教授们的研究成果与风采,也算是添了些史料性。第三、趣味性和文学性,却是我立意写作时,就有意而为,希望读者从这些符号图形中欣赏到古人造字的有趣。一本书,当然希望有更多的人读它,希望能从读者中得到赏识的快乐。听说现在正式的学术著作,也力求艺术性的文字表达,让更多的人愿意读它。我这本书立意科普,当然要发挥我“业余作家”本能,写得有趣些。我努力把读来感受枯燥的文字符号,像创作散文那样,用文艺性的方式描述。只是这方面,我做得不够好,不够有趣,比不上当年唐兰教授在进行授课时,一点历史,一点趣话,信手拈来,使我们这些学生有兴趣学好这门看似枯燥的学问。”

四川人民出版社社长黄立新:

“我们很荣幸有机会辅助马老弘扬传统文化”

《马识途西南联大甲骨文笔记》是108岁高龄马识途所作首部甲骨文著作。书中鲜活再现了西南联大语言文字学家们妙趣横生的授课场景,生动展示了大师们精勤治学的品质、谦逊严谨的人格魅力和自由开明的名校教学风貌;立体展现了马识途在百岁之年克服病魔侵扰潜心研究甲骨文的心得和体会及其乐观豁达、坚忍不拔的精神。本书也是唯一公开出版的西南联大甲骨文笔记,具有宝贵的史料价值,兼具文学性、知识性、思想性和趣味性。作为《马识途西南联大甲骨文笔记》的出版方,新华文轩党委副书记、总经理,四川人民出版社社长、资深出版人黄立新都在致辞中盛赞了马老“老骥伏枥,壮心不已”的精神。黄立新特别分享了《马识途西南联大甲骨文笔记》一书的出版契机、过程,以及在这个过程中与马老建立的深厚友谊。

(左)与黄立新(右)

黄立新说,《马识途西南联大甲骨文笔记》新书发布,这是中华传统文化在茶寿马老笔下的一次时代回响;阿来书房盛大开启,这是社会各界期盼已久的岁末华章。两件足以载入四川文化史册的盛事喜事相逢在今朝,“握手在此刻,作为参与者和见证人的我和我们,有充分的理由、足够的热情,致以最热烈的祝贺、最美好的祝愿。”

黄立新接着回顾《马识途西南联大甲骨文笔记》出版历程,“作为西南联大璀璨群星中的一员,虽因革命工作需要,不得已放弃了深入研究甲骨文的机会,马老对自己的语言文字学专业一直念念不忘。从2017年起,马老根据记忆,克服种种困难,不断整理笔记,直到107岁时,此书书稿才得以大功告成。2021年1月22日,也就是一年前的今天,在马老家,马老向我和同事深情讲述西南联大古文字大师和甲骨文课堂轶事,慷然允诺将此部图书交予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拿到书稿后,我们迅速组建团队,在9个月的时间里,全力以赴开展编辑工作。编辑过程中,我们放眼全国各大博物馆寻找配图,两易其人、数易其稿进行甲骨文书写,并邀请北京大学甲骨文专家审稿全稿,确保了图书的专业性、代入感和权威性。《马识途西南联大甲骨文笔记》顺利出版了,马老至真至诚的情怀、驰而不息的状态仍在感动和鼓舞着我们。马老曾以勇毅的精神、隐没的方式投身革命,深藏心底的甲骨文情怀却一直与他如影随形。革命取得成功,文学壮志得酬,他又结合闲暇所写甲骨文拾忆书稿,以’蚂蚁啃骨头’精神钻研甲骨文。马老把在教育史上堪称传奇的西南联大的求学经历打捞出来,再现罗常培、唐兰、闻一多、王力、陈梦家这些大师妙趣横生的课堂讲授画面,给人以真实感人的力量。在马老略带“童心”的笔触之下,在诙谐幽默的语境之中,“冷门”而深奥的甲骨文变得“平易近人”、妙趣横生,焕发出独特、隽永的魅力。可以说,《马识途西南联大甲骨文笔记》是一部文字之书,也是一部人生之书;是一个时代的文化记忆,也是一部雄浑高亢的“文化赞歌”,一段磅礴激越的生命传奇。我们很荣幸有机会辅助马老做了一件对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大有裨益之事。”

标签:马老 阿来书房 四川人民出版社 甲骨文 刘晓远 西南联大